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津工人:1900—1949

天津工人:1900—1949

  • 字数: 381
  • 出版社: 广西师大
  • 作者: (美)贺萧 著,喻满意、任吉东、许哲娜 译
  • 商品条码: 978755988489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5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聚焦1949年前天津工人生产、生活的劳工史、城市史经典著作,通过大量口述史料,从劳动雇佣、斗争策略、衣食住行、家庭生活、公共卫生与健康、婚丧礼仪、节日风俗等诸多角度,展现了天津工人日常生活的历史场景,再现了近代天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同时,本书特别关注女工处境,以及女工在工厂、家庭、社区的多重身份,聚焦同工不同酬、性暴力、月经卫生等话题,打破男性中心叙事。本书讨论的核心始终是普通人的故事,值得所有关心劳动者命运的人一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美)贺萧(Gail Hershatter),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学教授(荣休),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前主席(2011—2012)。长期从事文化史、劳工史、妇女史、性史和女性主义理论研究。著有《天津工人》《危险的愉悦》《记忆的性别》等。《危险的愉悦》与《记忆的性别》分获1997年、2012年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女性史纪念奖”。 译者简介---------------------------------------------------------------------------------- 喻满意,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任吉东,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座教授。 许哲娜,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精彩导读
1816年的天津 在1860年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前,外国旅行者访问天津很有可能会乘船抵达位于海岸边的大沽,然后改乘帆船逆海河而上。因为通过这条蜿蜒的河道需要花费大约两天的时间,所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欣赏郊外沿河两岸“用泥坯筑墙和芦苇铺顶的棚屋”。高粱、玉米、谷子、四季豆和水稻,密集地被一直种植到河边,而黄瓜、西瓜、苹果、梨、李子和桃也能在岸上见到。沿河两岸,当地村民用高粱秆的上部编成垫子,而用根部来充当燃料或加固河边堤岸的松土。 当帆船驶近天津城的时候,可以看到大约4.6米高的盐坨沿着岸边一字排开,上面苫盖着席子以防雨水。进入城市的地方实在没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留给人的印象仅仅是“帆船渐渐挤到一起直至数不胜数,人口众多,而建筑物虽然谈不上美观,却也显得规整和独特”。 难得一见的外国访客来到天津,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公共事件。成百上千的天津市民站在水中以便更接近运送外国人的船只,另一些人则爬上了盐坨的顶端。1816年跟随阿美士德爵士使团访问天津的亨利·埃利斯,惊呼他“此前从未想象过人头能够如此近地紧贴在一起,彼此就像用螺丝钉固定在一起,但常常仍不能挤出空隙来观看外国人”。外国人强忍着穿过长长的夹道围观的人群进入城内,以至于感觉天津好像“有大约伦敦那样长”。他们花费了大约两个半小时,才从郊外的第一排房子到达正好位于城东门外的停泊处。 在抛锚处,外国人很难知道河流终于何处,河岸始自何方,因为拥挤不堪的帆船使得他们几乎看不到河面。那里甚至还有一座用船只搭成的过河浮桥,“是为了方便行人,但有时又会分开以便让船只从中驶过”。许许多多的船民和他们的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这些船上,他们中大多数人是沿着内河航线从事贸易而不是从事海上运输的。 来访者一登上岸,很快就会对这座城市的商业生活得出直观的印象。大部分商人居住在北面和东面的城外,以躲避城内泥泞的湿地和统治天津城的那些衙门官吏们的掠夺。