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北京来信:清末驻京英使见闻
字数: 170
出版社: 九州
作者: (英)密福特|总主编:李国庆|译者:温时幸//陆瑾//李国庆
商品条码: 9787522539256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97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7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1865年至1866年,密福特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本书即以书信体裁,记录了他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从英法联军侵华到太平天国运动,在清王朝日薄西山的大背景下,他描述了皇室贵族、沙场军人、文化精英、僧侣平民等不同人群的生存状态。这是一幅19世纪60年代的社会生活图景,也是记录清朝后期社会的宝贵史料。
作者简介
密福特(Algernon Bertram Freeman-Mitford,1837—1916),英国外交官、古董收藏家、作家。曾就读于英国伊顿公学。1858年进入英国外交部,1865年至1866年在北京的英国驻华使馆任职。1902年获得爵位,成为瑞德斯戴尔男爵一世。著作有《旧日本故事》(1871)、《竹园》(1896)、《北京来信》(1900)、《回忆录》(1915)等。
精彩导读
五?初识北京的城墙,沙尘中阅兵(节选) 中国建筑的明亮色泽和巧妙构思,映衬在茂密的树丛中,取得赏心悦目的效果。紫禁城的城墙上,铺盖着黄色的琉璃瓦,四角建筑塔楼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尤为醒目。无论转向何处,都可看见一些怪诞或不规范的东西,而这些衰败腐朽的迹象,无损于整幅图画。其实,北京就像个奇大无比的古董店,形形色色的古玩之间,不乏灰尘污垢。 骑马进城本该是件乐事,一路可以观赏景致。可惜人山人海挡道,穿行不易。街上尽是板车、搬运工、骆驼、轿子、小贩、乞丐、喇嘛、骡夫、蒙古地区来的马贩子、骑马的弓箭手、带着随从的官员、小脚女人,还有乘车的贵妇遮掩得严严实实,以防市井小人窥视。简而言之,每时每刻都有黄褐色的人种挡道,更别提狗和猪了,弄得灰尘飞扬,沾满眼睛、耳朵、毛发、嘴巴和鼻子,所有感官顿失,只剩下触觉。仿佛德比马赛有史以来掀起的所有灰尘,都被风吹到这里落户了。(说到德比马赛,我还真想知道,今年是哪匹马拔了头筹?) 在华北,沙尘暴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天空乌云密布,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头次见到,经验不足,还以为要下大雨了。然而,雨未下,却刮来了微小的尘埃,无处不钻,门窗都挡不住。这种扰人的东西,来自蒙古大沙漠,除了像一般的灰尘那样,往眼里揉沙,损伤眼睛,还具有某种化学成分,导致烧灼般的刺痛。有时,沙尘暴刮得天昏地暗,就像伦敦的大雾,使得人们迷失道路。称之为“触摸得到的黑暗”,并非言过其实。 北京的城墙,总长大约75里,其中48里属于内城。内城呈正方形,位于外城的北面。外城呈长方形。 …… 恭亲王即将来访,两位总理衙门的官员恒祺和董大人先行来此迎接。在1860年的战争中,以及巴夏礼和洛奇被囚期间,恒祺的大名在欧洲就有所闻。