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朝东屋:一个村庄的百年微澜

朝东屋:一个村庄的百年微澜

  • 字数: 133
  • 出版社: 浙江人民
  • 作者: 郑嘉励|
  • 商品条码: 978721312036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考古学家郑嘉励将探寻历史的手铲转向自身血脉的源头——玉环楚门的朝东屋自然村,深情打捞村庄百年变迁的碎片,在个人记忆与集体叙事的交汇处,构建出一部兼具温度与厚度的生命纪实。书中对老屋、宅基地、稻田、盐田等物质遗存的细致描摹,对村庄生活、生业等历史细节的精准复原,保留了民间记忆的鲜活质感,又赋予个体命运以历史纵深感。血缘牵绊、成长秘辛,凝结成惊心动魄的“心灵考古”,展现的不只有村庄的百年地层,更让那些被土地掩埋的亲情、乡愁与时代阵痛重新呼吸。
作者简介
郑嘉励,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业余从事杂文写作,主要著作有《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考古者说》《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等。2023年,《读墓》获第十二届“邓广铭学术论著奖”一等奖。
精彩导读
1.好人、好运和好时代,赶上就赶上了,没赶上就没赶上,好好坏坏都只陪伴我们走一程,如果认为太平盛世是历史常态,那不是普通人该持的平常心。 2.我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生于晚清,或可晚至民国初。女人缠小脚,男子戴瓜皮帽,一身靛青色的土布。我无法讲出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完整人生故事,关于他们的记忆,全是不连续的片断,然而正是这些记忆的碎片,拼凑出我色彩斑斓的童年的一部分。 3.这是古代墓志描绘的女人“完美”的人生图景,与其说是真实的生活,不如说更多折射了社会对女性人格的期待和绑定。直到近现代,大多数农村妇女依然轮回在古人的命运里。 4.离开之前,外婆每次都依依不舍,我们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还能看到外婆站在院子里,直到我们翻过大山头消失在她的视线之外。小院子里芝麻点大小的黑色身影,是我最早体验到的人间温情之一。 5.当我收到厦门大学考古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吓坏了,我从小害怕坟墓、棺木、太平间、妖魔鬼怪等一切与死亡有关的意象。考古是要挖墓的,我躲进房间哭一场。 6.我只是尝试着理解历史,人生终究无法选择出身和时代,个体在时代洪流中载浮载沉,一切皆有因果,有多少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又有多少人情世故可以左右的变量? 7.我曾经对农村生活厌恶至极,到了城市,不如意事十之七八,又重生了关于家乡“田园牧歌”的想象。 8.我期待,将来的新农村,会超越传统乡村的局限,超越熟人社会的轮回,在新时代建立起全新的人际关系,在复杂的人情社会和冷峻的契约社会之间,让冬日的刺猬们彼此保持动态平衡的合宜分寸。因为曾经逃离的家乡,终将是我归去的方向。 9.时代眷顾一部分人,抛弃一部分人,……多少人想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过他们的太平日子,又有多少人在追逐的路上,跑丢了鞋子,还是被时代甩在后头。
目录
上编 村庄 第一章吾乡吾土 1.玉环、楚门与外塘 004 2.海塘和乐清湾 009 3.胡新村与朝东屋自然村 014 4.祖公与族居村落 018 第二章大家庭 1.姑妈说 024 2.大伯、二伯与大姑妈 028 3.时代的洪流 032 第三章外公外婆家 1.山外张韩氏 040 2.出逃 046 3.外公出走以后 050 4.和解 058 第四章老屋和新房 1.晚清老屋 064 2.宅基地纠纷 072 3.新房 076 4.无法逃离的家乡 080 第五章乡亲们 1.时代与人 088 2.爷爷那一代人 095 3.父亲那一代人 104 4.新时代 114 第六章逝者 1.恐惧的寓言 124 2.逝者如斯夫 130 下编 父母 第七章 我的父亲 1.从学生到农民 140 2.生产队 147 3.另一种可能性 154 第八章 寻找男子汉 1.包产到户之后 160 2.晒盐人与盐务所 166 3.虚弱与逃避 174 第九章 重建之路 1. 信念与责任 182 2. 苦闷与生计 188 3. 叛逆少年 194 4. 父爱 199 第十章 我的母亲 1. 从少女到妻子 206 2. 女人的生计 212 3. 家庭主妇 218 第十一章 超越轮回 1. 人是一团情绪 226 2. 理想之家 233 3.寻找自我 240 后记 25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