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蒙古黄金史译注

蒙古黄金史译注

  • 字数: 210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校注:札奇斯钦
  • 商品条码: 978754732523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蒙古黄金史》的蒙古文原意是“记载古代(蒙古)可汗们的源流,并建立国家纲要的黄金史纲”。编著者罗卜桑丹津为清代乾隆年间博学的喇嘛,成书时间在1649年至1736年之间。原书未分章节,以著者短序和印度、西藏诸王世系开篇,接着写孛儿帖·赤那及其后裔之繁衍,孛端察儿至成吉思汗之诞生,成吉思汗一生及其谱系,斡歌歹(窝阔台)至妥欢·帖木儿诸可汗简史,达延汗以前蒙古诸可汗,达延汗至林丹汗败亡,并记成吉思汗和达延汗之后裔,全书以跋结束。《蒙古黄金史》迻录了《蒙古秘史》282节中的233节,并补充《蒙古秘史》所没有的蒙古史料,具有珍贵的史料、文学和民俗学价值。 《蒙古黄金史译注》由札奇斯钦费时四年多于1962年译成初版,1978年修订再版。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蒙古黄金史〉与〈蒙古秘史〉之间关系及其异同》。《蒙古黄金史》从成吉思汗的祖先到斡歌歹(窝阔台)可汗时代的传说与历史,内容与《蒙古秘史》有许多章节大致相同,本书略去完全重复的部分,仅保留《黄金史》中所有而《蒙古秘史》中所无的部分,同时考据两书内文章节之关联及内容记述有出入之处,并对蒙古的神话及后人加入的传说进行探讨。第二部分《自斡歌歹可汗至林丹汗的历史》,翻译和注解了斡歌歹可汗至17世纪林丹汗之间的历史,并使用蒙古文的各种史料进行补充考证。关于明代蒙古的历史,汉文资料相当匮乏,本书为研究蒙古史极具价值之史料。此次出版改正了原版本的标点、错字和引文等勘误处,规范了专有名词的体例,并修订了部分蒙古文罗马字的转写方式。
作者简介
札奇斯钦(1915—2009),著名蒙古学家,汉名于宝衡。1915年生于北京,祖籍内蒙古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王爷府大营子(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师从姚从吾研究蒙古政治史。193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留学,得到白鸟库吉、乌居龙藏、矢野仁一等北亚史专家指教,并结识小林高四郎等学人。1939年回国。1949年移居台湾后,潜心研究辽金元史,致力于蒙古历史、语言、文化、民俗研究。1957年任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社会系(边政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1958年兼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1972年赴美,任美国杨百翰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教授、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中亚学院研究教授。用汉、蒙、英、日等多种文字著述,学术著作颇丰。著有《蒙古之今昔》《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蒙古文化与社会》等专著十余部,译著有《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蒙古黄金史译注》等,还撰有《说旧〈元史〉中的“秃鲁花”与〈元朝秘史〉中的“土儿合黑”(散班)》等中文论文九十篇、英文论文四十三篇。
精彩导读
