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二、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和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8
三、环境卫生学在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11
四、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11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6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16
一、人类环境的构成/16
二、人类环境的变化/19
第二节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22
一、人与环境关系的演变/22
二、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23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基础/24
第三节环境因素的暴露特征/27
一、物理因素的暴露特征/27
二、化学因素的暴露特征/28
三、生物因素的暴露特征/31
四、环境因素的复合暴露/31
第四节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31
一、健康效应与人群易感性/32
二、剂量-效应关系/33
三、复合暴露的联合作用/36
四、环境因素与健康效应/37
五、特殊环境和极端环境变化与健康/39
六、环境污染的主要健康危害/40
第五节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43
一、环境暴露和健康效应的评价方法/44
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47
三、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50
四、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的应用/52
第六节环境与健康问题的预防对策/53
一、总体要求/53
二、主要原则/54
三、主要措施/54
四、具体对策/55
第七节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57
一、基准与标准/57
二、环境保护标准体系/57
三、环境卫生标准体系/60
四、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61
第八节健康风险评估/63
一、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63
二、健康风险评估的应用/67
第三章室外空气环境与健康/69
第一节室外空气的特征和卫生学意义/69
一、室外空气的物理性状/69
二、室外空气的化学组成/70
三、室外空气的生物组成/71
第二节室外空气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影响因素/72
一、室外空气污染的种类/72
二、室外空气污染的来源/73
三、室外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因素/76
四、室外空气污染的转归/77
第三节室外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78
一、室外空气污染的急性健康危害/78
二、室外空气污染的慢性健康危害/81
三、室外空气污染的间接健康危害/82
四、室外空气中常见物理性因素的健康影响/83
五、室外空气中常见化学性因素的健康影响/84
六、室外空气中常见生物性因素的健康影响/86
第四节气候变化的健康影响/86
一、气候变化概述/86
二、气象因素对健康的影响/89
三、极端天气事件对健康的影响/90
第五节室外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预防对策/92
一、室外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监测与评估/92
二、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监测与评估/95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98
四、气候变化的应对/101
第四章室内环境与健康/103
第一节室内环境的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103
一、室内环境的种类和特点/103
二、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卫生要求/103
三、办公场所的卫生学意义和卫生要求/109
四、住宅与办公场所的卫生学特点比较/110
第二节室内环境因素的来源及其特点/111
一、室内环境的物理性因素/111
二、室内环境的化学性因素/112
三、室内环境的生物性因素/113
第三节室内环境因素的健康影响/115
一、室内环境物理性因素的健康影响/115
二、室内环境化学性因素的健康影响/116
三、室内环境生物性因素的健康影响/120
第四节室内环境有害因素健康影响调查与预防对策/121
一、室内环境有害因素健康影响调查/122
二、室内环境有害因素健康影响的预防对策/132
第五章水体卫生/139
第一节水资源的种类与卫生学特征/139
一、降水/139
二、地表水/140
三、地下水/140
第二节水质性状与评价指标/141
一、物理性状指标/141
二、化学性状指标/142
三、生物学性状指标/144
第三节水体污染与污染转归/145
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145
二、各类水体的污染特征/147
三、水体污染自净及水体污染物转归/148
四、我国水环境污染概况/152
第四节水体污染与健康/152
一、物理性污染与健康/153
二、化学性污染与健康/154
三、生物性污染与健康/158
第五节水环境标准/159
一、水环境质量标准/160
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61
第六节水体污染的预防对策/162
一、水体卫生防护/162
二、水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165
第六章饮用水卫生/169
第一节饮用水与健康/169
一、生物性污染与健康/169
二、物理性污染与健康/172
三、化学性污染与健康/173
四、饮用水二次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76
第二节集中式供水/177
一、水源选择与基本要求/177
二、取水点和取水设备/178
三、水质常规处理与深度处理/178
四、集中式供水主要卫生问题/184
第三节分散式供水/185
一、地下水卫生/185
二、地表水卫生/185
三、雨雪水卫生/186
四、分散式供水主要卫生问题/186
第四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制定依据/187
一、制定原则/187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制定依据/187
三、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191
第五节饮用水污染的预防对策/191
一、饮用水的卫生防护/192
二、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193
第六节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原则/195
一、水污染紧急事故处理/195
二、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196
三、洪涝灾害期间饮水卫生应急措施/196
第七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197
一、涉水产品存在的卫生问题/197
二、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198
三、涉水产品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198
第七章土壤卫生/201
第一节土壤环境特征/201
一、土壤的组成/201
二、土壤的物理学特征/202
三、土壤的化学特征/202
四、土壤的生物学特征/203
第二节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204
一、土壤的污染/204
二、土壤的净化作用/207
三、土壤污染物的转归/208
第三节土壤污染与健康/210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健康危害/211
二、土壤农药污染的健康危害/213
三、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健康危害/215
四、土壤中其他新污染物的健康危害/217
五、土壤电子垃圾污染的健康危害/218
六、土壤生物性污染的健康危害/219
第四节土壤污染的预防对策/220
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律/220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21
三、土壤卫生防护/223
四、土壤卫生监测/226
五、土壤卫生监督/228
第八章环境相关疾病/230
