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泠泠,女,白族,中共党员,大理市人,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曾在云南省博物馆从事文博工作22年,在云南省文联工作11年,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当代文博”专家称号;先后受聘担任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特聘专家、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库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库专家、云南文化精品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先后担任云南省文联第七届、第八届全委会委员,云南省文联专家组专家,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云南文学艺术馆副馆长(主持工作)。负责完成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文学艺术馆两项云南省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项目。30多年来,一直从事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参与策划组织完成国家级、省州级不同规模、不同类别展览100余个;公开出版著作8部;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边疆文学·文艺评论》《云南文物》《云南日报》《社会主义论坛》《中国艺术报》《中国文物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特别委托智库项目3项;先后荣获首届中国原生态文化论坛征文“优秀奖”、云南文艺基金贡献奖。
精彩导读
深山走出脱贫路 云南人
口较少民族脱贫发展之路
当时有一首基诺语民歌
唱道:“布基焦夺,布基焦夺,
基诺泽差略焦夺。”意为:盼
星星,盼月亮,基诺人盼望出
太阳。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给基诺人民带来曙光。
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野战军37师、38师114团和
边纵九支队机动营到达勐养
,途经基诺山,并于17日结束
了南桥龟山战斗,解放了西
双版纳全境。自此,基诺族
人民和西双版纳各族人民一
道步人新纪元。1950年,勐
养建立区政府,基诺山归勐
养管辖。中国共产党对民族
地区的变革采取了渐进、稳
妥的方针,如对民族上层人
物采取团结、教育和逐步改
造的方式,通过教育协商实
施原有的剥削逐步减轻并最
终取消的政策。1951年3月
至4月,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
到西双版纳慰问边疆各族人
民,其中有一个小组到基诺
山巴亚寨慰问了基诺族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双
版纳以后,忠实地执行保卫
边疆、建设边疆的光荣任务
,与西双版纳各级党委政府
和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建立
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在边
境建立起牢固的人民防线,
有效地捍卫了西双版纳的安
宁与稳定,保卫了祖国边疆
。
翻天覆地 当家作主
基诺山作为边疆地区的
重要据点,深受国家的重视
。1950年,勐养建立区政府
后,基诺山归勐养管辖。
1952年,云南省委、省民委
为了尽快开辟西双版纳边疆
工作,帮助边疆人民发展生
产,组建了省民族工作队二
大队,由刘树生(云南省政协
原主席)担任队长,工作队到
基诺山两年多,很快摸清了
目录
从莽荒到自立: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后被识别的“小兄弟”
生活在祖国西南边陲深山雨林中的基诺族
翻天覆地 当家作主
最后一个被国家确认的民族
从贫困到振兴:扶贫之路通向富裕的受益人
基诺山漫漫脱贫路
国家扶贫指示:一定要使基诺族兄弟尽快富裕起来
精准扶贫实施下的整族脱贫
乡村振兴奔向繁荣
从果腹到小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者
摆脱靠山吃山的重度资源依赖
绿色生态产业见成效
攸乐茗茶再放异彩
旅游与消费扶贫
从蛮荒到文明: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人翁
森林保护与生态治理
农村自然环境的提升
基础设施的完善
人居环境与美丽家园的建设
从苦难到幸福:实现美好生活的追梦人
社会保障利民生
健康扶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文化自信放光芒
从依靠到团结:与各民族携手共建繁荣的共同体
党建引领照亮边疆治理
内生动力与外在帮扶的良性互动
基诺山的扶贫感恩纪实
携手同行迈向共同富裕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