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职业教育工单式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工单式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字数: 212
  • 出版社: 人民邮电
  • 作者: 王寅峰,钟慧妍,蔡铁
  • 商品条码: 978711567072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18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工单式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主题,系统阐述工单式模块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职业能力标准建设、工单式模块化课程的建构、工单式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法、工单式模块化教学改革成效等内容,着力解决当前模块化教学中突出显现的问题。深入剖析职业能力,紧密对接实际需求,为职业院校提供卓有成效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法及建议,推动职业院校提升模块化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助力“三教”改革。
作者简介
王寅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六)。主持建设2 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5 部,主持完成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建设,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深圳基础研究重点、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长期担任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国际万维网联盟(W3C)技术顾问及AC代表。
目录
目录 一、应用泰勒原理开展模块化教学的需求分析 1 (一)目标:职业教育“产教孪生”的发展趋势 6 1.职业教育规范化 6 2.职业教育专业化 7 3.职业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9 (二)内容: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以模块化教学培育数字现场工程师 12 1.政策引导 12 2.专业要求 13 (三)方法:模块化教学的发展与特点 14 1.模块化课程的发展 14 2.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15 3.模块化教学的关键要素 17 (四)评价:模块化教学需解决的系列问题 18 1.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块化教学之间“失效”的问题 18 2.课程需求与教师安排“失配”的问题 18 3.教学资源建设与模块化教学“失序”的问题 19 4.模块化教学手段与学生评价“失真”的问题 19 5.课程思政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失调”的问题 19 6.课程资源建设与团队集体备课教学要求“失约”的问题 20 二、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21 (一)模块化教学探索 22 1.计算思维引导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之路 22 2.知识图谱概念下的模块化教学新思路 22 3.模块化教学改革经历的探索阶段 23 (二)模块化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目标 26 1.近期目标:形成职业能力矩阵,进行模块化分解,开展工单式模块化教学实践 26 2.中期目标:形成专业知识和技能图谱,建设面向产业新技术的优质系列教学资源 32 3.远期目标:构建模块化结构教师队伍和基于匹配理论的模块化教学教师支持体系 40 三、结果导向的工单教学设计:从底层建构,整体改革,真正实现价值 45 (一)为什么选择工单 46 1.以点带面,以工单连接专业群整体课程建设 46 2.打通“堵点”,打破教学改革中的“加法逻辑” 53 3.打破职业“天花板”,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53 4.围绕专业群探索课程思政:德技并修 54 5.模块化教学:构建适应未来产业的教学体系,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 54 (二)工单的具体实施逻辑:职业能力拆解—模块化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学生画像建设 55 1.基于AI职业能力分析模型的标准建设方法 56 2.基于课程技能矩阵的工单设计 63 3.基于“三驱动”的双师教学团队构建——以AI开发类为例 67 4.建立素质拓展(赋能课程)职业发展潜力分析模型 70 5.建立学生职业能力画像——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例 71 四、“从0到1”,工单式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82 (一)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全面实施了工单式模块化教学 83 1.“三阶段”贯穿工单式模块化教学 83 2.全面实施工单式模块化教学,取得系列教学成果 85 (二)建成工单式教学模块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 86 1.工单式教学模块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87 2.工单式教学模块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90 五、“从1到N”,工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93 (一)改革初期:教师倦怠情绪的缓解与调和 93 1.倦怠情绪的成因 93 2.将心比心,多重措施柔性引导,推动改革发展 94 (二)改革中期:调整“为改革而改革”的形式主义 95 1.形式主义的产生与蔓延 95 2.深入沟通建立顶层共识,校企合作优化工单内容 95 (三)改革发展与优化期:发现深层次问题,不断优化教学体系 96 1.职业能力的更新 96 2.教师团队的持续适应 96 3.工单系统的改进和创新 98 4.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98 (四)应用大模型提升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 98 (五)支撑模块化教学有效开展的相关机制与举措 100 1.建设“头部企业+生态”高水平产业学院,创新“微专业、深融通”育人模式 101 2.精于“镜像”转化,建设“四新”课程教学资源 101 3.开展工单式模块化教学,“云智融合”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 102 4.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打造一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03 5.汇聚龙头企业资源,建设一流“云智融合”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基地 103 6.“产、学、研、创、转、用”六位一体,建设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 104 7.建标准强服务,构建社会服务生态链 104 8.突破国际标准制订壁垒,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105 9.聚焦头部企业融入大生态,强化专业群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105 六、结论 107 (一)实施基于能力矩阵的模块化教学,教师因材施教能力普遍提高 107 (二)面向数字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工单式模块化教学改革前景广阔 108 附录 工单式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示例 111 (一)职业能力分析示例——AI应用开发专业 111 (二)工单实训方案示例——软件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综合实训方案 135 1.方案编制总体概述 135 2.综合实训总目标 135 3.综合实训课程一览表 140 4.分学期方案编制 141 (三)课程方案示例:素质拓展(赋能课程)职业发展潜力 168 1.课程总体概述 168 2.课程总目标 169 3.教学任务一览表 172 4.教案编制 173 (四)知识图谱课程设计示例 181 参考文献 18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