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 字数: 681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 作者: 王世忠,等
  • 商品条码: 978757721537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新时代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永恒主题。本书立足于教育的人民立场,聚焦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基于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国实践,阐释了多学科视角下的“均衡发展”基本内涵,创新性地凝练出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发展时序性与发展空间性、人的发展与物的投入、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等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范畴,提出了区域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与经费的物质性、均衡发展阶段的时序性与均衡发展空间的协调性,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位一体的“整合性”观点,构建了动力、均衡和治理三元机制的跨学科知识分析框架,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区域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书具有理论创新、内容翔实、实践性强等特点,既可供高等院校相关管理者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学相关专业基础课教材,以及中小学校长、行政干部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王世忠,出生于湖北潜江,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主任,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教育发展、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人类学。出版《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等著作29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3项,省部级一般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2项。
精彩导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研究价值取向— 001 第二节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 005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011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016 第二章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多学科学理阐释— 021 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视域下的均衡发展— 021 第二节 政治学视域下的均衡发展— 026 第三节 地理学视域下的均衡发展— 028 第四节 跨学科均衡发展的概念和认知框架— 031 第三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学术史考察— 038 第一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学术起源— 038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探寻— 044 第三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脉络与谱系— 049 第四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知识图谱分析— 054 第四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特征— 061 第一节 奠基与肇始阶段(1949—1978年)— 061 第二节 改革与开放阶段(1978—2012年)— 064 第三节 普及与深化阶段(2012—2021年)— 070 第四节 质量与公平阶段(2021年至今)— 072 第五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范式转型— 078 第一节 研究范式转型的基本内涵— 078 第二节 研究范式转型的多元视角— 083 第三节 研究范式转型的基本内容— 087 第四节 研究范式转型与问题承接— 093 第六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 098 第一节 均衡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逻辑— 098 第二节 均衡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 101 第三节 均衡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 106 第四节 均衡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109 第七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价值分析— 117 第一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 117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机制分析— 120 第三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目标分析— 125 第四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分析— 131 第八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法理分析— 136 第一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追求— 136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生需求— 141 第三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要求— 143 第四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诉求— 147 第九章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52 第一节 均衡与非均衡协同的动力功能— 152 第二节 均衡发展的动力结构— 156 第三节 均衡发展的动力源— 160 第四节 均衡与非均衡的对立统一— 166 第十章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水平分析— 170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70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水平的面板数据分析— 171 第三节 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功能与水平差异— 195 第四节 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优化策略— 198 第十一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序分析— 203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03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时序变化的人口学分析— 204 第三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时序变化的效益分析— 211 第四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预测— 218 第十二章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空间分析— 231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31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学校资源配置的空间均衡分析— 233 第三节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均衡性的影响因素— 246 第四节 区域基础教育学校资源配置的空间均衡发展策略— 248 第十三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校际分析— 253 第一节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与测算方法— 253 第二节 西部八省(区)义务教育校际差异分析— 255 第三节 西部八省(区)义务教育校际达标比较分析— 270 第四节 区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的优化策略— 279 第十四章 区域基础教育“县管校聘”教师政策执行分析— 281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81 第二节 “县管校聘”教师政策执行的县域个案分析— 282 第三节 县域教师流动意愿影响因素及成因分析— 287 第四节 县域“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的优化策略— 293 第十五章 县域基础教育财政支出的效率分析— 298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98 第二节 县域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现状分析— 299 第三节 县域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问题探讨— 309 第四节 县域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的优化策略— 311 第十六章 县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成本分析— 313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13 第二节 县域教育成本标准的测算与个案分析— 314 第三节 县域教育成本分析的结果差异— 333 第四节 优化县域教育成本的政策建议— 335 第十七章 区域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保障的个案分析— 338 第一节 牧区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保障的调查— 338 第二节 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保障的调查— 343 第三节“三区三州”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保障的调查— 347 第四节 完善区域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保障机制— 351 第十八章 数字化赋能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59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59 第二节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域个案— 360 第三节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分析— 369 第四节 数字化赋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优化路径— 372 第十九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探索与创新— 378 第一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反思— 378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范畴与核心问题— 381 第三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体系构建— 384 第四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建构遵循— 389 第二十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与创新— 397 第一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动因— 397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逻辑— 399 第三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优势— 405 第四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创新— 408 第二十一章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优化与政策设计— 414 第一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优化— 414 第二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域统筹— 415 第三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城乡融合— 420 第四节 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平与质量— 424 主要参考文献— 43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