他是个干瘦的小老头,酷似公主剧场的演员梅多斯先生,是个出名的纨绔子。他身上穿着一件蓝边的珠灰色绸衫,他的扇匣、筷匣以及挂在腰上的装饰品,都绣着花纹,镶着小珍珠和一种中国人称之为婴儿脸的粉红色云纹珊瑚。他的鼻烟壶用的是最上等的翡翠。翡翠在中国的价值堪比钻石。但他最中意的是块日内瓦制造的银质大挂表,得意地四处炫耀。一只黑缎子的靴子里,插着烟管。烟管上有个银质的小烟锅,一个华丽的翡翠烟嘴。靴子里还有蜜饯、药丸和其他小玩意儿。恒祺是个一品官员。他的官帽是白色的,四周垂挂着红缨子,帽顶上镶着一块粉红色的珊瑚,孔雀翎插在翡翠底座上。更奇特的是,他戴的一副眼镜,镜片大如小碟,镜框用宽边银条制成。从未见过一个小老头这么自得其乐,摆点儿架子,带点儿风度,还有些纨绔子的习气,非常滑稽。而董大人是个乐呵呵的胖老头,与恒祺恰好相反。他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曾把朗费罗的《人生颂》译成中文诗体。也就是,威妥玛按照字面解释那首英文诗,他把它变成了一首中文诗,据说很有文采。 恭亲王乘轿按时来到。除了几位步行家仆外,还有一队骑马的护卫。我和威妥玛一起迎接他。威妥玛向他介绍说我是“密大人”。这是我到来后,向总理衙门通报的官方名称。与中国人打交道,我们都得用单音节的姓。卜鲁斯爵士就是“卜大人”。中国人发不出“R”的音,就读成“卜鲁斯”了。威妥玛就成了“威大人”。从字面上讲,“大人”就是“伟大的人”,其实是个称呼,专指有官方职位的人,所有清朝官员都这么称呼。 从外表看,恭亲王是个年轻人,28岁左右,脸上有麻斑,我见过的中国人几乎都有麻斑。他眼睛高度近视,跟我一样,搞坏了视力。我不禁想到,若是我和他对面而坐,互做鬼脸,一定十分滑稽。 恭亲王一坐下,就从靴子里掏出烟管。一个侍从单腿跪下,为他点上火。茶端了上来。接着,会谈就开始了。 …… 前天晚上刮沙尘暴,地上都是灰尘,但街上却是一片泥泞,有些地方水流成河。不得不趔趔趄趄往前走,坐骑每步都踩到坑里。花了几乎一个半小时,才走到位于安定平原上的阅兵场。 阅兵场用木杆和红绳圈起来,每根木杆旁站着一个士兵。我们被立刻带到一个蓝色的小帐篷去,恒祺将军客客气气地接待我们。喝完茶后,我们随3位将军和俄国公使走出帐篷,在一座小山坡上就座。我们一出现,军乐就奏了起来。军乐队由12个中国人组成。他们用的乐器是大海螺,吹出的声音很难听,就像一刻不停地号叫。从未听过这种乐曲,背运至极。不知可以拿什么声音与之相比。你应该听到过吹海螺的声音,就是那样,但放大了百万倍! 我们坐下后,一个站在我们前面的士兵就舞起一面巨大的旗帜。阅兵开始了。两千名左右士兵,不是用大刀、弓箭和盾牌操练,而是根据威妥玛翻译的英军操练手册,使用俄国人提供的来福枪,进行操练。据威妥玛说,他们的队形变换还可以。威妥玛本人是个老军人,操练一等。但我得说明,那些中国士兵走近前来,在我们前面齐射时,我觉得有支枪的通条好像遗忘在枪管里,如同我们的志愿兵阅兵那样,尽管这不太可能。不管怎样,没有发生事故。但有门大炮的火药箱炸开了,4个士兵严重烧伤,5个失去了战斗力。指挥那门炮的尉官当场被揪了过来,当着大家的面,一顿鞭笞,罪名是玩忽职守,火药箱尚未关上就下令开炮。军纪森严啊! 太阳开始炎热起来。听到宣告阅兵结束,我不禁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主持的将领宣布,当天在场的将士,表现好的,奖赏3个铜板。听到这个好消息,全体将士单腿跪下谢恩,尽管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绝不会看到钱的。这些可怜的家伙! 十三?古北口长城(节选) 岸边有个蒙古人的营地。