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工智能美学探究(以艺术本质情感表达等问题为中心)

人工智能美学探究(以艺术本质情感表达等问题为中心)

  • 字数: 26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赵树军|
  • 商品条码: 978752275139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就人工智能艺 术本质、人工智能主体性、 意向性、人工情感、人工智 能艺术欣赏等相关问题进行 了探讨,取得了一些富于前 沿性和创新性的成果。如运 用杜威的艺术经验理论来衡 量、评估人工智能艺术创作 过程,并提出改进意见。依 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 观点,提出人工智能媒介即 讯息的观点。对人工智能时 代背景下人类诸艺术定义理 论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对人 工智能创作者问题、人工智 能情感表达问题、人类意识 认识理论及其对意识难问题 的启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
赵树军,河北省康保县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方美学的研究,现为云南民族大学讲师。2012年7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高建平老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北方论丛》《艺术百家》《电影文学》《名作欣赏》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从(布里洛盒子)看艺术的定义》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论文二等奖,《理查德·沃尔海姆的理想理论》获得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先后参编了《西方文化简史》《高阶语文教育专栏论堂》《中华人文经典与汉语文化教育》等书籍。主持云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东竹林寺羌姆文化发展及其传承研究”。
目录
导论 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及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工智能美学的含义 第一节 人工智能与美学 人工智能 美学 第二节 人工智能美学 第二章 人工智能艺术定义 第一节 人类作为单一主体的艺术定义分析 以“模仿论”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定义 反本质主义的艺术不可定义论 艺术定义的重新构想 第二节 人类和非人类作为合作主体的艺术定义分析 人工智能艺术生成机理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特点 人工智能艺术定义 第三节 其他后人类艺术定义的分析 第四节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对艺术定义的进一步反思 主体性成为艺术定义的首要的、关键的要素 历史时间维度的延伸 人类艺术定义理论的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从人类意识到人工意识——人工智能主体性意识的实现问题 第一节 意识的含义、分类、意向性等问题 意识的含义及历史渊源 意识的分类 意向性问题 解决意识难问题的可能路径 意识的科学研究 意识的神经机制 关于意识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人类意识认知理论及其对意识难问题的启示 全局工作空间理论 高阶表征理论 信息整合理论 第三节 人工意识研究现状、意识难问题分析及未来展望 人工意识研究现状 意识难问题分析 未来展望 第四节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的含义及分类 审美意识的存在形态 传统审美意识发掘与整理——以云南少数民族生态审美意识为例 人工智能等新媒介下审美意识问题思考 第四章 人工情感的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人工情感的概念辨析 情感和情绪 人工情感 第二节 人工情感建模 人工情感建模历程 关于人工情感建模的延伸思考 第三节 人工智能究竟能不能拥有情感 第四节 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含义及其历史渊源 审美情感分类及其生成机制 审美情感传达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