第一节 《黄金史》题解 《蒙古黄金史》一书,原名是Erten-ü Khad-un ?ndüsülegsen T?rü Yosun Jokiyal-i Tobchilan Khuriyaghsan Altan Tobchi,意思是“记载古代〔蒙古〕可汗们的源流,并建立国家纲要的黄金史纲”,简 称 叫 作Altan Tobchi。Altan是 黄 金。Tobchi是 纲 要, 也 就 是《元史》上所讲的“脱必赤颜”,和《蒙古秘史》蒙语标题的“脱〔卜〕察安”。在蒙文史书中,除此书之外,还有以Altan Tobchi为书名的其他史料,所以西方学者们多用Altan Tobchi Nova来称此书,以便分别。我们把它译作《黄金史》。 原书的编著人,名罗卜桑丹津(Lobsang-danjin)。他是一位博学的喇嘛,可是研究这一本书的人,对于这一位学问渊博喇嘛的生平,所知道的都不甚多。他在著述这一部史书之外,曾参加编纂蒙文的《五台山志》(Utai-in[yin] Tabun Aghulan-u Oroshil Süsügten-ü Chikin Chimeg)的工作。在本书的尾跋中,可以看到他有Güüshi的尊称(详第二部分最后的发愿文及注3)。 据蒙古学者札木萨喇诺(Zamzarano)氏及比利时田清波(A. Mostaert)神甫的考证,罗卜桑丹津是十七世纪后半期至十八世纪前半期的一位硕学高僧。别据田神甫的研究,我们知道这本书的写成,当在一六四九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 一九二六年,外蒙古学术委员会主席札木养公(Jamyang Güng), 在车臣汗部的桑贝子(Sang Beise)旗〔即今巴彦图们(Bayan Tümen)地方〕,后来自察哈尔部的旧贵族永谢布台吉(Yüngshiyebü Taiji[Tayiji])处,得到此书。其后于一九三七年,在乌兰巴托(Ulan Bator,库伦)出版。现在我们台湾可以看到的这一本,是一九四四年拉铁摩尔(O. Lattimore)教授自外蒙古库伦带回美国;一九五二年,哈佛大学的柯立夫(F. W. Cleaves)教授自己写了一篇序文,又请田清波神甫写了一篇介绍的文字之后,由哈佛燕京学社所影印出版的。原库伦版是分上下两册的,哈佛影印出版的时候,把它合成一册。定名为:“蒙古古文典之一”(Scripta Mongolica I,Altan Tobchi)。全书,上册一百六十一页,下册一百九十三页,共计三百五十四页。 最初研读《黄金史》的是札木萨喇诺氏。在他的《十七世纪蒙古诸编年史》(Mongols’kie Letopisi XVII Veka,一九三六年莫斯科出版)一书第五章中,曾详论此书。这才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在他的原书中,可以看到原手写本的照片(札氏书英译本有一段《黄金史》的蒙文,但非原手写本的一段)。这照相本现存于苏联科学院东方学部。原手写本则存于外蒙古科学院的东方图书馆中。 一九四一年,苏俄的蒙古语文及史学家郭增(S. A. Kozin)氏在Sokrovennoe Skazanie中,以拉丁字音译,发表了此书的一部分。一九五二年,柯立夫教授影印这本书的时候,田清波神甫写了一篇专文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伯希和(P. Pelliot)氏的高足韩百诗(L. Hambis)氏也曾写书评,在《亚洲学报》(Journal Asiatique)第二四一号予以发表。一九二六年,札木养公曾将其本文之手抄本一件送给伯希和氏 ;但我们还未闻伯氏对于此书有何专论发表。今此书存于巴黎国家图书馆(Bibliothéque Nationale de Paris)中。一九五四年,日本小林高四郎氏在他的《元朝秘史之研究》中,曾辟一章论述此书与《蒙古秘史》的关系。东欧的Shastina曾作译注,可惜笔者尚未读到。 现存《黄金史》的版本似乎只有两种:一是库伦本,也就是柯立夫教授所影印的哈佛本;另一本便是郭增的拉丁字音译本。这两本在文字上多少有些出入。田清波神甫在他为哈佛本所写的介绍文中曾作一简单的比较。 除我们现在所论的《黄金史》(Altan Tobchi Nova)一书之外,学术界对于其他以Altan Tobchi——“黄金史”为名的史书之工作颇有成就。