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银器的春秋

金银器的春秋

  • 字数: 314
  • 出版社: 浙江人民
  • 作者: 扬之水|
  • 商品条码: 978721311889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金银器的春秋》是著名学者扬之水在金银器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一部探索金银器审美取向与时代风貌的力作,作为“文物看中国”书系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本书聚焦唐、宋、明三个金银器发展史上的璀璨高峰,旨在讨论金银器进入中土后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潮流和风习之下成为“艺术与生活中的艺术”。在叙述路径上,作者以纸上文献观察地下文物,将所得成果串以纹样,付以严肃的考据和疏丽的文字,用独特的视角考量历史时期观念与金银器审美取向塑造之间的联系,讨论金银器造型与纹样的设计意趣及其取向的流变。 全书汇集八百余幅图片,近四十万字,图文互见,其中不乏作者近年来奔波全国获得的最新资料。小引就讲明书名来由,辨明撰写逻辑,分析重要概念;三章正文分别讨论唐、宋、明三代金银器;附论讨论了设计史视野中的金银器;后附有图片来源总览和后记。翻开本书,件件金银器与旁征博引的文字编织成网,定位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时空。透过它,依稀可见千百年前的动人时光。
作者简介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名物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物色:金瓶梅读“物”记》,《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棔柿楼集》(十卷),《中国金银器》(五卷),《诗歌名物百例》。
精彩导读
燕雀多飞舞于缠枝花间,又每每衔瑞。“瑞”,可以是琪花瑶草,也可以是绶带、花结及下系流苏或花结的吉语幡。吉语幡,南北朝岁时风俗的立春剪綵花,是纹样的来源之一。剪綵花的式样有多种,而以花树蜂蝶和对飞的衔瑞鸟雀为盛。唐代出自宫禁者制作多用绢帛。《酉阳杂俎·前集》卷一:“立春日,赐侍臣綵花树。”所云“剪綵”以及“綵花树”之綵,虽与彩通,但綵的原义主要是指织物或织物有彩。《集韵·海韵》:“綵,缯也。”《广韵·海韵》:“綵,绫綵。”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七“纹綵”条注引《考声》曰:“綵,缯帛有色者也。”李远《立春日》“钗斜穿綵燕,罗薄剪春虫”,此春虫,乃游蜂粉蝶之类。更有《剪綵》一首:“剪綵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双双衔绶鸟”所衔绶带,意取长寿。唐玄宗《千秋节赐群臣镜》:“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寿带,留意感人深。”张说奉和之作“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句下自注:“以长绶为带,取长寿之义。” (《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 所咏虽是玄宗千秋节时颁赐群臣的盘龙镜,但衔绶的寓意与李远诗“愿君千万岁”之意并无不同。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掌心大小的玉盒一枚,盒盖一对鸿雁衔绶,盒底分行镌刻吉语“千秋万岁”,图案的含义,在这里恰好清楚点明。长绶带亦即长寿带也或独立出来另外组织纹样,如同簪钗和瓷器。出自印尼勿里洞黑石号沉船的一件四曲花口金盘,盘心以花叶组成的方胜里卧一枚挽作同心结的长寿带。同出另一件金委角方盘,却是以花枝花叶簇拥的四枚长寿带布置于四方,中心花叶起舞,舞出一个万字符。金盘的设计构思很可能是来自铜镜纹样的启发,连同飞舞着的蝴蝶和蜜蜂。 ………… 宋元时代的金银簪钗,花鸟题材成为主流,不论造型还是纹样。流行样式之一的花头钗,其式或并头,或连二连三。簪首花叶捧出一朵牡丹,又或菊花与荔枝,又每个花球各打作式样相同枝叶相拥的一簇花朵,再或繁花簇锦聚作宝相。出自江苏江阴山观窖藏中的几枝银鎏金花头簪,便正好是由简到繁的一个序列:打作半圆形的花球置于钗首,两花并头者最简,继而或三、或五,又或簪首弯梁上一溜七朵而成桥梁式(图 13)。安庆博物馆藏一枚宋代金簪,造型略如织梭,簪首以镂空毬路纹金片为底衬,一枚镞镂纹样的饰片扣合其上。饰片纹样或解作蒲草和水鸟,非是。此乃谷地里累累穗实下的三只鹌鹑,一只俯首啄食,一只伸颈向着高处,还有一只扭头寻觅,原是小小一幅鹌鹑啄穗图(图14·1)。宋代花鸟画中,鹌鹑是取用颇多的题材,且配景多为秋草和谷穗,而这正符合鹌鹑喜食草籽和谷物的习性。金簪中的鸟雀头不大,尾羽秃,鹌鹑的特征很是鲜明。宋李迪有《谷丰安乐图》,所绘是啄食谷穗的麻雀(图 14 · 2),金簪构图与它十分相似,那么“谷丰安乐”也不妨用来为金簪纹样命名。——当然还要说,宋画所重原在生趣,鲜以物象的谐音寄寓吉语,李迪这幅作品的标题也是后人因把麻雀认作鹌鹑而以谐音名之,却差可用来揭明画家笔端的暖意。 花卉纹饰的金银步摇,也每为巧构。四川阆中市双龙镇宋墓出土的两枝,钗首为纹样相同的两枚金片扣合而成,其一以两道连珠纹勾出如意云式边框,内里装饰桃花、菊花、莲花和牡丹。边框上缘一束分别打制半边然后扣合成型的瓜、桃、石榴和荔枝,下缘做出两相扣合的六个小系,系下悬垂一溜六枚带着叶子的小桃。钗首与钗脚的连接处以龙首套合(图 15 · 1)。另一枝纹样和做工与此大体一致,惟簪首造型有别,又边框上缘的一束为石榴、荔枝、桃、莲蓬和一枚莲叶(图 15 · 2)。 元代金银首饰的类型与样式,不少是由两宋继承而来,花鸟题材也是如此。元代大为盛行的荔枝簪与瓜头簪,宋代已经出现,至元代而发展成熟,形成风格,且有不少与绘事相通的制作。出自湖南张家界元代金银器窖藏的绣羽鸣春图金簪(图 16 · 1),簪首是立在花台上的一只长尾鸟,鸟身系用两枚金片打造成形然后合在一起,鸟足与折作花台的金片焊接,金簪脚接于花台的底部。故宫博物院藏一帧宋人《绣羽鸣春图》册页,两相对照,册页仿佛便是金簪的画样(图 16 · 2)。所谓“绣羽”,乃是一只白鹡鸰(陈水华《形理两全:宋画中的鸟类》,浙江古籍出版社二〇二三年),便是《诗·小雅·常棣》中的“脊令”,“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历来用它寄寓兄弟友爱。
目录
小 引 · 001 第一章 “西风吹渭水”:唐代金银器皿 · 007 第一节 装饰纹样之大要 · 013 第二节 风格演变概略 · 044 第三节 酒食器 · 055 第四节 香器 · 086 第五节 日常杂用之器 · 094 第二章 “千花百卉争明媚”:宋代金银器皿 · 115 第一节 酒食器 · 120 第二节 妆具 · 184 第三节 香器 · 191 第四节 余论 · 198 第三章 “一生爱好是天然”:明代金银首饰 · 205 第一节 纹样一:花鸟 · 213 第二节 纹样二:龙凤 · 240 第三节 纹样三:人物 · 263 第四节 纹样四:其他 · 310 第五节 金镶玉 · 317 附论:设计史视野中的金银器    ——以隋唐以前的几件实物为例 · 351 图片来源总览 · 364 后 记 · 39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