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修订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修订版)

  • 字数: 115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编者:刘智清//王锡婷|
  • 商品条码: 9787101171105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32开
  • 版次: 2
  • 页数: 8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3
定价:¥1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乡土中国》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指定书目。《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以学生为读者对象,结合教材四大学习任务和课标阅读要求,提供关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较为完整的阅读指导和参考资料,切实解决学生“如何读、读完以后做什么”的问题,是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实用手册。
作者简介
本书由北京市第二中学语文组编写。北京二中是教育部“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724年的清朝左翼宗学,先后更名为左翼八旗中学堂、京师公立第二中学校、北平市立第二中学、北京市立第二中学,1951年定名为北京市第二中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北京二中语文组秉承“务实求真、创新进取”的理念,开创了以阅读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驱动的专题教学之路,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北京二中语文组在教学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多次出自北京二中。
精彩导读
第一章 《乡土本色》 章节阅读指导 《乡土本色》作为《乡土中国》的第一章,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领性作用。“乡土”在这里指与城市、游牧部落相对的,与土地紧密相联的乡村。“本色”即事物的本来面目、性质或品质。“乡土本色”可以理解为“乡村的本质”“乡村的特点”。结合首段文字看,这里的“乡村”并非指某一个具体的乡村,而是指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作者在首段提出了全书的核心观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费孝通认为,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要从乡下人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起。中国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乡下人”(农民)才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农民以种地为生,靠泥土生活,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社会的结构特点又使农民与土地密不可分。从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而言,乡村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中国农民因现实的需要聚村而居。 聚村而居的居住方式产生了“地方性”的限制,使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孤立、隔膜,而村落内的人又彼此熟悉,构成了拥有独特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因时间而熟悉、因熟悉而信任、因规矩而自由的关系;人对自然物的认识也是从熟悉中获得的一种个别的经验性的认识。 基于对中国社会乡土性形成原因及影响的分析,作者在尾段对乡土社会的发展命运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在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乡土生活中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会逐渐产生弊端,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段落大意归纳 本章共十七个自然段。各段段意如下: 第一段: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第二段:我们的民族与土地分不开,既在土地上创造过光荣的历史,也受土地的束缚。 第三段:“土”在我们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土地不能流动,农民也很少流动。 第五段:农民黏着于土地,人口相对固定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第六段:即使因为繁衍迁移出去,农民依然会与土地保持密切关系。 第七段:不同聚居社区间是孤立和隔膜的。 第八段:中国农民大多聚村而居的特点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第九段: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 第十段:村落之间相对孤立、隔膜,乡土社会的生活富于地方性。 第十一段:地方性的限制使村中人彼此熟悉。乡土社会是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第十二段:受土地束缚的乡民,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 第十三段:在彼此熟悉的社会中,乡民拥有规矩带来的自由。 第十四段:乡土社会的信任源于对行为规矩的熟悉。 第十五段:生活在乡土中的人在漫长的时间中彼此熟悉。 第十六段:乡土社会中,人们熟悉彼此及生长环境中的事物,并从中获得个别性的认识。 第十七段:在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乡土社会养成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流弊。
目录
其人其作 作者小传/ 2 成书背景/ 4 学术价值/ 6 章节研读 第一章 《乡土本色》/ 12 第二章 《文字下乡》/ 16 第三章 《再论文字下乡》/ 21 第四章 《差序格局》/ 25 第五章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30 第六章 《家族》/ 35 第七章 《男女有别》/ 40 第八章 《礼治秩序》/ 45 第九章 《无讼》/ 49 第十章 《无为政治》/ 53 第十一章 《长老统治》/ 56 第十二章 《血缘和地缘》/ 60 第十三章 《名实的分离》/ 64 第十四章 《从欲望到需要》/ 69 重要概念梳理表/ 74 整本书思维导图/ 82 拓展阅读 《乡土本色》拓展阅读/ 84 《文字下乡》拓展阅读/ 88 《再论文字下乡》拓展阅读/ 96 《差序格局》拓展阅读/ 98 《家族》拓展阅读/ 103 《男女有别》拓展阅读/ 110 《无讼》拓展阅读/ 119 《无为政治》拓展阅读/ 121 学习任务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调查访问/ 124 任务设计宗旨/ 124 调查示例/ 125  中国乡村居住环境调查/ 125  中国乡村文化生活调查/ 129  中国乡村风俗调查/ 133  中国乡村管理情况调查/ 138 参考答案/ 14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