他们在北京卖了马之后,正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看上去脾气很好,为人诚实,只是有点过于单纯,像小孩似的惊奇地看着我们的手表、服饰、马鞍以及其他随身物品。 奇怪的是,离京城越远,一切就显得越好。田野耕种得更精细,房屋修建得更适宜居住,村庄比城镇更干净。离开北京50里外,那种京城特有的污秽不雅的景象一扫而光。若有人胆敢像京城的人们那样作出不雅之举,当地人可能会用石头砸他。尽管外国人很少出现在他们中间,但贫穷的农民对我们更为客气,也不会追根刨底。这不仅让人想到,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是一种蓄意的无理之举。 不少农家,园地美观,外屋整洁,如同建在英国的某个郡,没有一丝中国的烙印。人们看上去富足,地主则显然相当富裕。我们见到一位女子,正出门去聊天打发日子。她穿着新衣,抱着孩子,骑着驴。这时,被我们的一头蒙古小种马看见了,起了邪念,冲着驴屁股跑了过去。驴受到惊吓,把那女子和孩子摔到垄上。幸而没有掉在泥泞的道上,否则一身新衣服全完了。即便如此,她还是吓得不轻,挣扎着用那双小羊脚站起来,一边愤愤地喊道:“哎呀!什么德性!什么德性哪!”自然,我们一个劲儿地道歉。她多多少少镇定了下来,拍拍屁股,骑着驴走了。 那天(8月26日)经过的主要地方是密云县。那是座有城墙围起来的城镇。我们没有进城,而是绕着城墙外围走。城门口有个警卫室,旁边有棵枯死的大树。树上没有树叶,也没有嫩芽,发白的横枝上悬挂着几个小木笼。每个木笼里都盛着一颗人头。食尸鸟正在那里啄食。多么可怕的果实! 有个小地方,名叫“石岭”(Shi-ling)。我在那里看到一个最漂亮的汉族女人。她是个寡妇,穿着丧服,白色的衣衫,白色的飘带,美若天仙。她的皮肤是清晰的橄榄色,一头茂密的黑发,乌黑的眼睛,面貌端正。此地乡间,女人的服饰不显露身材。但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她的身材一定非常苗条。遗憾的是,她的脚受到折磨,变得畸形了。这是通常用来区分纯正汉族女人和鞑靼女人的标志。事实上,这是个家庭习俗的问题,有的鞑靼家庭采纳缠脚习俗,有的汉族家庭并不缠脚。贫穷的女佣,脚畸形了,一定会严重影响工作。 我们在穆家峪过的夜。 次日(8月27日),一早出发,希望早一些到达古北口。虽然昨天一路骑来,风景秀丽,越靠近山越美,但还是没有想到,那天经过的地方,风景会如此壮观。 路向前延伸,小丘与岩石之间,长满蕨类、苔藓和野花。远处,青山峥嵘,风景画家见了,一定会如痴如醉。最高的山脊上,中国的长城“之”字形地盘旋着,远远望去,宛如长链。山谷中、平原上,黍和玉蜀黍长得郁郁葱葱,下面种植大豆、荞麦,边上种着蓖麻。各个村庄里的住宅,具有舒适和整洁的外观。这在中国十分罕见。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小花园,用玉米秆围起来,上面爬满葫芦、旋花植物和藤蔓。有些地方,人们采集一种矮小的黍,就像园丁摘一盘水果和蔬菜那样,然后用小刀把谷穗切下。 十五 中国的风水学(节选) 近来,俄国政府为修建一条电报线路,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我们对此饶有兴趣。那条电报线路将由恰克图通往北京、天津。俄国人认为,这应该是中国人的一个项目,而俄国人则负责架设,并协助运营。因此,他们派了一位工程官员,带来整套的设备,向清朝政府示范。这套设备就安装在俄国公使馆的花园里。 大约4年前,葛罗男爵回到欧洲,给恭亲王寄来一套电报设备作为礼物。