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的谜局

历史的谜局

  • 字数: 315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胡桂林//龙在宇|
  • 商品条码: 978752311375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并解读了明清 帝国十三场影响深远的历史 大案,这十三场案件分别是 空印案、金英案、骗赏案、 严嵩父子案、云南矿税案、 封疆通贿案、江南科场案、 江宁织造亏空案、甘肃冒赈 案、福建大狱案、李毓昌案 、五宇官号案、丁未大参案 。作者以通俗文学的笔法, 挖掘史料,将明清时期这十 三场案件的案情一一梳理并 还原,着重剖析案件发生的 时代背景与后续影响,通过 历史风云人物在案件漩涡中 的两难抉择与可叹命运,透 视出明清帝国运行的明暗逻 辑。
作者简介
龙在宇,政商观察家,资深时政记者,曾刊发多篇深度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饱览政府要员与商界精英成败之余,深感做人、做事都得讲究政治智慧。为使同道者事业顺遂,少走弯路,便将自己多年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许多真实故事写成小说,小到商战博弈技巧,大到政商相处之道,应有尽有。
精彩导读
第一章 空印案:朱元璋 为何对腐败官员零容忍 古往今来,民众习惯于 用清官与贪官来区分官员, 但对于皇帝,有其他形容词 。那些好皇帝,被称为明君 、圣主、千古一帝,那些坏 皇帝,被叫作昏君、庸君、 暴君。遍观二十四史,有哪 个皇帝被称为贪君或清君吗 ? 没有。一个也没有! 难道皇帝就不会贪污吗 ?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贪得无厌的皇帝 从来不绝于史。比如,汉灵 帝刘宏,为了敛财竟在朝廷 上明码标价,公开卖官鬻爵 。还有唐德宗李适,在位时 兴起“宫市”。皇宫里需要什 么东西,到市场上去购买, 不按照市价付款,只随便给 几个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 …… 刘宏、李适之流属于王 朝末年的弱主,用下三烂手 段敛财。真正的雄主,有反 转乾坤之力,生财之道有的 是,比如历代王朝都有的内 库制度。秦汉时,农田里收 上来的税归国家,山林川海 收上来的杂税归皇室,分别 设了两个官,一个大司农给 政府收税,另一个少府给皇 帝收税。内库以外,还有皇 家自有的土地,百姓在这些 土地上从事生产活动,要给 皇家交税。在中国封建王朝 中,皇家控制土地最多的, 便是明清两朝。 被外界诟病的朝贡体系 ,更体现出皇帝“鸡贼”的一 面。人们都在骂,为了天朝 上国的颜面,外藩进贡一车 货物,中原王朝的回馈却是 数倍,这不是冤大头吗?没 错,朝廷是冤大头,但皇帝 不是。外藩的贡品进入内库 ,回赠的钱由国库掏。什么 是无本买卖,这就是无本买 卖! 后人统计过,清代乾隆 时期内库存银高达八千万两 ,相当于清朝两年的赋税。 每年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三都 揣进乾隆帝自己腰包,乾隆 帝是无可争辩的世界首富。 乾隆帝死后,继位者嘉 庆帝拿巨贪和珅开刀,有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 法。细究起来,这话一点没 错,和珅被抄没的家财并未 充公,而是全部进入内库, 连宅子也被赏赐给皇族。 最有意思的是,像乾隆 帝这样喜欢炫富的皇帝毕竟 是少数,大多数都财不外露 。比如,宋真宗时期曾有严 令,管内库的人不得向外界 透露内库财宝数额,否则直 接处死。 由此可见,皇帝不仅贪 得无厌,更成功地将自身与 整个皇室的贪腐合法化。所 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朕即国家”,既然国家都是 我家的,那还有什么贪污的 概念?官员们就没有这般幸 运了,他们也贪,却无法将 贪污合法化,只好贴上贪官 污吏的标签,被穷追猛打了 千百年。 一众穷奢极欲、贪腐无 度的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 可算“另类”,以至于我们在 记述空印案时,务必先拿出 一定篇幅,聊聊这位“杀尽 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 腥”的开国雄主。 与那些长在深宫妇人之 手的皇帝不同,朱元璋出身 于安徽凤阳的贫苦农家。尽 管《明史》描述朱元璋“姿 貌雄杰,奇骨贯顶”,但这 丝毫不影响他幼年的贫穷。 一个长相普通的穷人,与一 个长相奇丑的穷人,能有多 大差别呢? 朱元璋在《皇陵碑》中 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寓 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 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 殃。”甚至在过世后,其子 女也无钱购买棺材,只能用 旧衣服包裹着,“殡无棺椁 ,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 何肴浆”。 遍尝人世艰辛的开国皇 帝,自然知道吃不饱饭、穿 不暖衣的滋味,因此即便日 后横扫天下,贵为九五之尊 ,依旧保持着节俭的习惯。 “朕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 “朕本农夫,深知稼穑艰难” 这样的话,见于洪武年间各 种诏书中。 历代以来,皇帝车轿应 该是镶金的,朱元璋却用铜 代替。床上的装饰也很朴素 ,没有雕龙镂凤,和中等人 家的床榻一样。他还让宫中 的裁剪师把做衣服剩下的绸 缎片,缝制成百衲被面,剩 下的丝绢布头缝成衣服赐给 王妃、公主。至于平常饮食 ,多以蔬菜粝米为主,与平 民百姓无异。 甚至在临死前的诏书上 ,朱元璋还叮嘱接班人:“ 丧祭仪物,毋用金玉。” 朱元璋不仅自己勤俭, 也要求各级官吏这样去做。 他不厌其烦地向官吏讲述要 以俭朴为荣、以奢华为耻的 道理,对奢华者严惩不贷, 对节俭者则会给予奖励。 洪武十九年(1386年) 时,朱元璋不经意间说出一 句话:“自开国以来,两浙 、江西、两广、福建所设有 司官,未尝任满一人。”十 几年间,这些地方的官员为 何不能“任满一人”?自然是 因为涉入贪腐,被拉出去砍 头了。 看到这里,是否可以得 出一个结论——身为农民起 义领袖,毕生保持着农民节 俭习惯的朱元璋,与那些穷 奢极欲、好大喜功的封建帝 王大相径庭? 但是,且慢! 盖棺论定前,不妨再翻 开史书,看一看朱元璋亲手 制定的优待皇族政策。这位 给帝国官员制定出历史上最 低工资标准的皇帝,却同时 将中国历史上最优厚的皇族 待遇端上桌面:皇子皇孙封 为亲王后年俸万石,相当于 一品官员工资的七倍多,这 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 赏赐。 P3-5
目录
第一章 空印案:朱元璋为何对腐败官员零容忍 第二章 金英案:反腐反到了东厂头上 第三章 骗赏案:嘉靖倭乱,乱从何来 第四章 严嵩父子案:萌芽的资本撞上堕落的权贵 第五章 云南矿税案:张居正的遗产与美洲的白银 第六章 封疆通贿案:阉党与东林党的生死决战 第七章 江南科场案:康熙大帝发起前所未有的政治试验 第八章 江宁织造亏空案:雍正要换一双自手套 第九章 甘肃冒赈案:敢向乾隆皇帝收智商税的贪官 第十章 福建大狱案:乾隆盛世的“压轴大戏” 第十一章 李毓昌案:向皇帝说真话的代价 第十二章 五宇官号案:被洪秀全逼出来的金融改革,又成了肃顺的催命符 第十三章 丁未大参案:慈禧玩了几十年的制衡权术,头一回失灵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