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战国简牍的重生(精)/中国文物修复与文化传承

战国简牍的重生(精)/中国文物修复与文化传承

  • 字数: 20
  • 出版社: 天天
  • 作者: 方北松|绘画:林娴
  • 商品条码: 978750161629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战国简牍的重生》以湖北荆州王家嘴出土的战国乐简为引,给孩子讲述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字载体——简牍的来龙去脉和修复过程。这批乐简上的文字和符号,遵循的是中国独有,并且在两千多年里传承有序的记录音乐的方式,很好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简牍在一千多年里一直是人们主要的书写材料,保存了中国历史上许多珍贵的信息,却常因其朴实的外表被孩子们忽略。这本书不仅讲述简牍的修复和保护,也串联文字载体的发展、简牍对历史的影响等,让孩子感知竹简上厚重的历史积淀。作者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保证内容权威。插画师还原修复现场和历史场景,让孩子身临其境,本书既填补简牍修复的少儿科普读物空白,又能以趣味方式启蒙孩子的历史认知,激发其文化兴趣,助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弘扬。
作者简介
方北松,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常务理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林娴,自由插画师,热爱绘画,热爱自然。多年来专注儿童插画领域,在生活与自然中捕捉灵感,不断探索多样的插画风格和表现形式。与多家儿童出版社合作,为孩子们创作出众多充满惊喜与美好的插画作品。曾为《金波儿童诗集》《将军胡同》《废墟上的白鸽》等图书创作插画。
精彩导读
(一) 我的名字简牍其实是简和牍的统称。 简身材细长,只能写一两行字。牍比简宽一点,可以用来写信、抄录药方等。用竹子制成的叫作竹简和竹牍,用木头制成的则叫作木简和木牍。古人很聪明,知道就地取材。北方竹子少,所以人们多用木简和木牍;南方竹木都很多,所以除了木简和木牍,竹简和竹牍也很常见。 (二) 2021年,我们简牍家族又迎来了新成员,它们就是从湖北荆州王家嘴的楚墓里挖掘出的竹简。 古人习惯把比较重要或者生前常用的物品一起放进墓穴随葬,这些竹简是墓主人生前最喜欢的书,和它们一起被埋葬在墓穴里的还有墓主人用过的铜壶、铜剑、铜勺等。 正因为被埋进了墓穴里,这些竹简才得以保存千年。盖在身上的泥土隔绝了氧气,它们就像被封存在保鲜袋里,腐烂的速度也就变慢了。 (三) 如果把这些竹简放大很多很多倍,你会看到它们的身体里有许多水分子,它们像大力士一样支撑着纤维。但是时间久了,水分子就偷偷飞到空气里去。没了它们,这些竹简会收缩、弯曲、干裂,颜色还会变黑。 修复师请来了更厉害的大力士帮忙,它就是十六醇。十六醇在常温下是固态的,不会像水那样蒸发,和水分子相比,它就像受过训练的士兵,替代水分子的位置,成了这些竹简身体的一部分,让它们不会干裂。 (四) 古人如果在简牍上写错了字,会使用书刀轻轻刮除错误,再写上正确的字,书刀就像古人的橡皮擦。 为了防止有人利用简牍的这一特点,欺瞒、篡改重要的内容,比如数字,就需要在简牍的侧面用书刀刻出表示不同数字的符号。这就是简牍的防伪技术——刻齿。 在一块长方形木札上,刻下两份相同的文字,然后在两份文字之间写一个较大的“同”字,再把它从中间一分为二,两个人各拿一半。需要核验时,两个人将两枚半简合在一起,就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同”字。 据说,这就是现代“合同”的来历。而两枚半简就像现代一式两份的合同。
目录
《战国简牍的重生(精)/中国文物修复与文化传承》无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