现在简单地介绍于下: 早在一个世纪之前,一八五八年,帝俄喀山(Kazan)大学教授喇嘛噶勒桑 · 棍布业夫(Galsang Gomboev)在圣彼得堡首次刊印蒙古编年史——《黄金史》(Altan Tobchi Mongol’skaya Letopisi),并附俄文译本。一九二五(乙丑)年,北京蒙文书社汪睿昌氏(蒙名Temgetü,内蒙古喀喇沁右旗人)曾刊印《成吉思汗传》(Chinggis Khaghan-u Chidagh)一书。后又于一九二七(丁卯)年再版,改名为Boghda Chinggis Khaghan-u Chidagh。全书本文计九十六中国页。自第一页至第六十四页下,与棍布业夫所印的Altan Tobchi相同。自第六十四页以下则为数种其他史话的记录。可惜汪氏在丁卯年版之序文中,只说在甲子(一九二四)年获得这书的原文,而未说明它的来源。一九三八年,小林高四郎氏把前述的《成吉思汗传》和棍布业夫氏的Altan Tobchi互相参证译成日文,以《Altan Tobchi——蒙古年代记》为书名,由日本外务省出版。三年后(一九四一),经改正后,再以《蒙古黄金史》之名重新刊印。一九五五年,英国鲍登(C. R. Bawden)教授又把它译成英文,在德国威斯巴登(Wiesbaden)城出版。书名为《蒙古编年史,黄金史》(The Mongol Chronicle, Altan Tobchi)。在这本书的绪论中,鲍登也曾提到他所译的Altan Tobchi和我们所要讨论的Altan Tobchi Nova两书的关系。此外在西部内蒙古尚有称为《墨尔根活佛的黄金史纲》(Mergen Gegeen[Gegen] Tan-u Jokiyaghsan Altan Tobchi)一书。一九四二年,德王(Demchügdüngrüb[Demchügdongrub])在张家口,把它刊印过。但这些著作多与我们所论的这本《黄金史》(第一部分)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所要讨论的这本《黄金史》的内容,按札木萨喇诺氏的分段法,田清波氏也曾在他的那篇论文中,作如下的排列: 一、 著者短序和印度、西藏诸王世系(卷一,一至六页)。 二、 孛儿帖 · 赤那与其妻由西藏移来后之繁衍。阿阑 · 豁阿及其子孛端察儿,及诸汗之世系(六至十二页)。 三、 自孛端察儿至成吉思可汗之诞生(十二至二十六页)。 四、 自成吉思可汗之诞生至崩殂(卷一,二十六页至卷二,一〇五页)。 五、 成吉思可汗之谱系,诸王、皇孙、公王、九将军、拙赤及察合台之所属,并诸王斡歌歹与拖雷。成吉思可汗的六个万户,及四大斡耳朵(卷二,一〇五至一〇七页)。 六、 成吉思可汗传之结语并概要(一〇七至一一一页)。 七、 斡歌歹、古余克(定宗,贵由)、蒙哥及忽必烈诸可汗(一一一至一一六页)。 八、 自忽必烈至妥欢帖睦尔(一一六至一二四页)。 九、 妥欢帖睦尔之后裔,与明朝诸帝(一二四至一二七页)。 十、 达延汗以前之蒙古诸可汗(一二七至一六四页)。 十一、 自达延汗至林丹汗之殂殁(一六四至一八五页)。 十二、 补遗,全书简单摘要(一八六页)。 十三、 成吉思可汗后裔、诸弟,及九将帅(一八六至一八八页)。 十四、 达延汗之后裔(一八八至一九一页)。 十五、 喀喇沁部之叛变,及其满洲之同盟。林丹汗之败亡(一九二页)。 十六、 跋(一九二至一九三页)。 本书所记关于成吉思可汗之部分多与《秘史》相同,据田清波神甫的统计,《秘史》的记事,约有百分之八十左右,均转录在本书之内。也有一部分是取自其他书籍,如《成吉思可汗传》等书,转录而来的。因此这一本书中的文体,也就很明显地看出有十三、四世纪和十五、六世纪之文体的混杂。可见罗卜桑丹津氏编这本书时,曾用过种种年代不同的史料。可惜他没有把所用过的史料书名写下。可能这些史料已经散佚得很多了。但自所保留的大部分《秘史》文句看来,极可能也曾利用过拿蒙文所写的或复原的《蒙古秘史》。关于这一点,学者们的见解不一,当另文论之。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本书)
目录
