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病原耐药多渠道监测预警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实践

病原耐药多渠道监测预警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实践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作者: 马家奇
  • 商品条码: 978756792488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病原菌耐药性传播大数据监测与分析是我国“ 十三五\\\"期间重要的研究项目。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研制标准化、通用化、网络化、可视化的病原菌耐药性检测、监测技术和产品,是病原菌耐药性传播規律研究的最終目标。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支撑平台必须采用智能化技术来融合医疗卫生、社区人群、食品流通、畜殖、环境等多领域已有监测数据, 构建多源多维异构动态可视化病原菌耐药监测共享云平台。平台最终目标是能够实时显示我国病原菌耐药整体发生、发展态势,揭示其传播规律,为政府制定遏制细菌耐药传播策略和工作计划,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疾控机构在此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于1983年12月23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 中心主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营养健康、老龄健康、妇幼健康、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等工作;组织制定国家公共卫生技术方案和指南,承担公共卫生相关卫生标准综合管理工作;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国民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相关技术规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公众健康关键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展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院士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有下属科研部门11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3个,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
目录
第一章 病原耐药监测与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 疾病监测与病原耐药监测 一、疾病监测体系的概念与组成 二、疾病监测的业务模式 三、疾病监测的价值与意义 四、病原耐药监测 五、传染病病原监测和病原耐药监测 第二节 国内外病原耐药监测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国外卫生健康领域病原耐药监测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国外动物源性病原耐药监测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病原耐药监测的三个发展阶段和目前主要的监测系统 四、我国动物源性病原耐药监测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节 我国病原耐药监测的主要方法 一、主动监测 二、被动监测 第四节 病原耐药监测信息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一、低成本、易部署、高监测的效率 二、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对信息进行共享 三、动态监测,辅助决策 第五节 我国病原耐药监测信息系统问题与不足 一、现有的病原耐药监测信息系统覆盖率低、监测渠道过于分散 二、现有的病原耐药监测信息系统准确性有待提高 三、各个监测机构之间缺少信息共享机制 四、其他问题与不足 第二章 病原耐药监测业务需求 第一节 监测机构用户分析 一、用户构成分析 二、用户角色分析 三、组织结构分析 四、用户认证分析 第二节 监测业务流程分析 一、医院体系监测业务流程 二、疾控体系监测业务流程 三、畜牧业监测业务流程 四、林业和草原监测业务流程 第三节 数据流程分析 一、数据共享及服务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二、统一数据交换开放系统业务流程 三、病原耐药监测系统业务流程 第四节 业务指标体系构建 一、已有耐药监测网络业务指标体系局限性分析 二、病原耐药监测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三、新构建的病原耐药监测网络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药物种类 四、病原耐药监测分析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第五节 监测业务功能需求 一、总体需求 二、业务需求 三、功能需求 四、非功能需求 第三章 数据资源分类与监测数据采集融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