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史考察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史考察

  • 字数: 675
  • 出版社: 安徽师大
  • 作者: 刘利//沈伟|
  • 商品条码: 978756766928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族体育 赛事与国家认同建构研究”(批准号:18CTY004) 的最终成果。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个 案,运用历史考据和文本分析等多种方法,围绕国 家认同建构叙事框架探讨三个核心议题:一、全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不同发展阶段与国家认 同建构的动态关系;二、赛事结构要素如何促进国 家认同;三、赛事增进国家认同建构的优化路径。 通过历史社会学的分析,揭示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运动会与国家认同建构之间的动态关系,阐明 了赛事的独特价值。该研究丰富了民族体育赛事研 究的理论体系,也为读者深入理解我国民族体育事 业及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提供了新的视角。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 第一编 演化与变迁:国家认同视域下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历史考察(1953—2019) 第一章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肇始(1953)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政策环境 第二节 首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赛事仪式与符号 第三节 赛事媒介传播 第四节 阶段特征:培育国家认同 第二章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重建与初兴(1982—1991)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政策环境 第二节 全国民族运动会治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第三节 赛事文化符号 第四节 赛事仪式流程 第五节 赛事媒介传播 第六节 阶段特征:发展国家认同 第三章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加速演进与变革(1995—2011)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政策环境 第二节 赛事文化符号 第三节 赛事仪式流程 第四节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市场化进程 第五节 赛事媒介传播 第六节 阶段特征:固基国家认同 第四章 新时代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2015—2019)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政策环境 第二节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深化改革 第三节 赛事文化符号 第四节 赛事仪式流程 第五节 赛事媒介传播 第六节 阶段特征:强化国家认同 小结 第二编 合法性与共同体建设:全国民族运动会参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呈现方式 第五章 全国民族运动会参与政治合法性建设 第一节 赛事仪式符号:政治合法性建设的记录仪和扩音器 第二节 举办地遴选与赛事仪式中的国家版图:培育家国情怀 第三节 特定日程安排:赛事仪式有机并置于国家仪式与传统节日图景 第四节 维护祖国统一:努力消解台湾同胞的“结构性失忆”(1991—2019) 第六章 全国民族运动会助力共同体建构 第一节 项目设置:推动历史文化共同体建构 第二节 赛事组织: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第三节 赛事文化符号演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小结 第三编 认同建构与社会整合:全国民族运动会促进国家认同的实现路径 第七章 理论模型:作为互动仪式的全国民族运动会 第八章 政治维度:互动仪式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 第一节 民族团结:培育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国家在场:增强各民族同胞公民意识教育 第三节 意识形态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节 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节 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九章 文化维度:文化互动视野下“多元一体”中华文化认同建构 第一节 集体记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 第二节 国家平台:构筑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场域 第三节 群体符号:表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同体 第四节 传统赓续:再造与重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第五节 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第十章 社会维度:社会互动视角下持续提升赛事的整合能力 第一节 团结稳定:治理体系持续优化推动各民族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第二节 繁荣共进:推动赛事承办地长足发展,彰显赛事承办地辉煌成就 第三节 发展创新:赛事演进见证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 第四节 和合共赢:“和合”办赛理念引领中华民族大团结 第五节 价值观转捩:从“锦标主义”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价值转向 小结 余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贡献 第四节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