原 序 1 再版序 3 第一部 《蒙古黄金史》与《蒙古秘史》之关系及其异同 第一节 《黄金史》题解 3 第二节 《黄金史》与《蒙古秘史》有关系的部分 9 第三节 补充《蒙古秘史》的部分 15 第四节 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插入 93 第五节 《黄金史》与《蒙古秘史》在文字上的出入 113 第六节 结论 129 附 记 135 第二部 自斡歌歹可汗至林丹可汗的历史 引 言 139 第 一 节 斡歌歹可汗——太宗 143   (下卷一一一页第九行至一一二页末行) 第 二 节 古余克可汗——定宗 146   (下卷一一三页第一行至第三行) 第 三 节 蒙哥可汗——宪宗 148   (下卷一一三页第三行至第九行) 第 四 节 薛禅可汗——世祖,忽必烈汗 150   (下卷一一三页第九行至一一六页第四行) 第 五 节 完泽笃可汗——成宗 155   (下卷一一六页第四行至第九行) 第 六 节 曲律可汗——武宗皇帝 157   (下卷一一六页第九行至第十二行) 第 七 节 普颜笃可汗——仁宗皇帝 159   (下卷一一六页第十二行至一一七页第二行) 第 八 节 格坚可汗——英宗皇帝 161   (下卷一一七页第二行至第五行) 第 九 节 也孙·铁木儿可汗——泰定帝 163   (下卷一一七页第五行至第九行) 第 十 节 剌察巴黑可汗——天顺帝 165   (下卷一一七页第九行至第十三行) 第十一节 忽都笃可汗——明宗 167  (下卷一一七页第十三行至一一八页第四行) 第十二节 札牙笃可汗——文宗 170  (下卷一一八页第四行至第六行) 第十三节 额尔德尼 · 超克图可汗——宁宗 172  (下卷一一八页第六行至第九行) 第十四节 乌哈噶图可汗——顺帝 174  (下卷一一八页第九行至一二四页第十一行) 第十五节 关于明朝诸帝的记载和传说 183  (下卷一二四页第十一行至一二七页第三行) 第十六节 必里格图可汗 188  (下卷一二七页第四行至第六行) 第十七节 兀思哈勒可汗 189  (下卷一二七页第六行至第七行) 第十八节 卓里克图可汗及恩克可汗 191  (下卷一二七页第七行至第九行) 第十九节 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可汗 192  (下卷一二七页第九行至一三〇页第三行) 第二十节 托欢可汗 196  (下卷一三〇页第三行至第四行) 第二十一节 兀雷·帖木儿可汗 197  (下卷一三〇页第四行至第五行) 第二十二节 德勒伯克可汗 199  (下卷一三〇页第五行至第七行) 第二十三节 斡亦剌台可汗 201  (下卷一三〇页第七行至第八行) 第二十四节 阿岱可汗 203  (下卷一三〇页第八行至一三五页第五行) 第二十五节 岱总可汗 211  (下卷一三五页第六行至一四一页第一行) 第二十六节 哈尔固楚克·台吉及其子并失古失台·勇士的故事 220  (下卷一四一页第一行至一四六页第十行) 第二十七节 脱欢之死,也先太师和明英宗 227  (下卷一四六页第十行至一五一页第三行) 第二十八节 马嘎·古儿乞可汗 234  (下卷一五一页第三行至第五行) 第二十九节 摩伦可汗 236  (下卷一五一页第五行至一五二页第二行) 第 三 十 节 满都固理可汗 240   (下卷一五三页第二行至第十行) 第三十一节 诺颜·博罗特王的复仇和毛里孩王之死 242  (下卷一五三页第十一行至一五四页第二行以下原文缺) 第三十二节 博勒呼·济农 244  (前部原文缺,后部见一五四页第二行至一六〇页第一行) 第三十三节 达延可汗 252  (下卷一六〇页第一行至一七六页第六行) 第三十四节 博迪·阿拉克可汗 277  (下卷一七六页第六行至一七九页第八行) 第三十五节 达赉逊·库登可汗,附阿勒坦汗 283    (下卷一七九页第九行至一八〇页第十二行) 第三十六节 札萨克图·图们可汗,附阿勒坦可汗及第三世达赖喇嘛的传记 288  (下卷一八〇页第十二行至一八五页第三行) 第三十七节 布延·彻辰可汗 294  (下卷一八五页第三行至第六行) 第三十八节 林丹·呼图克图可汗及其子嗣 295  (下卷一八五页第六行至末行) 摘 要 可汗们的世系与各部各旗的关系 298   (下卷一八六页首行至一九〇页第四行) 附 录 喀喇沁部的世系及其与满清的缔盟 306   (下卷一九〇页第四行至一九二页第六行) 总 结 310   (下卷一九二页第六行至第十行) 发愿文 311   (下卷一九二页第十一行至一九三页末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