第一节概述/230
一、环境相关疾病的流行特征/230
二、环境相关疾病的分类/231
三、环境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231
第二节环境污染与心血管疾病/234
一、环境污染与脑卒中/234
二、环境污染与冠心病/236
第三节环境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238
一、环境污染与呼吸道感染/239
二、环境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0
三、环境污染与支气管哮喘/242
第四节环境污染与肿瘤/243
一、环境污染与肺癌/243
二、环境污染与肝癌/246
三、环境污染与胃癌/248
第五节环境污染与代谢性疾病/249
一、环境污染与糖尿病/249
二、环境污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51
三、环境污染与骨质疏松症/252
第六节环境污染与生殖发育/254
一、环境污染与不孕不育/254
二、环境污染与胚胎发育异常/256
三、环境污染与不良妊娠结局/257
第七节环境污染与神经系统疾病/259
一、环境污染与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疾病/259
二、环境污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261
三、环境污染物直接引起的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262
第八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64
一、碘与健康/264
二、氟与健康/265
三、砷与健康/268
四、硒与健康/270
第九节环境相关疾病的预防对策/274
一、病因预防/274
二、疾病的早期预防/275
三、病残预防/276
第九章公共场所卫生/278
第一节公共场所种类和卫生学特点/278
一、公共场所的分类和范畴/278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学特点/278
三、公共场所卫生研究的内容/279
第二节公共场所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79
一、公共场所物理性污染与健康影响/279
二、公共场所化学性污染与健康影响/279
三、公共场所生物性污染与健康影响/280
第三节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281
一、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281
二、各类公共场所的具体卫生要求/282
第四节公共场所污染的预防对策/284
一、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284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285
三、公共场所的卫生调查/287
四、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的一般措施/289
第十章城乡规划卫生/291
第一节城乡规划卫生概论/291
一、城乡人居环境/291
二、城乡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292
三、城乡规划中的建成环境因素/293
四、城乡规划中的环境卫生问题/293
五、城乡规划卫生的主要任务/294
六、城乡规划卫生的发展历程/296
第二节城市规划卫生/296
一、城市环境与健康城市建设/296
二、城市规划卫生的原则和内容/297
三、城市规模、功能分区与健康/298
四、城市废水和垃圾处理/302
五、城市规划与大气污染治理/303
六、城市环境噪声与光污染治理/304
七、城市热暴露与热舒适度/306
八、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307
九、城市安全及防灾减灾/308
第三节乡村规划卫生/309
一、乡村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309
二、乡村规划卫生的原则和内容/310
三、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与健康/311
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健康/313
五、乡村卫生服务及防灾减灾体系/314
第四节城乡规划的环境卫生管理/315
一、城乡卫生规划的法律法规/315
二、城乡卫生规划的实施与保障/316
三、城乡卫生规划的方法与技术/318
四、城乡卫生规划的监督与评价/319
第十一章环境质量评价/322
第一节环境质量评价概述/322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322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322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和意义/323
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24
一、污染源评价方法/324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326
三、环境量评价方法应用/328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340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340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340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342
第四节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344
一、人群健康效应评价的一般内容与方法/345
二、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346
三、环境健康影响评价/346
第十二章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350
第一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概述/350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350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351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类/351
四、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级/352
第二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353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353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55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57
第三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359
一、健全预警系统/359
二、组建指挥体系/360
三、制订应急预案/361
四、做好应急保障/362
五、加强应急技术科学研究/362
第四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363
一、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363
二、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364
三、应急终止与后期工作/371
第十三章自然灾害环境卫生/373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定义与特征/373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373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374
三、自然灾害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376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环境破坏与健康风险/377
一、自然灾害的主要健康风险/377
二、疫病发生的原因和流行条件/378
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常见疾病/380
四、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疫情控制与预防/381
第三节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382
一、自然灾害时的卫生应急对策/382
二、灾区环境卫生管理/383
三、灾害发生时的个人应急措施/387
推荐阅读/38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90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