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经济四本套-失去的三十年+低欲望社会+银发经济学+随波逐流

日本经济四本套-失去的三十年+低欲望社会+银发经济学+随波逐流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伊丹敬之
  • 商品条码: HZ2025131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其他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2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 自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长期经济低迷,即“失去的25年”,其根本原因是日本国民对老年生活和未来感到不安,从而消费意愿不高。尽管被寄予厚望的“安倍经济学”推出了各种经济政策,但都未能激活日本经济。这表明传统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济于事,为了消除目前的状况,政府与个人都必须做出大的调整,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的解决办法。 《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经济史》 作者亲历了日本战后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在大藏省的工作经历让他能够亲身经历其间日本经济运行的过程。同时,作为学者,作者见证了日本平成时代(1989年至2019年)的三十年间日本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败。 2019年是平成时代结束的那一年,也是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二十九年。安倍经济学虽然起初被寄予厚望,但积重难返,日本经济本质上没有丝毫的改变,而作者提出的“失去的三十年”基本上可以为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盖棺定论。 在经历了广场协议后的盲目贬值、激进的货币政策与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后,终于,有经济政策连续性的日本政府出现了,但此时的日本却又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制造业、高新产业凋敝等问题。 与美国的贸易战、汇率战,以及少子化、老龄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制造业空心化,都是日本经历过的,也是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正在和可能将要面对的。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是不是我们未来的写照?我们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银发经济学:老龄时代的商业机会》 长寿经济(senior economy)概念是近年来兴起的,它不同于老龄化经济,因为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大大加长,在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享受百岁人生的时代,越来越多人的并不认为长寿等于老龄,虽然面对着衰老与退休后的收入减少等问题,但是人们还是需要享受自己的人生,不愿意自己被当做需要照顾垂垂老矣的老人。而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则是长寿经济的根本驱动力。 随着人口减少的推进,日本在持续刷新65岁以上居民人口比例的记录。“老龄化率”在世界前列,并与此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但是在问题的另一面,如果解决长寿者面对的各种问题,则老龄化社会仍会孕育着巨大商机与经济发展机会。 本书源于作者对于长寿经济与长寿单身经济的两篇报告,作者作为一名80岁的知名长寿企业顾问,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讲述长寿经济的产业机会,还有长寿者如何通过拥抱新的观念,使用新的商业服务,来享受人生直至生命的尽头。 本书作者在开篇调侃到,日本是一个“问题先进国”,在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问题上,总是遥遥领先世界,老龄化、少子化、年轻人与老年人低欲望等问题都是先在日本出现后,才在世界各地陆续出现。因此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于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 《随波逐流:日本企业与失去的三十年》 一部基于统计数据,从经营角度分析的日本企业50年历史。 “企业不增长,经济增长便无从谈起” 本书认为以往对于失去的三十年的批判都集中在宏观经济与政策上,但是实现一国经济增长的根基始终应当是企业。作者认为日本企业浪费了过去三十年,从现实数据来看,当下日本的大中企业的分红比例居然超过了设备投资比例,日本企业在现实的经济低迷中畏缩不前,随波逐流。而在经营管理思想上,日本盲目追求美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忘记了自身优秀的人本主义的经营思想,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居然成为了“忘记该如何唱歌的金丝雀”。 同时作者也回顾了几十年来日本经济发展与日本企业的变化,将过去五十年分为四个时期,并分别讨论了这四个时期的经济环境与日本企业的表现。 1975年-1990年(平稳增长期到泡沫崩溃前夜) 1991年-2001年(泡沫崩溃后与日本银行体系的重组) 2002年-2008年(银行体系重组后,到次贷危机) 2009年-2021年(次贷危机之后的日本企业中期回复) 作者梳理了这四个阶段中日本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检讨了日本企业为何会沦落到不去投资,不敢冒险,过分追求股东权益的“不思进取”的状态。 在宏观经济影响之外,作者认为美国的股东激进主义思想与股东主权论等思想,也让日本企业在漫长的三十年低迷中迷失了自己。他提出日本特有的经营思路就是员工主权思想与人本主义,而抛弃了这些思想,也是日本企业迷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以基恩士为例,探讨了员工主权理论与人本主义在今日日本的回归。体系的重组) 2002年-2008年(银行体系重组后,到次贷危机) 2009年-2021年(次贷危机之后的日本企业中期回复) 作者梳理了这四个阶段中日本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检讨了日本企业为何会沦落到不去投资,不敢冒险,过分追求股东权益的“不思进取”的状态。 在宏观经济影响之外,作者认为美国的股东激进主义思想与股东主权论等思想,也让日本企业在漫长的三十年低迷中迷失了自己。他提出日本特有的经营思路就是员工主权思想与人本主义,而抛弃了这些思想,也是日本企业迷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以基恩士为例,探讨了员工主权理论与人本主义在今日日本的回归。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