那时,中国人对西洋发明深怀恐惧,恭亲王非但不接受礼物,而且看都不看一眼。现在的清政府对国外的事务较为包容。总理衙门的官员以及恭亲王,都先后来观看电报设备怎样工作。不过,恭亲王对此作了精心安排,他那天每个公使馆都去转了转,不让人觉得他是专门来看电报设备的。观看电报设备运作时,他面无表情,不露声色。但几天之后,俄国公使倭良嘎喱收到总理衙门的公函,对电报演示十分满意,但表示,仅一次演示尚不足以让所有人都能体会到这项发明的伟大,所以希望再看一次。倭良嘎喱曾替恭亲王草拟过一份有关国际电报应用的文件。现在,倭良嘎喱突发奇想,打算招一些聪明伶俐的中国年轻人,教他们操作电报设备,下次恭亲王来时,可让他亲眼看看,中国人也能学会接送电报。这确实是一大进步。 法国人一直在关注,看其他强国是如何施加“影响”的。中国人曾拒收葛罗男爵的礼物。俄国人的这件事让他们增添了妒忌的动机。他们对俄国人的举动,既满腹狐疑又深深厌恶。我们则恰好相反,对任何愿意帮助中国进步的强国,都予以全力支持。人们的种种迷信思想,是在华推广电报、公路及其他重要工程的极大障碍。任何可能触及他们认为神圣或者祸福的事物,都会引起极度的恐慌。 中国人有一整套系统来确定吉祥之地、房屋结构,诸如此类的事。他们把这套系统称为“风水”,即“风”和“水”相结合的一个系统。中国人都相信这套系统。中国人,无论受过何种程度的教育,乔迁新居之前,都先要确定这幢房子是否符合“风水”书中罗列的所有要求。 前些日子,一个仆人病了。我们的首席中文教师,在中国人中可谓学富五车,竟悄悄地对威妥玛说,准是病人房间对面的那支新烟囱引起的,但那支烟囱距离病人的房间有150米。这里建造任何东西,都得方方面面符合“风水”,不然,就有被拆毁之忧。坟墓以及其他神圣的地方,也不得受到影响。一个工程师若要实施什么工程项目,最好的策略就是画好线路,然后雇个精通风水的中国人,让他看看,怎样才能尽量按照设计图案施工。 十七?华北的野味和水果(节选) 《京报》刚刊登了总理衙门的一则任命,据说在对外关系方面,是自额尔金勋爵签署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一位姓徐的官员被任命为总理衙门的高级官员。此人几年前曾在福建高就。在福建期间,得美国传教士之助,撰写了一本有关世界地理的书籍。他在书中饶有兴趣地剖析外国机构与人物,这在华人之中尚无前例。他所心仪的两位英雄,一是拿破仑,二是华盛顿。此书体裁,销售量颇大。他在福建为官三年后,进京朝见皇帝。在京里,招人弹劾,说他渎职,遭到贬级,但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书中的新颖观点,以及对外国事务的了解与欣赏。如今,正是那些导致他以前失宠的才华,让他晋升至三品,帽珠镶红宝石,到总理衙门补缺,接替今年春天被免职的薛大人。据说,薛大人被贬,是因为图谋贿赂恭亲王,而当时恭亲王本人亦失宠。徐先生上任一事,被看作是与中国人交往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二十 《京报》和总理衙门 冬天本来就是最干旱的季节,今年冬天更是罕见的干燥。几天前,《京报》上登载了一道圣旨,派五位亲王前往不同寺庙,进香求雪。皇帝本人着了凉,不然会亲自前往。 顺便提一下,《京报》是个非常奇特的出版物,每天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售价低廉。 据说,《京报》最早发行于宋朝,比它那出身牛津的伦敦弟弟早问世700年。《京报》刊登朝廷动态、圣旨、谏书、请愿书、批复、任命、晋级、奖赏等。 《京报》上的一些通告,十分有趣,给您转述几则。 数月前,朝廷大军围攻一座落入叛军之手的城池。