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间异化(基于马克思对资本时间的批判)

时间异化(基于马克思对资本时间的批判)

  • 字数: 29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汪斌锋|
  • 商品条码: 978752275100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资本的时间异化 作为切入点,展开对时间异 化批判思想的系统总结、概 括,提炼出基于时间异化的 马克思资本批判思想。本书 在梳理、诠释马克思资本观 的时间异化批判思想的同时 ,与韦伯、席美尔、吉登斯 、哈贝马斯、罗莎、诺沃尔 特等人的相关研究展开对话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济社会时间结构改变的内在 机理,试图揭示经济、社会 、文化、生态以及个体焦虑 背后的时间异化逻辑,从而 有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 间结构中把握经济、社会、 文化、生态以及人的良性发 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时间与时间观 一 理解“时间” 二 马克思的时间范畴 三 几种时间类别 四 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时间观 五 时空的虚化与脱域 第二章 时间与工业社会 一 线性时间与工业生产 二 对“时间—速度”的知性把握 三 斯密与马克思的渊源 四 资本速度泛化的后果 五 工业社会的时间价值 第三章 时间的精神与价值 一 科层制的时间效率 二 韦伯的时间精神 三 时间的“增长价值” 四 工具理性的时间 第四章 时间与经济增长 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分析 二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的加速 三 马克思资本速度思想的特点 四 资本逻辑的全球时空生产 五 资本开启了“速度社会”模式 六 “病态”加速的时间需求 第五章 时间与社会加速 一 技术、社会与日常生活 二 加速的限制与可能出路 三 晚期现代性的几点判断 四 技术穿越的社会与个体 五 文化技术化与技术化的文化 第六章 时间结构与知识行动 一 加速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行动 二 帕森斯的“知识陷阱”与吉登斯的努力 三 时间滞后:行动与知识的割裂 四 知识弱化:理论现代性式微 五 时间结构:实践现代性的时间诉求 第七章 多重时间与复杂现代性 一 被发现的时间 二 时间谱系与历史 三 现代社会时间的历史 四 新的非线性时间 五 不确定的生活 六 哈贝马斯的乌托邦 第八章 时间与文化生存 一 作为时间镜鉴的文化 二 制度、时间和资本主义 三 显性、隐性与杂合时间 四 迭代体验:时间的不规则加速 五 时间的文化使用价值 六 从“禁欲主义”到“多欲主义” 第九章 时间控制与意识形态 一 从“道德控制”走向“技术控制” 二 新的计划:身体的场所化及时间的印记 三 身体审美:在本能、道德和意识形态之间 四 时间的焦虑与惩罚 五 浪漫主义的药能治病吗 第十章 反抗时间的策略 一 反抗时间的三个策略 二 并非反抗的反抗 三 个人与社会相处策略 四 插曲化的生活 第十一章 慢生活的想象 一 资本运行的社会代价 二 马克思和韦伯的讨论 三 资本承担责任的理据 四 可能的出路:权力介入与慢生活 五 回归可能的“慢生活” 六 双重批判:生产过剩与消费主义幻象 第十二章 时间与绿色发展 一 “垃圾”:现代社会理论的独特视角 二 反思径路:垃圾生产“三大悖论” 三 制度之弊:资本逻辑整体批判 四 建构超越资本逻辑的绿色发展方式 第十三章 时间的乌托邦与解放 一 文化复归与身体拒斥 二 软强制的时间 三 来自马克思的救赎 四 时间解放的乌托邦 五 走出乌托邦 第十四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时间 一 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二 现代化的多重时间性 三 新非线性时间 四 中国式现代性的时间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