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身体,再来
字数: 92
出版社: 上海译文
作者: (中国)程婧波,王侃瑜,昼温著
商品条码: 9787532799800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5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身体,再来》是一部科幻短篇小说集,邀请多位女性作家,就“身体性”主题展开创作。合集分为三辑“记忆的身体”“相遇的身体”“不可能的身体”,畅想了在未来世界,身体改造、脑机接口、数字寄身、量子世界的多种可能性与困惑。当人类在技术加持下拥有了从各种欲求中解放出来的新身体,世界会变成平静又漠然的样子吗?悲伤、忧郁、快乐、愤怒,属于古早人类的情绪,将随着身体的改变以新的形态被重新寻找、感知、定义和命名。身体,再来!人类会适应这个新宇宙吗?
作者简介
程婧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代表作《直到时间尽头》《倒悬的天空》等。曾数次获得中文科幻两大奖项星云奖、银河奖,刘慈欣称她的科幻小说“在科幻和奇幻的边界上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昼温,科幻作家,曾获华语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金奖。著有《致命失言》《偷走人生的少女》等。王侃瑜,作家、学者、编辑,曾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上海作协签约作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作品见于《收获》《上海文学》等。韩国作家有出版过《地球尽头的温室》《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的人气作家金草叶、出版过《一千种蓝》的新生代代表作家千先兰、金青橘。
精彩导读
\\\\\\\"【精彩书摘】: 兰花小史 程婧波 作 水门巷的街坊各个都知道,小志的阿嬷是个怪人。 杨宝珠虽然不住水门巷,但对此也早有耳闻。她刚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的时候,科里的“老人”张姐就提醒过,千万别接小志的烂摊子。这宗案子,被区上几个收养登记员踢皮球,来来回回,好几年过去了。如今小志正好八岁,八岁就更难办了,必须征求被收养人本人同意。可他阿嬷还在世,这祖孙俩哪里扯得开。那老的还没按下去呢,小的又翘起来。于是乎,烫手的山芋更烫手了。 闽南有句俗语,叫“上元丸包铁仔——勿会浮”,意思事情无望,怎么捞也无济于事。如今,这沉了底的丸子,落到了杨宝珠手上。 杨宝珠初来乍到,科里的事儿,自然轮不到她挑挑拣拣。而且宝珠刚有两个月身孕,就算是为生孩子、坐月子的假期图谋,也得争取表现,啃下这块硬骨头。 水门巷的东口开在中山南路,西口开在竹街。行人一般从东进,由西出。巷子里有供奉观音的观音宫,供奉刘备、关羽、张飞的三义庙,敬拜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田都元帅的水仙宫。除了本地人时常上香,旺季里也不乏游客流连。若不为了烧香,单纯是馋咸水包、润饼菜、面线糊这些吃食,也可以由东至西依次光顾那些店铺,保管出巷子西口的时候已经吃了个肚子圆滚滚。 不过今日宝珠可没有丝毫雅兴,她从中山南路拐进水门巷,凉皮鞋踩得石板地镗镗镗地响,一路思忖着如何向小志的阿嬷开口,不觉眉头都紧皱了起来。 “要当心那个陈老太,她啊,海里落雨一样的脾气。”张姐叮嘱过宝珠。海里落雨是什么样的脾气呢?估计就是很“歹僻”吧。 本来,办理收养儿童登记是区民政局的事。可一旦收养人涉及港澳台同胞,案子就交到了市里。偏巧有对来自台湾的夫妻符合收养条件,杨宝珠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桩谁都不愿接的事。