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医学遗传学(第5版)

医学遗传学(第5版)

  • 字数: 470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编者:傅松滨
  • 商品条码: 978711737920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5
  • 开本: 16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第四轮修订概况 自2018年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起点升本科、专科)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第四轮规划教材出版以来,为整体提升我国医疗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的评选中,有12种获得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教材建设奖(1种荣获特等奖),从众多参评教材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专家的广泛认可。第五轮修订再接再厉,争取再创佳绩。 2.第五轮修订简介 本次修订包含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层次,共44种。本套教材将继续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以及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融合教材”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在继承和发扬上一版教材基本精神的同时,旨在提高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的实用性,使更多的医疗工作人员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
1962年生于哈尔滨市,中共党员,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实体肿瘤双微体基因组与遗传资源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目前兼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教育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和《国际遗传学杂志》主编。
目录

第一章绪论/001

第一节  遗传学与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 / 001

第二节  医学遗传学的分支学科 / 005

第三节  遗传病概述 / 007

一、  遗传病的分类 / 007

二、  遗传病的基本特征 / 008

三、  遗传病发生过程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 009

第四节  遗传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 / 010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本质 / 030

一、  遗传变异概述 / 030

二、  遗传变异源于突变 / 030

三、  遗传变异的频率 / 031

第二节  人类突变的分类、起源和频率 / 031

一、  人类突变的分类和起源 / 031

第二章人类基因组分析原理/012

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分析概述 / 013

一、  人类基因组序列测定 / 013

二、  人类基因组序列多样性分析 / 014

三、  人类基因组功能分析 / 015

四、  人类表观基因组分析 / 016

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分析技术 / 017

一、  人类基因组测序 / 017

二、  基因组序列注释 / 021

三、  基因组序列变异分析 / 022

四、  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 023

五、  表观遗传修饰分析 / 024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分析技术在遗传病诊疗中的应用 / 025

一、  遗传病致病基因的鉴定 / 025

二、  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 / 027

第三章人类遗传的多样性——突变与多态性/030

二、  人类生殖细胞突变率的估算 / 032

三、  不同性别生殖细胞突变率的差异 / 034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后果 / 035

