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疯人日记

疯人日记

  • 字数: 211
  • 出版社: 新世界
  • 作者: 编者:秦森|
  • 商品条码: 978751048131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由多个短篇悬疑故事组成,以每个主角的精神世界为主要题材背景,讲述一段段或细腻或难忘的人生故事。 书中的主角们身在社会,心却在孤岛,他们的背后有着破碎而炙热的灵魂。故事以不同的视角呈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真实的心理困境,再现他们心理修复的过程。 故事剧情悬念迭起,内核贴近现实,从大众的生活和心理入手,内容中含有一定的社会热点话题,可以引发读者思考讨论,触摸那些等待修复的人生。 本书文笔细腻,落脚点积极乐观,带领大家感悟那些灵巧自在又脆弱的生命,感知被爱的美好,是一本治愈系的病人故事合集。
作者简介
秦森,武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学历。擅长悬疑推理故事,爱好收集各种奇人异事,并用最真实且温暖的文字记录下来,代表作有《心理档案》系列。
精彩导读
◎试读1 《别吵,我在思考》 眼前神情呆滞的男性明显有些精神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他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今天早上我局接到报案,一名十岁女童在晚上七点五十分左右独自离家,前往距离住处1.2公里外的超市购买食品,此后一直未归。其母于当晚十点半报警,并举报嫌疑人为其邻居——一个她口中的精神病人。 嫌疑人名叫路季,二十五岁,无业,在我们赶到小区的时候,发现他就坐在小区车库口,仰着头看天。 在我拿出证件证明身份后,他慢悠悠地收起了屁股下的小凳子,跟着我们上了警车。 而与之平淡反应相对应的,是报案人陈萃清的歇斯底里。 据陈萃清所说,路季虽然平时表现得温吞,但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精神病。 “那小子成天不务正业,就知道在家复习复习复习,也没见他考上研究生啊。” “听说之前是学心理学的,估计是本来就有病所以才学那个。我看见他门口的垃圾袋里装的药盒子,什么盐酸丁?反正我上网搜了,就是精神病吃的。” “要我说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太脆弱,抗压能力太差了,一找不到工作就去考研,还考的哲学,多没用啊!而且今年二次报考了,我看那个哲学分数线挺低啊,连线都过不了,能是认真学习了?我看就是混日子的!” “为什么觉得是他?警察同志我跟你说他这个人肯定有问题,平时他就喜欢在院子里发呆,我家孩子也是爱聊天,跟他说过几次话,有时候就跟他回家了,说是去玩的。” “我知道危险啊,但我,我也是有工作要做的,而且他平时不发病也安安静静的,两家也离得近……我只要一下班就会把孩子接回来的,我没有不管孩子的。” “可我没想到,怎么就今天……我就想着让孩子自己出去买点吃的,怎么就回不来了……我看见他坐在院里,就过去问他,结果他说他不知道……” “他撒谎!我亲眼看着他过了午饭的时间就站在楼底下,他怎么可能没看见我家孩子?他八成是犯了病把我家孩子给害了!他就是杀人犯!” 陈萃清号啕大哭,声音回荡在警局里,一旁的女警表情复杂,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如果她说的是真的,那精神病发作时候发生的杀人案件,很难判。 路季平时独自居住,父母在其他区工作居住。这边的房子是为了方便他考研购买的“老破小”,他的目标院校也在本市,如果考上了,也方便出校来住。 我们在路季的住处发现了许多素描画,大多是风景树木。还有囤积的几种处方药盒,一张写着医嘱详情和电话号码的玫红色薄纸,推测这是路季主治医生的联系方式。 然而电话拨通后,对方却对路季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在努力回忆后也没想到什么,最后还是翻了医院挂号记录,才依稀想到了些相关信息。 “他是因为睡眠问题导致神经衰弱恶化,感知觉存在一定问题,当时躯体化很严重,已经有些影响日常生活了,我当时给出的诊断是有精神分裂的前兆,建议定期复诊,但他好像没再来过。” “如果他一直没有复诊,但仍旧按照之前开的药单服药,会有助于他的病情恢复吗?还是有可能恶化?”我询问道。 医生沉默了片刻。 “抱歉,这个我没法回答你,具体情况还需要面诊才能确定。我只能说,可能会好,也可能恶化,还可能保持不变。” 在挂断医生的电话后,负责联络社区的同事也传来了消息。 社区并没有找到辖区内路季精神问题的登记,路季并没有向社区报备自己的精神问题。 一般需要向社区报备的精神类疾病往往是比较严重的类型,而根据医生提供的信息来看,路季的情况显然是已经在精神分裂的边缘。 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拒绝去医院复诊,也没有去社区报备自己的情况,这样看来,他的确是一个有意隐瞒自己危害性的危险分子。 不过我倒是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他在装病。 医院精神科用来判断精神问题的常见手段是面诊谈话加量表,而路季之前是学习心理学的,他有能力故意答出一份让自己的问题看起来不大不小的试卷。 