她查阅了小志的卷宗,几年来无论是收养登记员还是符合条件的收养人,都换了好几茬。原因也简单——没一户收养人入得了那位怪脾气阿嬷的法眼。孩子大了,事儿更难办。这次杨宝珠一定要把老太太的工作做通,拔掉这颗市档案卷里的“钉子户”。 心意已决,她便加快了脚步。 和观音宫、三义庙、水仙宫的大门大脸不同,水门巷里还有间小庙,夹在邻里的洋楼与大厝之间,逼仄得像个撅着屁股随时站起来要走的人。若不是屋顶灰白的石雕宝塔和青绿的瓷烧龙凤看起来有几分讲究,那这庙真是一丁点儿体面也不剩了。 偏偏这样一间破败不堪的屋子,却有个器宇轩昂的名字,“南安郡天仙宫”。门厅、天井、享堂一应省去,跨门而入便能看见一尊小小的、褪了金的娘娘像,半明半暗地端坐在猪血色的神龛里,案几上供奉了一些红红绿绿的点心瓜果。那略有些寒酸的排场,甚至不如本地一些大户人家的供奉中看。这尊娘娘像,便是庙里所敬拜的“天仙”。“天仙”本名陈靖姑,生于唐朝年间,因婆家在古田县临水乡,所以人们称她为“临水夫人”。闽地香火最旺盛的两位女神,一位是天后妈祖娘娘,另一位便要数这位保佑妇儿的天仙圣母临水夫人了。 在陈靖姑出生地福州仓山下渡有临水夫人的祖庙。福州话里,“母亲”唤做“娘奶”,人们敬临水夫人如同自己母亲一般,所以那祖庙也被称作“娘奶庙”。每到正月十五临水夫人诞辰日,“娘奶庙”里金纸齐山,花香委地。想求子嗣的妇人络绎不绝地来庙里“请花”,请白花是求男,请红花是求女。请得“娘奶庙”的花回去,若梦中出现兰花,更是极好的兆头。此事另有一说,据说春秋时郑穆公的母亲就是梦见神明赐予的兰花,生下郑穆公的。 由祖庙开枝散叶,临水夫人庙在闽台两地落地生根,香火绵延。各地分宫都去祖庙请香接火,泉州最有名的临水夫人庙,自然是奇仕妈宫;而在对岸宝岛,临水夫人庙亦不下百所,台南县的大士殿、伍德宫、开隆宫,高雄县的注生宫,屏东县的永福堂等,不一而足。 这次的收养人,正是一对无法生育的台湾夫妇。太太在那边求遍了“临水夫人”,一直无果;今年正月十五去了一趟福州的祖庙,请花、请鞋、请蛋做了全套,结果一回家便“梦兰有兆”。夫妇俩多方打听,得知在泉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的待收养人资料里,有一个八岁男孩名叫小志,自小住在“南安郡天仙宫”,他阿嬷的名字还偏巧有个“兰”字。更巧的是,这对祖孙与那夫妇二人,都姓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不起眼的临水夫人庙里的一老一小,让那对夫妇甚觉有缘。 小志的阿嬷自1988年起便在此居住,平时编竹器为生,也收些零散香火钱度日,至今已有八个年头。 那时她就已是一个年近七十的孤寡老太,独来独往,性情孤僻。刚住到水门巷时,街坊很快发现她是个“痟查某”——本地话里这么称呼疯癫的女人。曾经有好心的邻里替她养在墙角的兰花浇水,这老太太不仅不领情,反而上门一顿数落,让人哭笑不得。 那兰花确实是她的宝贝疙瘩。泉州的兰花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南宋末年,赵时庚撰写了《金漳兰谱》,这是世界第一部兰花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产于漳州、泉州、瓯越等地的兰花品种,并评述了品评、爱养、栽培、施肥、灌溉、移植、分株、土质等方面的经验。从宋元至今,纵使是街边的三岁小儿,也能随口叫出墨兰、春兰、蕙兰、建兰之类泉州名兰的名字。可小志的阿嬷却宝贝着一株生在墙角、不知名属的兰花,着实令人费解。 除了性情上的古怪,她行事也异于常人。而这种异常,又往往不是什么好事,久而久之,她便成了街坊眼里的“乌头嘴”,每说坏事总会灵验。 比方说,“南安郡天仙宫”一直香火稀疏,昨年四月这老太太突然买回来许多邓丽君的海报、磁带,又给庙里的香烛套餐涨了价。凡来敬拜临水夫人的,请香时依据套餐金额多少,赠送海报磁带。本以为对门可罗雀的“南安郡天仙宫”来说,这是包赔不赚的买卖,谁能想到五月八日就传来邓丽君在清迈美萍酒店香消玉损的噩耗。市场上邓丽君的海报和磁带一时间洛阳纸贵,香客们纷至沓来。平日里都是女香客,这时男香客占了上风,都图的是买香烛套餐,换睹物思人。