一颗地雷爆炸时,战神关帝威风凛凛地显出身来。看到关帝显灵,官军大受鼓舞,奋勇冲进城墙缺口,所向披靡,把整个城池洗劫一空。山西的官员为此上书,皇上龙颜大悦,命翰林院与南书房准备一块碑,立在山西的某个寺庙,纪念关帝显灵。 浙江当局发函至礼部,陈述当地有个寡妇,无法控制丧夫之痛,决心为他保守贞洁,因此自杀了。该寡妇死后得到追授荣誉,褒奖她的贞节。 南方有个道台进京,办理与买卖硫磺有关的事务。他正事办完之后,对朝廷说,父亲几年前在山西叛乱时被害,尸骨一直未找到。他声称,已故父亲的骨头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身上,极为不适。因此,他恳请朝廷派他去山西寻找父亲尸骨,费用由朝廷负担。朝廷的回复中,赞扬他孝顺,极为赞同他对父亲尸骨的看法,鼓励他想方设法去寻找,但一口拒绝让朝廷出资。 《京报》也常公开发布追授荣誉、追封爵位、追认圣贤等的消息。 恒祺是总理衙门的官员,负责与俄国人谈判一个新的贸易条约。那是一个有关西伯利亚和蒙古的条约。每当他准备固执己见时,都会送一些蜜饯到公使馆。现在,他给公使和秘书各送了一整套丰盛的宴席,我想,他是准备和俄国人打太极拳了。那套宴席布置得非常精美。各道菜肴的装饰,各种蜜饯摆出的花样,厨师一定花了好多心思。记得以前曾给您介绍过这位老人的中式宴席,所以我敢说,您一定不愿我再次重复。不过,隔段时间再听一次,也不坏。燕窝汤极其鲜美,尽管汤的味道来自各种调味品,因为燕窝本身就像鱼胶一样,毫无味道。说真的,燕窝看上去与鱼胶极为相似。 那天,我的教师就几年前暴发的霍乱,讲了些独到的见解。人们把霍乱暴发归咎于各种原因。有的说,太平军叛乱中杀了很多人,那场时疫的起因是他们的尸体散发毒气。另一些人把那场时疫归咎于瘟神。瘟神,即瘟疫之神,是一个神灵,蓝脸、红发,手持一个圆盘、一支长矛、一柄大刀,或其他武器。有人倒了霉,人们就会说他见了瘟神了。“丑若瘟神爷”一语,译成英文就是:“to be as ugly as sin”。 有天晚上,大家玩得十分开心。外交使团的一位女士,每星期四举办“家居”活动,在京的欧洲人都去那里聚会。上个星期四,有人坐下来弹华尔兹,唯一在场的两位女士,好像被塔兰图拉毒蛛咬了一口,声称一定要跳舞。于是,我和法国公使毕盛被指派做她们的舞伴。我们正在屋里旋转着跳舞,三四个中国仆人手中端着糕点和烫过的酒走了进来。他们见此情景,目瞪口呆,我还以为他们会把手中的东西撒了呢。从未见过,人的脸上会显出如此惊愕的神情。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心里一定在喊:啊呀!密大人(指的是我)和毕老爷,居然不顾体统,搂着两个姑娘的腰,在屋子里一圈一圈地跑,而欧老爷还在一边敲打桌子。简直不可思议!这些蛮夷,真是古怪的人!
目录
前言 一 繁荣的港粤省城 二 待开发的上海 三 途经芝罘津沽进京 四 北京的门户通州 五 初识北京的城墙沙尘阅兵 六 北京走向世界 七 西山碧云寺 八 天桥乞丐 九 碧云寺和佛教概述 十 中医和颅相学 十一 秋天的圆明园 十二 走街串巷看集市 十三 古北口长城 十四 密云昌平十三陵 十五 中国的风水学 十六 九月十七祭财神 十七 华北的野味和水果 十八 北京的冬天刮大风 十九 菜市口秋决实录 二十 《京报》和总理衙门 二十一 俄国传教士团和姜太公 二十二 清朝官员的劣迹 二十三 北京的新年喜洋洋 二十四 中国官员的家宴 二十五 景泰蓝和郎窑红 二十六 口外之旅 二十七 张家口 二十八 大觉寺和黑龙潭 二十九 中国京剧 附录:清朝官员遴选制度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