尺度拿捏得刚刚好,不至于直接建档,也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而这样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预谋犯罪,通过前期表现出的精神方面问题的铺垫,来为日后的罪行开脱。 而且陈萃清在情绪平静后补充,她前几日还听到路季在自己的房间里大喊大叫,也就是在那之后,她不再允许自己的孩子和路季来往。 这种大喊大叫,很有可能也是一种表演——可是路季如此大费周章是想要对谁下手呢? 仅仅想要对邻居家的小孩下手吗? 动机是什么? 他此前明明有多次机会可以动手,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次? 或许他是想要用精神问题达到无罪或减刑的目的? 所以才会…… 从刑侦办案的角度来分析,可能性还有很多,但这些也都只是可能性而已,眼下最需要的是物证。 因为事件发生地是老旧小区,附近街道没有监控,同事已经从附近停放车辆上的行车记录仪下手了,反馈还需要一段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外出调查的同事回来了。 他在前往超市的必经之路上发现了一件破损的红色外套。 和失踪女童离家时所穿的衣服款式一致。 ◎试读2 《苦夏》 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李老师,看得她一脸莫名,悄悄问我是不是她有哪儿说的不对,我说不是,她大松口气,陪着我送两位警察出校门。 我发现她并不是说谎,而是忘记了。 她忘记了那两个孩子曾经求救过。 大约是放暑假前的一个月,班上有个酗酒的父亲来闹事,说李老师挑唆孩子叛逆,儿子要把老子告上法庭,接连吵了几天。施雨涵和施思琪来找她时,话刚起头,外面有学生跑来报告说保安正拦着那家长,李老师赶忙跑去处理。 我当时匆匆路过,不知道后续如何,从眼下来看,李老师忙晕了头,而那姐妹俩被打断后,也没再来找过她。 为什么不再找第二次? 是因为遭受过一次忽视,失望了吗? 我走到教室外面,透过窗户,看见施雨涵正坐在座位上,低头一下下拨弄发尾的缎带。生活老师问她饿不饿,要不要吃点心,她摇摇头,拿起笔开始写作业册。 忽然,楼下传来一阵响亮的喊叫声,施雨涵浑身一激灵,四肢瑟缩,朝着操场惊惶望去。 我快步下楼,发现是一帮学生在打篮球,有男生也有女生。高个儿男生起跳投篮,是一记漂亮的三分球,队友一个挨一个扑上前揉他的脑袋。 我认出来他是李老师班上的学生,名叫胡小言。 是那位酗酒父亲的孩子。 体育老师天然与学生挨得近,我站了五分钟,被他们拉上场当陪练。场间休息时,我指指教学楼,问他们能不能也邀请施雨涵加入,他们面面相觑,挠头说:“施思琪会打篮球还好,可是施雨涵……她们俩跟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 我怔愣片刻:“为什么不是一个世界?不都是同班同学吗?” “她们家庭条件好,成绩也好,爸爸妈妈都陪在身边,还不会动手打人。” 他们一项项数过来,末了,表达了一通羡慕,好像背诵习题册末尾的答案一样。 我眉头越夹越紧,明白了,在我之前,有无数大人向他们投来同情的目光,对他们讲“缺少父母陪伴是不是很孤单?可怜的孩子”“父母离异了?哎,造孽啊,肯定很羡慕别人家庭圆满吧”,如果他们反驳,就会得到困惑的诘问——“你怎么会不孤单呢,怎么会不难受呢?” 少年的心思敏锐,他们从大人的神态、语气中摸索出了标准答案。 是的,我很羡慕,是的,我很想念爸妈,要是他们能陪在我身边就好了。 得到满意答案的大人餍足而去,孩子留得一片清净地,皆大欢喜。 我沉默半晌,问:“那你们觉得,施雨涵快乐吗?” 他们呆愣了一会儿,第一次被问这种问题,显得毫无防备,许久后摇了摇头。 我又问:“你们觉得自己快乐吗?” “反正我每天过得挺乐呵的,姥姥虽然整天骂我不争气,但会往我书包里塞零钱,让我请同学吃好吃的。” 有个女生率先回答,话匣子打开,大多数孩子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很幸福。 我转向胡小言,询问他的想法,他想了一想说:“前几个月,我天天被我爸揍,痛得我一度想死,后来李老师跟我说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还帮我报了警,现在能出来和同学一起玩儿,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他们彼此做伴,打打闹闹,他们不曾真正羡慕过那对双胞胎姐妹。 我无法不对她们产生同情。 因为足够正常,她们被老师忽视,被同学排在圈子外头,我开始意识到为什么她们不再找李老师了。 那天胡小言父亲来闹,让她们第一次直面他人的不堪。 她们被虚假的羡慕包裹着,开始自我谴责,尤其是施雨涵,内向的孩子会对外界反应格外敏感,班主任忙碌的背影、胡小言满身的伤痕、同学偶尔飘来的目光,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她:你没有资格霸占老师的时间,没有资格不正常,因为比你惨的大有人在。 我长叹一口气,知了隐在绿荫里吱吱鸣叫,不知这个溽热的夏天什么时候才会过去。
目录
妄想    001 别吵,我在思考 025 苦夏    043 众口   063 姜恩的十三篇日记 083 记忆深渊    103 我没关系    127 共谋    145 坏种    1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