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文护理与照护(从生命哲学到关怀实践)(精)

人文护理与照护(从生命哲学到关怀实践)(精)

  • 字数: 32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
  • 作者: 李惠玲//孙宏玉//程瑜//翟惠敏|
  • 商品条码: 978756593447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代护理人文关 怀的独特视角来考察中国古 典哲学,试图从儒道两家的 生命哲学中寻找到可以同现 代人文护理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一般原理,从而进一步 规范和指导人文护理的具体 实践。在生命关怀思维上, 中国传统生命哲学切合现代 人文护理的实际;在生命价 值观上,中国传统生命哲学 具有适合现代人文护理理论 所需的内在超越精神;在人 文关怀教育上,中国传统生 命哲学具有合乎现代护理人 文关怀具体实践要求的多元 价值资源。此外,所链接人 文关怀典型案例,作为实践 示范,将护理人文关怀与生 命周期护理与照护紧密结合 ,实现了护理人文关怀在实 践过程中的个性化和可视化 。
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一、护理学维度 二、文化学维度 三、以照护为核心的护理人文关怀理论与实践 上篇 护理人文关怀哲学原理 第一章 生命本体论 第一节 先秦儒家的道德生命观 一、孔子“天生德于予”的天德生命观 二、孟子“四端固有”的内烁生命观 三、荀子“化性起伪”的礼乐生命观 四、《易传》“大德生生”的生化生命观 第二节 汉代儒家的气化生命观 一、董仲舒“人本于天”的感应生命观 二、王充“物偶自生”的气禀生命观 第三节 宋明新儒家的性理生命观 一、张载“太虚即气”的元气生命观 二、朱熹“理气分举”的超越生命观 三、王守仁“心外无物”的主体生命观 第四节 道家的自然生命观 一、老子“道生德畜”的抱朴生命观 二、庄子“道通为一”的本原生命观 第二章 生命德性论 第一节 儒家的人性善恶论 一、孟子的性善论 二、荀子的性恶论 三、汉唐儒家的性善情恶论 四、宋明新儒家的心性论 第二节 道家的人性自然论 一、老子的“见素抱朴”论 二、庄子的“贵真”“无情”论 三、王弼的“守真”“有情”论 第三章 生命境界论 第一节 儒家的圣人观 一、先秦儒家的圣人观 二、汉儒董仲舒的圣人观 三、唐代儒家的圣人观 四、宋明新儒家的圣人观 第二节 道家的圣人观 一、先秦道家的圣人观 二、魏晋玄学家的圣人观 下篇 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方向 第四章 护理人文关怀修养论 第一节 基于人性善恶论的儒家修养论 一、孔子的“修己以敬”论 二、孟子的“养心存心”论 三、荀子的“虚壹而静”说 四、宋明新儒家的“存理去欲”论 五、顾炎武的“行己有耻”论 第二节 基于人性自然论的道家修养论 一、老子“少私寡欲”的修养论 二、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修养论 三、孙思邈“抑情养性”之术 四、成玄英“去躁归静”之法 五、吴筠“守静去躁”之术 第五章 护理人文关怀层次论 第一节 “义以养人”——与人的生理需要相应的人文之理 第二节 “仁以安人”——与人的安全需要相应的人文之理 第三节 “信以任人”——与人的社交需要相应的人文之理 第四节 “礼以立人”——与人的尊重需要相应的人文之理 第五节 “道以化人”——与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相应的人文之理 第六章 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论 第一节 护理人文关怀的发端:敬畏生命 一、博施济众以立德 二、循规守信以立命 三、慎独诚意以立身 第二节 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核:体认生命 一、移情是生命之爱的体验 二、关怀是生命之爱的能量 三、照护是生命的灵性感动 第三节 护理人文关怀的责任:守护生命 一、常持格物之心,善育良知 二、常念思诚之心,关怀至信 三、常怀仁爱之心,知贞笃行 四、常系天下之心,士志于道 第七章 护理人文关怀评价论 第一节 护理人文关怀评价的哲学基础 一、儒道生命哲学视域下的评价逻辑 二、现代护理伦理与评价的价值转向 第二节 护理人文关怀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核心评价维度的理论建构 二、动态评价模型的实践路径 第三节 护理人文关怀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一、多元方法论的整合应用 二、评价实践的典型案例分析 三、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 余论 附录 附录一 生命周期特殊人群的关怀照护案例 附录二 特殊个案的关怀实践案例(情景模拟会话) 附录三 高级护理关怀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