一、  碱基置换 / 035

二、  插入缺失突变 / 036

第四节  个体基因组间的遗传多态性 / 037

一、  单核苷酸多态性 / 038

二、  插入缺失多态性 / 038

三、  拷贝数多态性 / 039

四、  遗传标记及其应用 / 039

第五节  突变、遗传多态性与遗传病 / 041

一、  基因突变与遗传病 / 041

二、  遗传多态性与遗传病 / 042

第四章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046

第一节  人类染色体 / 046

一、  人类染色体的特征和类型 / 046

二、  人类的正常核型 / 047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 / 052

一、  染色体数目异常 / 052

二、  染色体结构畸变 / 056

第三节  染色体病 / 063

一、  染色体数目异常相关疾病 / 063

二、  染色体结构畸变相关疾病 / 069

三、  两性畸形 / 072

第五章单基因病/076

第一节  单基因病概述和系谱分析 / 076

一、  单基因病概述 / 076

二、  系谱分析 / 076

第二节  单基因病的基本遗传方式 / 077

一、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077

二、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083

三、  X连锁显性遗传 / 085

四、  X连锁隐性遗传 / 087

五、  Y连锁遗传 / 091

第三节  影响单基因病分析的因素 / 091

一、  遗传异质性 / 091

二、  基因多效性 / 092

三、  遗传印记 / 092

四、  遗传早现 / 093

五、  限性遗传 / 093

六、  从性遗传 / 093

七、  X染色体失活 / 094

第四节  单基因病的发病风险估计 / 094

一、  亲代基因型确定时后代发病风险的估计 / 094

二、  亲代基因型可做概率估计时后代发病风险的估计 / 094

第六章线粒体病/098

第一节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 099

一、  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 099

二、  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 099

第二节  线粒体基因突变 / 103

一、  mtDNA的点突变 / 103

二、  片段的缺失或插入 / 103

三、  mtDNA拷贝数目突变 / 104

第三节  常见的线粒体病 / 104

一、  线粒体病的概念与特点 / 104

二、  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病 / 104

第七章多基因病/109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 109

一、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 109

二、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 110

第二节  多基因病分析 / 112

一、  易患性和发病阈值 / 112

二、  遗传率 / 113

三、  多基因病的特点 / 114

四、  影响多基因病再发风险估计的因素 / 115

第三节  常见的多基因病 / 117

一、  原发性高血压 / 117

二、  糖尿病 / 118

三、  精神分裂症 / 120

四、  阿尔茨海默病 / 121

第八章生化遗传病124

第一节  分子病 / 124

一、  血红蛋白病 / 125

二、  血友病 / 131

三、  胶原病 / 132

四、  受体蛋白病 / 133

五、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134

第二节  遗传性代谢病 / 136

一、  糖代谢病 / 137

二、  氨基酸代谢病 / 139

三、  脂类代谢病 / 141

四、  核酸代谢病 / 141

第九章药物反应的遗传基础144

第一节  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基础 / 145

一、  药物吸收、转运与分布的遗传基础 / 145

二、  药物与靶细胞相互作用的

遗传基础 / 146

三、  药物分解与生物转化的遗传基础 / 146

四、  药物排泄的遗传基础 / 147

第二节  异常药物反应的遗传变异 / 147

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 147

二、  异烟肼慢灭活 / 150

三、  无过氧化氢酶血症 / 152

四、  琥珀胆碱敏感 / 153

五、  恶性高热 / 153

第三节  药物基因组学 / 154

一、  药物基因组学概述 / 154

二、  药物效应的多样性与基因变异 / 155

三、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 / 156

第十章肿瘤遗传学/159

第一节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 / 160

一、  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 / 160

二、  染色体异常促进肿瘤形成 / 160

三、  标记染色体的发现及意义 / 161

第二节  肿瘤中基因突变与克隆进化 / 162

一、  肿瘤进展过程中突变持续发生 / 163

二、  肿瘤是克隆进化的结果 / 163

第三节  癌基因 / 163

一、  癌基因的发现 / 164

二、  癌基因、原癌基因的分类及功能 / 165

三、  癌基因的激活机制 / 169

第四节  肿瘤抑制基因 / 172

一、  肿瘤抑制基因的发现 / 172

二、  肿瘤抑制基因的分类及功能 / 174

第五节  遗传性恶性肿瘤综合征 / 176

一、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恶性肿瘤综合征 / 176

二、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恶性肿瘤综合征 / 179

第十一章表观遗传学/183

第一节  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 / 184

一、  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 184

二、  组蛋白修饰 / 186

三、  非编码RNA / 193

四、  RNA修饰 / 196

第二节  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遗传现象与疾病 / 197

一、  基因组印记 / 197

二、  X染色体失活 / 201

三、  DNA甲基化异常疾病 / 202

四、  组蛋白修饰异常相关遗传病 / 204

第十二章发育遗传学/207

第一节  发育的基本过程 / 207

一、  胚前发育 / 208

二、  胚胎发育 / 208

三、  胚后发育 / 209

第二节  发育的调控机制 / 209

一、  发育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 209

二、  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 / 211

第三节  出生缺陷 / 215

一、  出生缺陷的类型 / 216

二、  出生缺陷的发生机制 / 216

三、  出生缺陷的监测及预防 / 220

四、  常见的出生缺陷 / 221

第十三章遗传病的诊断/226

第一节  遗传病的临床诊断 / 226

一、  常规临床诊断 / 226

二、  系谱分析 / 227

三、  一般检查 / 227

四、  皮肤纹理分析 / 227

五、  症状前诊断 / 228

第二节  遗传病的细胞遗传学诊断 / 228

一、  染色体检查 / 228

二、  性染色质检查 / 228

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229

四、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 230

第三节  遗传病的蛋白质水平诊断 / 230

一、  酶和蛋白质的分析 / 231

二、  代谢产物的检测 / 231

第四节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 / 232

一、  基因诊断的特点 / 232

二、  基因诊断的策略和常用方法 / 232

三、  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 / 235

第五节  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 240

一、  产前诊断的对象 / 241

二、  产前诊断的方法与应用 / 241

三、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243

第十四章遗传病的治疗/246

第一节  手术治疗 / 246

一、  手术矫正 / 246

二、  器官和组织移植 / 247

第二节  药物治疗 / 247

一、  出生前治疗 / 247

二、  症状前治疗 / 248

三、  临症患者治疗 / 248

四、  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 / 248

第三节  饮食治疗 / 250

一、  产前治疗 / 250

二、  临症患者治疗 / 250

第四节  基因治疗 / 252

一、  基因治疗的策略 / 252

二、  基因治疗的途径 / 253

三、  基因治疗的步骤 / 254

四、  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 255

五、  基因治疗需解决的问题 / 260

第一节  遗传咨询的定义及对象 / 264

一、  遗传咨询的定义 / 264

二、  遗传咨询的对象 / 264

第二节  遗传咨询的基本原则与心理问题 / 265

一、  遗传咨询的基本原则 / 265

二、  遗传咨询中的心理问题 / 265

第三节  遗传咨询的相关技巧 / 266

一、  用非专业性语言解释遗传学名词 / 266

二、  考虑影响遗传方式判断和

再发风险评估的因素 / 266

第十五章遗传咨询/263

三、  考虑医学的不确定性 / 266

四、  考虑咨询者的相关背景 / 266

五、  赋能和恰当的共情 / 267

六、  考虑咨询者的心理问题 / 267

第四节  遗传咨询的步骤 / 267

一、  病史采集 / 267

二、  绘制系谱图 / 267

三、  体格检查 / 268

四、  实验室遗传学检查报告的解读 / 268

五、  诊断和鉴别诊断 / 268

六、  告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再发风险率 / 269

七、  对下一步处理提出建议,最后由咨询者及其家属做决定 / 269

八、  随访与预防 / 269

第五节  遗传咨询案例 / 269

一、  单基因病的遗传咨询 / 269

二、  多基因病的遗传咨询 / 275

三、  染色体病的遗传咨询 / 277

四、  线粒体病的遗传咨询 / 279

五、  遗传方式难以确定疾病的遗传咨询 / 280

第一节  遗传咨询的伦理问题及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84

一、  遗传咨询涉及的伦理问题 / 284

二、  遗传咨询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85

第二节  遗传检查中的伦理问题及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85

一、  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

检测的伦理问题及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85

第十六章医学遗传伦理学/283

二、  家庭风险成员遗传学检查的伦理问题及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88

第三节  基因治疗中的伦理问题及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89

一、  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 / 289

二、  基因治疗中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90

第四节  辅助生殖中的伦理问题及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91

一、  辅助生殖中的伦理问题 / 291

二、  辅助生殖遵循的伦理学原则 / 291

参考文献

294

索 引

29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