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邵武福医生(在闽北的那些日子1893-1932)

邵武福医生(在闽北的那些日子1893-1932)

  • 字数: 250
  • 出版社: 海峡文艺
  • 作者: 蔡幼群|编者:罗群荣|
  • 商品条码: 978755504101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通过收集、整 理耶鲁大学图书馆、原协和 大学图书馆、邵武等地档案 馆等各处的资料,再现了以 福益华医生为代表,包括和 约瑟、宓德蕴、宓德玉、多 查理、乐益文、方恩惠、姚 时雍、张垂绅、朱书田等人 在内的中美民间友好人士在 邵武行医、办学、兴业的生 动故事。不仅讲述了福益华 在邵武行医济世四十年的经 历,也描绘出晚清至民国这 一历史阶段邵武的历史人文 、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深 化我们关于邵武的认知。
作者简介
蔡幼群,1959年3月出生,泉州人。原邵武市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邵武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近年潜心研究邵武近代史,出版《邵武老区100年》《邵武民国纪事》《邵武剿匪纪实》等专著。
精彩导读
应聘的“福医生” 1891年,美国纽黑文市 ,耶鲁大学正静静诉说着它 的故事。这所学府容纳了 1956名学生,下设耶鲁学 院、科学学院、哲学与艺术 学院、法学院、神学院、美 术学院以及医学院。其中医 学院的规模最小,仅有74名 学生,每年毕业人数不过20 多人。 医学院的主楼是一座典 型的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 塔直插云霄,拉丁十字平面 布局规整,竖向线条赋予建 筑挺拔之感,彩色玻璃窗在 阳光照耀下投射出斑斓光影 ,外立面上精美的雕刻,更 是让人一靠近,便心生对学 术的敬畏。深褐色砖石外墙 爬满常春藤,像是岁月为它 披上的绿衣。宽敞的走廊两 侧,陈列着医学史上重要人 物的画像和经典案例,仿佛 在无声地讲述着医学发展的 漫长历程。就在这里,一位 年轻人,仅用2年时间就修 完3年课程,顺利斩获医学 博士学位。 他,就是爱德华·布里斯 ,时年26岁,来自马萨诸塞 州北部海岸的新伯利港。此 刻,他头戴方形博士帽,身 着黑色博士袍,意气风发地 走出主教学楼,周身洋溢着 青春与自信。此前在院长办 公室,身为他导师的医学院 院长,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 ,告知他已被推荐到康涅狄 格州政府任职。然而,这份 在世人看似前途无量的公职 ,并非爱德华的理想归宿。 爱德华成长于一个充满 爱与温暖的家庭,他是查尔 斯·亨利·布里斯和爱米莉· 里德斯顿·布里斯的长子。8 个月大时,他险些因猩红热 夭折,是教会医院的医生将 他从生死边缘拉回。他的父 母慈爱而不溺爱,家中7个
目录
开头的话 应聘的“福医生” 两个布里斯医生 热情的林牧师 中文名字福益华 在福州圣教医院 闽江的处女行 走过石牌坊 骑骡子的两个美国小伙 中文老师“石先生” 东关的男“接生婆” 水晶山与灵杰塔 孤老巷与福音堂 为麻风病人走访中医世家 知县高大人 民办的“寄信局” 曾金基真名叫冯金祺 东关教堂和医院 庚子年的“教民”矛盾 罗星港的女教师 带着“马娘”回邵武 最早中学——汉美书院 乐德女子中学 见证岁月交织的协和楼 二十都是一篇美丽的长篇小说 贝丝和小爱德华的邵武记忆 小鼓岭乌石坪 最初的奶牛场 牛奶事业的开拓者 养牛的“大男孩” 福益华与牛瘟的艰苦较量 农林试验场 北门圣教医院 点亮山城的电力传奇 1922年邵武的美国来客 史上最大的洪水 邵武自来水厂 中国“事工” 南北军“拉锯战” 仲泉医院 樵川中学 中华基督教闽北大会 兵匪一家 红军真的来了 余绪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