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抗战中的澳门

抗战中的澳门

  • 字数: 390
  • 出版社: 江苏人民
  • 作者: 冯翠|总主编:张宪文//朱庆葆
  • 商品条码: 978721428782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中西文档案资料的对照运用,特别是 大量葡文文献的使用,在扎实的中外史料基础之上 ,立足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 场地位,将抗战中的澳门定位为“将亚太战场与中 国战场结合在一起,把海洋与陆地的战争结合在一 起”,从澳门作为中立区的性质及作用出发,以战 事变化带来的功能变化为线索,厘清及探讨澳门在 战时的境遇变迁,及应对而影响其命运的变化过程 和相关历史细节,展现除沦陷区、抗战区、游击区 以外的另一种抗战:“中立区”抗战。
目录
导论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研究回顾与分析 三、研究背景与维度 第一章 中立区:战时澳门地位与澳葡政府政策 第一节 澳葡政府的战时“中立”及其演变 一、萨拉查独裁与葡萄牙的“中立”政策 二、澳葡政府的“中立”与澳督的态度 三、葡日合流:从“被拉下水”到“主动迎合” 四、不被信任的“中立”:从“左右为难”到“左右逢源” 五、葡萄牙人对战争的态度 第二节 澳门米粮风潮与澳葡政府统制政策 一、澳门的三次米粮风潮 二、公价与统制:澳葡政府的伙食政策 第二章 赈难埠:爱国浪潮与华人赈难运动 第一节 爱国浪潮高涨与赈难运动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后澳门华人对祖国抗战的呼应 二、抗日宣传与澳门华人赈难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全国抗战爆发与赈难运动高潮 一、运动组织及其形式 二、主要赈难活动 三、主要赈难社团 第三节 周边的沦陷与赈难运动走向沉寂 一、周边沦陷:澳葡严控华人活动 二、日方渗入:沉重打击抗日活动 三、中山沦陷:赈难运动走向沉寂 第三章 避难所:战争难民与慈善救济 第一节 难民潮与慈善救济的初兴 一、抗日战争前期难民潮来临 二、澳葡政府与民间的初步应对、 第二节 澳门民间救济组织及其活动 一、原有华人社团与战时救济 二、新生华人社团与慈善救济 第三节 澳葡政府救济举措及其活动 一、澳葡政府对葡裔难民的救济 二、澳葡政府对华人贫难的救济 三、英葡对英美籍难民的救济 第四章 谍报港:各方势力逐鹿濠江 第一节 英国各方在澳门的谍报活动 一、英国驻澳门领事 二、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处 三、英军服务团 四、葡裔的协助:以白乐嘉为例 第二节 国民党方面在澳门的活动 一、广东党部澳门支部时期(1928—1934) 二、中央党部澳门直属支部时期(1934—1939) 三、海外部港澳总支部之澳门支部时期(1939—1945) 第三节 日伪方面在澳门的活动 一、日本驻澳门领事馆 二、日本驻澳门特务机关:泽机关 三、附日汉奸:黄公杰之辈 四、汪伪势力在澳门 第五章 中转站:人员、物资的管控与流转 第一节 日伪方面对澳门的围困与合作 一、香港沦陷前:日方针对澳门的封锁、监控、竞争活动 二、香港沦陷后:日伪对粤港澳湾航运及贸易的控制 第二节 各方利用澳门的中转活动 一、中国共产党方面:开展“西线营救” 二、国民党方面:中统转移政要人员 三、英侨的转移:英军服务团在澳门的中转活动 四、搜刮与敛财:日伪利用澳门中转的活动 五、物资换粮食:澳葡政府与日方的合作 第三节 协助难民回乡与归侨运动 一、多方倡议:归侨运动的开始 二、资送归侨:澳侨协助难民回乡委员会 三、经费支绌:归侨运动走向终结 第六章 庇护处:“经济汉奸”风波与华商命运沉浮 第一节 国民政府肃奸与匿澳汉奸战犯引渡 一、澳门肃奸:国民政府内部的协作与争锋 二、引渡关键:逃匿澳门战犯及汉奸名单 三、几经波折:引渡两批战犯及汉奸回穗 第二节 匿澳“经济汉奸”的自辩与结局 一、多方具保,不予起诉 二、不服判决,提起抗告 结论 澳门命运与战时的角色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