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向新的审美实践(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研究)

走向新的审美实践(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研究)

  • 字数: 23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程露|
  • 商品条码: 978752275207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2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政治批评理论是伊格尔 顿学术思想最为核心、最有 价值的部分,它像一根红线 将伊格尔顿的全部理论建构 与批评实践联结为一个整体 。本书论述了伊格尔顿政治 批评理论的基本内涵、发展 逻辑、表现形式、理论价值 及发展走向,并将其意识形 态论、宗教伦理观、文化批 评实践、解构思维等纳入其 中,由此形成一套阐释伊格 尔顿批评理论的逻辑体系。 从学理层面梳理伊格尔顿应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政治 批评的问题意识、实践方法 及理论创新,总结其阐释马 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的理 论形态,展现了20世纪70 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内部演化及其与多种理 论的交锋。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研究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研究的当代进展 一 国外伊格尔顿研究概况 二 国内伊格尔顿研究综述 第一章 政治批评理论内涵 第一节 政治批评的立场: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一 爱尔兰后裔的身份认同 二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第二节 政治批评理论切入点:意识形态 一 意识形态的主要内涵:阶级利益合法化 二 意识形态批评与政治批评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政治批评的核心:社会关系研究 一 阶级关系及阶级斗争 二 人际关系及权力之争 第四节 政治批评的主旨:实质性社会功能 一 意识形态的实践功能及启示 二 修辞学与政治批评同源共流 三 现代批评的政治功能 第二章 文学文本的政治批评 第一节 文学形式的政治批评 一 理论来源:古典修辞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二 切入方式: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 批评实践:诗歌与小说的形式政治 第二节 文学的政治功能 一 文学的价值在于交换价值 二 文学政治功能的实现方式 三 文学政治功能的衰退 第三章 资产阶级批评理论的政治功能 第一节 英国文学研究对资本主义政治危机的回应 一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手段 二 英国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三 英国文学研究的制度化 第二节 西方美学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领导权的确立 一 关于美学缘起的一般观点 二 美学诞生的政治意义 三 美学领导权的困境与局限 第三节 西方文学理论对资本主义政治逻辑的强化 一 文学理论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 二 西方文学理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三 西方文学理论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复制与强化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西方左派政治的理论转向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从杰姆逊到伊格尔顿 一 后现代主义的起因 二 后现代主义的主体特征 三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 四 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前途 第二节 后现代理论信条的谬误 一 后现代主体的身体化 二 多元历史论的反历史 三 后现代差异论的局限 第三节 解构主义的利与弊 一 解构思维的政治价值 二 解构主义的政治倾向 第五章 走向新的审美政治 第一节 政治重建的物质基础:身体 一 马克思的劳动身体 二 尼采的权力身体 三 弗洛伊德的欲望身体 第二节 政治重建的试验田:女性主义 一 女性主义批评在伊格尔顿政治批评理论框架中的地位 二 女性及女性主义之于理想政治模式的价值所在 三 政治效用是评价女性主义的根本标准 第三节 理想政治的审美意象:“爵士乐团” 一 重回伦理政治:博爱与幸福 二 政治审美化与审美政治化 三 构建“爵士乐团”式审美政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