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全生命周期动作发展 第7版

全生命周期动作发展 第7版

  • 字数: 732
  • 出版社: 人民邮电
  • 作者: [美]凯瑟琳·M. 海伍德(Kathleen M. Haywood)南希·格彻尔(Nancy Getchell)|译者:曹晓捷 陈璐
  • 商品条码: 9787115604293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41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2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解人一生中动作的发展和动作技能的变化。 本书共6部分。第 一 部分是动作发展导论,重点介绍纽厄尔限制模型,并围绕该模型进行相应论述;第2部分描述人一生中动作技能的发展,介绍动作技能发展过程中具体变化发生的序列;第3部分讲解身体的发育和衰老;第4部分讲解健康体能的发展,包括心肺耐力、力量、柔韧性的发展,以及体重、健康体能和动作能力发展相互影响的方式;第5部分讲解知觉-动作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的发展以及知觉和动作的关系;第6部分讲解动作发展中的功能性限制,包括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限制,以及动作学习和限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鼓励读者将改变限制的方法应用于实际。 本书可以帮助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动作的发展和动作技能的变化,从而完善教学活动;也可以为物理治 疗师等健康科学领域的人士提供观察动作模式的工具;还可以让父母了解促进儿童动作健康发展的方法。
作者简介
凯瑟琳·M. 海伍德博士(Kathleen M. Haywood, PhD) 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荣誉退休教授,研究方向为人的一生中的动作发展,并进行动作行为与发展、运动心理学和生物力学等课程的教学。197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得了动作行为博士学位。 同时,海伍德博士是美国国家人体运动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Kinesiology)与健康和体育教育协会研究联盟(Research Consortium of the Society for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SHAPE America)的研究员。SHAPE America的梅布尔·李奖章(Mabel Lee Award)的获得者。她曾担任北美运动与体育活动心理学协会(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主席、健康和体育教育协会动作发展学会(Motor Development Academy of SHAPE America)主席。 海伍德博士还是人体运动出版社出版的《射箭:成功的步骤》(Archery: Step to Success)和《射箭教学:成功的步骤》(Teaching Archery: Steps to Success)第 4版的合著者。她现定居美国密苏里州的圣查尔斯,在空闲时间,她喜欢健身、打网球、训练爱犬。 南希·格彻尔博士(Nancy Getchell, PhD) 美国特拉华大学(纽瓦克)教授,研究方向为调查残疾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发展,至今已研究近 30年。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患发育性协调障碍和其他疾病的儿童,其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她还进行动作发展、运动控制和学习、研究方法和女性运动等课程的教学。 目前,格彻尔博士是国际动作发展研究联盟(International Motor Deve*lopment Research Consortium)主席、北美运动与体育活动心理学协会和国际运动控制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otor Control)专业成员。同时,她也是健康和体育教育协会研究员,动作发展与学习学会(Motor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Academy)主席。现在,格彻尔博士担任《训练与运动研究季刊》(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副主编、《体育教育和运动教育学》(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Pedagogy)和《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编委。 1996年,格彻尔博士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专门从事人体运动学之动作发展的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她获得罗拉斯·E. 霍尔沃森青年研究者奖。 格彻尔博士目前居住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在空闲时间,她喜欢徒步旅行、探险和骑行。 译者简介 曹晓捷 毕业于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后于美国春田学院(Springfield College)完成人体运动表现与康复学进修,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完成营养科学进修;是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纠正训练专 家与运动表现专 家,KINESIO?肌贴国际临床技师,希腊 ERGON?筋膜刀高 级技师;曾先后担任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中国项目负责人,赛普研究院院长,目前任极智医疗运动首 席科学 家;译有《人体运动平衡》《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美式橄榄球体能训练指南》等专业图书。 陈璐 硕士,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曾在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之后在浙江大学哲学系进修;赴美留学期间,曾在美国蓝崖学院(Blue Cliff College)、艾达·罗尔夫博士学院(Dr. Ida Rolf Institute)、巴拉尔学院(Barral Institute)、奇克利健康学院(Chikly Health Institute)等机构深入学习手法治 疗、罗尔夫结构整合、内脏和神经松弛术、(健脑组织和淋巴系统整合等相关技术,同时对儿童空间方法(Child'Space Method)和费登奎斯方法(Feldenkrais Method)的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目前担任HERE&NOW?整体健康工作室主理人。
目录
前言 iv 在线资源获取说明 viii 致谢 x 第 1部分 动作发展导论 第 1章 基本概念 3 动作发展的定义 4 限制:动作发展的研究模型 6 如何确认变化 9 发展的悖论:普遍性与差异性 13 总结与综述 14 第 2章 动作发展的理论观点 17 成熟论观点 18 信息处理观点 21 生态学观点 22 当前研究领域 26 总结与综述 26 第3章 运动和稳定性原理 29 理解运动和稳定性原理 31 运用运动和稳定性原理检测并纠正错误 38 总结与综述 40 第 2部分 人一生中动作技能的发展 第4章 早期动作发展 45 婴儿如何运动 47 婴儿为什么运动?反射的目的 52 动作发展里程碑:自主动作的发展 54 婴儿期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60 总结与综述 62 第5章 人类移动能力的发展 65 第 一次自主移动:手膝爬行和匍匐爬行 67 伴随一生的行走 68 伴随一生的跑步 73 其他移动技能 78 总结与综述 96 第6章 弹道式技能的发展 99 过肩投掷 100 踢击 112 凌空踢 114 侧向击打 116 过肩击打 121 干预措施 125 总结与综述 125 第7章 操控性技能的发展 127 抓握和伸够 128 接球 136 预判 139 总结与综述 145 第3部分 身体的发育和衰老 第8章 身体的发育、成熟和衰老 151 出生前的发育 153 出生后的发育 158 总结与综述 174 第9章 身体系统的发育和衰老 177 出生前身体系统的发育 179 童年期和青春期身体系统的发育 183 成年期和老年期身体系统的发育 192 总结与综述 196 第4部分 健康体能的发展 第 10章 心肺耐力的发展 201 短期运动的生理反应 202 长期运动的生理反应 205 总结与综述 217 第 11章 力量和柔韧性的发展 219 肌肉质量和力量 220 力量的发展 221 柔韧性的发展 231 总结与综述 237 第 12章 体重、健康体能和动作能力 239 相互关系的模型 240 身体成分 241 肥胖 248 动作能力、活动、健康体能和身体成分 251 总结与综述 254 第5部分 知觉-动作的发展 第 13章 感觉-知觉的发展 259 视觉发展 261 动觉发展 268 听觉发展 274 知觉统合 278 总结与综述 282 第 14章 知觉和动作的关系 285 动作在知觉发展中的作用 286 姿势控制和保持平衡 295 总结与综述 299 第6部分 动作发展中的功能性限制 第 15章 动作发展中的社会和文化限制 303 环境限制中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305 总结与综述 317 第 16章 动作发展中的社会心理限制 319 自尊 320 自我认知的动作能力和实际动作能力之间的联系 326 动机 327 总结与综述 332 第 17章 发展观点下的动作学习 335 拆解动作学习的定义 336 学习阶段和专业技能的发展 338 练习与动作学习 342 增强反馈和动作学习 345 影响动作学习的其他因素 346 总结与综述 351 第 18章 结论:限制间的相互作用 353 通过限制来强化体力活动中的学习 355 限制的相互作用:案例研究 364 总结与综述 365 附录 皮褶厚度、BMI和头围数据表 367 参考文献 373 关于作者 40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