冷冷清清的“南安郡天仙宫”也热闹了小半月。 “痟查某”和“乌头嘴”的称呼,街坊们只敢背地里议论。当着面儿时,有的不免嘴上讨巧,管这守庙人叫一声“陈太后”——不知是哪里的说法,陈靖姑也曾被封作“陈太后”哩。老太太自然知道这是揶揄,非但不会高兴,通常还要把脸一沉,嘴里骂骂咧咧地走开。 老太太本名叫做陈美兰,是南洋归国华侨的第三代后人。“陈”是泉州第一大姓,也许因缘际会,她便成了临水夫人陈靖姑在尘世的守护者。 几年下来,街坊眼中她的守护却也称得上十分尽心。 清晨五点起床,洗漱,扫洒,打坐,摘菜,烧饭。陈美兰午前会烧好一大锅饭菜,小志的一日三餐都在这里头了。饭毕,陈美兰过午不食,下午便在屋里阴凉处编竹器。她编得慢,那畚箕、竹笠、米箩和提篮也便长得慢。竹子是生长最快的植物,陈美兰手中的竹器却是生长最慢的器物。她说早些年去竹市选材,把竹子运回家破竹、劈条、刮青,自己都是亲力亲为。如今老了,做不动了,只能买回处理好的竹条,在日复一日里慢慢编织。 等日头落下去,屋里的光也暗了,她就把竹器放到一旁,缓缓起身,取来一方手帕,细细地把临水夫人像从头到脚擦拭一遍。擦毕,陈美兰就跪坐在那龛前,双手合十,开始祷告。这样的祷告,一般会持续到子夜。数个钟头的无声的祈祷,每天如此,从未间断。直到万籁俱寂,陈美兰把她要对临水夫人讲述的心事诉说殆尽,这才从地垫上爬起来,慢悠悠地去睡觉。 泉州的神明离人们的日常如此贴近,街坊的孩子认神明做“契父母”;成人则像孩子一样为神明“做生日”;重要的日子里,人们还会隆重地将神明从宫庙里请出来,抬着巡境或回祖庙“谒祖”。没有人比一个泉州人更懂得,神明不在头上三尺,神明就是身边的家人。 “南安郡天仙宫”里的临水夫人,就是陈美兰的家人。陈美兰老了,她每天都要同家人讲很多很多话,方能入睡。 泉州有成百上千间宫庙,每座宫庙,无论大小,都有陈美兰这样的凡人扫洒维护。这便是泉州的奇异之处。在这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小城里,神明守护着每一个凡人,凡人也守护着每一个神明。 而陈美兰数年如一日的作息,在向来觉得她是个怪人的街坊眼里,却一点也不奇怪。 “小志,你阿嬷又跟娘奶讲什么啦?”他们有时也会好奇地打听。 自然,他们从小志嘴里是打听不出什么来的。而那好奇心也十分随意,并不真切。一次两次打探不出来后,渐渐就没有人再打听了。转而问道:“食未?无食,来厝内食!” 一个那么小的孩子上家里吃饭,无非是多一双筷子的事。 有时候,街坊也会问:“陈太后,打算什么时候教你家小志编竹器?” 陈美兰会停下手里的活,没好气地把眼一瞪:“编什么竹器啦?以后囝是要念很多书,有大学问的。” 她一辈子没读过多少书,自幼便开始学这门手艺。南洋华侨中,陈氏宗亲的数量颇为可观。到了陈美兰祖父母这一代,终于决定结束辗转在一个又一个海岛间的漂泊,落脚台湾南投县。南投盛产竹子,一家人便在信义山中开了一间竹器作坊。 说起陈家在南投起厝的故事,也颇为神异。据说自南洋归来,陈美兰的祖父母带回的全部钱银,仅够买下南投乡下的一亩地。买了地,就不剩分文起厝造屋了。看似山穷水尽之时,这对贫穷的年轻夫妻却从地里挖出了一坛金银珠宝,端的柳暗花明。 这是街坊们从口风甚严的陈美兰口中听得的为数不多的轶闻。 至于陈家又是什么时候从南投县来了福建,在陈美兰的嘴里就是一本糊涂账。她只记得自己是1919年生人,户籍和身份证皆是没有。据说她原本还有一位兄长,但在祖父母、父母相继过世后,1988年,大她八岁的兄长也在台湾离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孑然一身的陈美兰便来到了陌生的故土泉州,靠着祖传的竹编手艺和守庙人的身份,从此在水门巷安了家。 ……\\\\\\\"
目录
\\\\\\\"【目录】 记忆的身体 甜蜜温暖的悲伤 [韩]金草叶 著 春喜 译 明日的幻影,昨日的辉光 昼温 著 相遇的身体 是的,我想死 [韩]金青橘 著 春喜 译 兰花小史 程婧波 著 不可能的身体 铁的记录 [韩]千先兰 著 春喜 译 琢钰 王侃瑜 著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