他们的房屋有一部分“是临街的店铺,用于出售商品,或作为手工作坊”。 这些住宅“大部分是用铅灰色的砖建造的,少部分是红色的砖建造的。而最小、最破旧的住房呈浅褐色,并完全曝晒在阳光下”。房屋建筑通常只有一层,偶尔会有两层的,但建筑内的情况只能靠猜测了,因为它们“临街的部分被院墙围着,即使在大门敞开时,也会有一道砖石砌的影壁挡在入门处,其宽度完全超过了大门,可以挡住窥视的目光”。无论住宅如何地讲究,水的供应都只能依靠流动的水贩,而卫生条件如此之差,以至于一位来自伦敦(即使伦敦在这个时期也不是很清洁)的访问者感到“我们的嗅觉从未感受到如此强烈的恶臭,以至于再回到纯净的空气中时闻不到臭味也许会使我们无法忍受了”。 来访者来到城墙外海河的西岸,穿过到处是药房、肉铺和粮店的街区。很多商店出售不止一类商品,其中一种最常见的食物是“一团貌似鱼子酱的黑色东西,其实是大豆和盐混合制成的,再加上其他添加物使其黏在一起”。 在老城的东北角,来访者可以沿东城墙边的街道离开,这条街道虽然很窄,却很规整,路面铺着大石块,然后一直通往更加狭窄的宫北大街。这条街道的命名是因为一座庙宇,它供奉着水手的保护神——天后。这座庙宇始建于1326年,位于海河西岸,溯流而上的水手可以毫无阻碍地望到它。在庙宇前面有两根大约25米高的旗杆,旗帜飘扬,激励着远道而来的水手。 通往天后宫的道路很短,但有时也会因为人群太拥挤而无法通行,尤其是在每年春季举办皇会期间。每年的天后诞辰,她的塑像都会被从庙中抬出在大街上游行。同时还会有高跷、彩车、舞狮、装扮成八仙的表演者,以及携带红布带向天后祈求生子的女人们。大部分天津居民都会参与这种游行活动,还可以逛逛同时举办的庙会。因为这个时候官府要特意免征税收,所以甚至来自遥远的天后诞生地——福建的船舶,也满载货物来到天津。 参加完庆典活动,外国访客可以顺着宫北大街原路返回,途中经过城市中规模最大的金融汇兑银号聚集区。回到城墙的东北角,他可以向右转,考察城北地区,沿着锅店街直到估衣街,然后走出估衣街来到河北大街的南段。估衣街专门售卖药品、衣服和丧葬用品,包括寿衣和供亡者垫头垫脚的木制枕头。 从这里向右转,经过几天的旅行,游客就可以到达北京;但向左转快走上几步,就可以得到更直接的酬劳:来到耳朵眼炸糕铺。这个令人倒胃口的称谓并非来自它售卖的炸糕本身——这种炸糕里面包有甜甜的红豆沙馅,而是来自旁边的胡同,这条胡同非常狭窄,以至于当地人把它比喻成耳道。像这一地区其他许多商铺一样,炸糕铺也是由中国的穆斯林经营的。他们的社区以天津城的西北角为中心,穆斯林的清真寺和众多的羊肉铺,将这一街区与天津其他地区区分开来。 游客再返回城北,穿过针市街和竹竿巷,两条街上到处是奔忙的商人和掮客。走不多远,就来到南运河边,在那个时代,这里仍然挤满了从事内河航运贸易的帆船。如果游客真的敢于冒险的话,他可以继续沿路北上,大概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北运河。在不知不觉中,他路过了右侧被称作“三条石”的一片不起眼的地方。这条连接着小河船码头的街道,后来成为天津最著名的铸铁加工业区。 但是精力不是很充沛的游客,会从南运河向南返回城北门;然后,再沿着城墙左转,那里就如同一位1739年的作者描绘的那样“朱栏粉堞切云端”。从那里只要再花上几分钟时间,他就可以返回城东北角,然后安全地回到停泊在拥挤不堪的河边的船上。 即使没有到过城内那些狭窄的胡同,访客也已经涉足天津大部分商业繁盛地区。观察过那些水手和店铺掌柜们,他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他的同船旅伴,他已经看到天津当时最重要的城区。但是不久之后,老天津就被一个更大、更复杂的城市,一个各种新兴群体处在很不稳定的共存状态的通商口岸替代。 节选自贺萧《天津工人:1900—194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8月
目录
前言 译者序 致谢 导论:中国和工人阶级历史的形成 第一章 近代天津城市的塑形 天津的环境 1816年的天津 作为通商口岸的天津 第二章 无常易变的工业家们 投资者和权贵 消失的工厂主和熔毁纱锭:棉纺织业 结论 第三章 工作多样性与工人生活 手工业 制造工业 手工工匠与工厂工人 临时工与工人阶级家庭 物质生活 贫困的边缘 第四章 飞铁走錾:三条石工人 三条石:一个地区的发展 三条石工人 结论 第五章 赢得地盘:运输工人 脚行的形成 剖析脚行 城市传统 暴力行为 政府与脚行 第六章 轮带如海:纱厂工人 招工:厂门前的斗争 工作时间:车间里的斗争 正式与非正式的劳动纪律 围绕生活的斗争 第七章 大鼓书与鬼市:工人阶层的生活方式 市场和娱乐 性、暴力和脆弱性 节日和庆典 第八章 工人阶级抗议的形成 20世纪20年代:共产党与纱厂 南京政府十年:改革、解雇和关厂 20世纪40年代:占领时期与国民党的重返 附录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