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传承与创新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传承与创新

  • 字数: 206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编者:刘艳//杨炳友|
  • 商品条码: 978751329554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和国务院《“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中药学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回顾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立足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新时代新环境下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炼整理并提出中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并指出实现新培养目标切实可行的培养路径和实施办法,对中药学研究生培养具有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可实践性的指导意义。本书适于从事中医药尤其是中药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单位和个人阅读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杨炳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荣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岐黄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获得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荣誉称号。长期从事中药化学一线教学及科学研究。在教学方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课题三等奖1项。主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课题5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编写教材17部(主编2部、副主编10部),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编2部、副主编5部)。
目录
上篇 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 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历史概览 第一节 古代中医药教育发展历史 一、中医药教育的起源 二、官办中医药教育的创立 三、中医药教育的发展 四、中医药教育的革新与衰落 第二节 近代中医药教育的变革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节 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初创期 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期 三、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期 四、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期 第二章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药学学科设置与学位授权 一、中药学学科设置 二、学位授权概况 第二节 中药学研究生的招生、录取与就业 一、中药学研究生的招生方式 二、中药学研究生的招生结构 三、中药学研究生的录取类别 四、中药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 第三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 一、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二、中药学研究生的学制设定 三、中药学研究生的学习方式 四、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某中医药大学为例 第四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求 一、学位授权点审核基本条件 二、学位授予基本要求 三、学位授予标准——以某中医药大学为例 第三章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一、培养理念上,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特色不突出 二、培养方式上,本硕“一体化”融合度不强 三、培养定位上,服务社会的面向不够精准 第二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现状分析 一、知识要求上,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边界模糊 二、能力要求上,创新能力的特征描述不清 三、素质要求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素质内涵有待厘清 第三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现状分析 一、学业管理上,学分制度的个性化不足 二、日常管理上,导师制发挥的个性化指导作用有待加强 第四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理论与实践各环节常常相对独立,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二、培养课程内容中的实践教学有限,没有凸显其重要性 三、校、院、企协同观念较为淡薄,没有展现协同性 第五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一、内部质量保障动力不足,体系不健全 二、外部质量保障不协调,多主体协同度不高 下篇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第四章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原则与工作任务 第一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原则 一、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相统一 二、中医药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相统一 三、知识技能传授与实践创新相统一 四、坚持学科特色与交叉融合相统一 第二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三全育人”机制 二、对接高层次人才需求,优化规模结构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招生培养模式 四、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培养质量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条件保障 第五章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教育教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一、中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二、中药学研究生的管理制度 三、对培养单位的管理 第二节 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升级 一、重视理论传承的医史古籍模块 二、重视科学研究的科研方法模块 三、重视应用衔接的实践课程模块 四、重视学科交叉的“中药+”课程模块 第三节 学术队伍及研究平台建设 一、树立高端领军人才,提升科技战略能力 二、培育后备骨干人才,提升行业引领能力 三、培养青年创新人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术共研能力 五、升级科学研究平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六、组建产业应用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第四节 协同育人及交叉学科发展 一、校内协同培养模式 二、校际协同培养模式 三、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四、校所协同培养模式 第六章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 第一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运行体系 一、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控相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要素 二、内部质量保证与外部质量监控的关系 三、内部质量保证与外部质量监控相统一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内部与外部相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与外部质量监控相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的能级管理体系 二、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思路 三、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