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恭亲王奕訢
出版社: 人民文学
作者: 董守义
商品条码: 9787020192410
适读年龄: 12+
版次: 0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0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爱新觉罗·奕?(1833-1898),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外交家,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道光帝死后,根据其遗诏被封为恭亲王。从咸丰三年(1853)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奕?一直处在清廷权力中心,主持军机处,执掌国家军政大计。他精通洋务,在世界工业化浪潮涌入之时大力推动国内发展军工等重工业,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大臣,制定了以“自强”为目标的一系列治国纲领和方针政策。他建议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西人称之为“(清)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本书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考察人物生平及政治成就,行文清通畅达,评述细密详实,是一部宏伟而又严谨的近代人物大传。
作者简介
董守义,历史学教授。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1978年考取研究生,后获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1992年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国务院特贴。2000年评为第二届沈阳市优秀专家。主要著作有《清代留学运动史》《恭亲王奕訢大传》《晚清巨人李鸿章》等。主编《社会发展文库》(十二册)、《辽河文化丛书》(十二册),联合主编《清代全史》(第九卷)等。
精彩导读
第五章 平分最高统治的大权 一、恳请回銮,备受猜忌 以善于知人而著称的曾国藩在咸丰十年(1860)就评论说:“恭亲王之贤,吾亦屡见之而熟闻之,然其举止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若驻京太久,圣驾远离,恐日久亦难尽惬人心。” 这时的曾国藩正在皖南战场,在他因丁忧而回籍之前是否见到过奕?,我们不得而知。从这段评论看,他认为奕?是聪明的,但对其“多谋多改”则表示担心,担心的原因是奕?远离皇帝,恐日久生隙。曾国藩可谓对君主专制制度以及咸丰朝的政治内幕知之颇深,后来的历史证明曾国藩完全言中了。 奕?也注意到远离皇帝可能造成的后果。就在签订和约,英法陆续退兵的时候,曾率先要求咸丰帝回銮。九月二十六日(11月8日),他与桂良、文祥和胜保联名奏道,自从皇帝驻跸木兰,“迄今五旬,五中依恋,梦寐难忘”,为了皇上龙体健康,为了京内人心安定,也为了天下人心安定,他们请咸丰帝早定回銮日期,离开塞外苦寒之地。 二十九日(11月11日),这封奏折传到咸丰帝前,咸丰帝朱批:“览奏具见悃忱,惟此时尚早,况胜保系带兵大员,抚局亦不应干涉。”不但不接受奕?等人的请求,而且对胜保参与此事表示不满。 但这个批示当日不可能到京,所以奕?在未见批示的情况下,又会同在京所有王大臣集体请求皇帝回銮。 奕?此时对促成回銮特别心切。三十日(11月12日),在未见到上述两折的批示的情况下,他又单独奏请咸丰帝回銮,并保证说:“为今之计,惟有仰恳圣驾回銮,俾臣得早抒依恋之忱,将来如果示以诚信,该夷即明春来京,亦决不致别启争端。”奕?把回銮问题与对英法的认识问题联系起来。 很快就看到了热河方面由载垣、肃顺等人拟定的廷寄,对于奕?与王大臣的集体请求全行驳斥,理由是如果皇帝回銮,夷人可能再来挟制。 一方面要求皇帝回銮,认为英法不会再有反复;另一方面拒绝回銮要求,恐怕英法再次威胁。京热双方对于英法在华力量今后动向的估计,相去甚远。留京王大臣通过亲自观察体验,多数支持奕?的观点,认为洋人来华专为通商牟利,目前已遂所欲,不至再有反复。热河方面却不论北京方面怎样解释,硬是不相信英法能够相安无事,他们对英法保持着深深的疑虑。咸丰帝反复谕令奕?向英法言明将“亲递国书”的要求作为罢论,指责奕?没有将拒收国书和公使驻京所带人数说妥,又嗔怪奕?在京与“夷酋”会见,等等。 奕?对这些后来赶到的焦祐瀛,另加数名军机章京,而把大部分朝臣置于中外冲突的炮火锋镝之中。这些被留京师的官员们,不能不产生一点被遗弃感。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奕?的苦衷,而对热河方面因远离中外交涉实际,不顾大局而作出的吹毛求疵的指责表示不满,纷纷站在奕?一边,催请皇帝回銮。这些人把矛头指向咸丰帝周围的权臣。 他们认为,“上在木兰,政一出于怡、郑二邸及肃顺”,咸丰帝是被这几个权臣控制着,而这几个权臣不让皇帝回銮北京,完全是出于“挟天子而令诸侯”、独揽大权的私心。手握京畿重兵的胜保虽然屡次遭到热河对他参与议政的训斥,仍然锋芒毕露地直指肃顺集团,他说:“我皇上仁明英武,奈何曲徇数人自便之私,而不慰亿万来苏之望乎?”敦请咸丰帝于年内回銮。胜保的折子全文千余字,洋溢着对皇帝的忠爱之意,被士大夫称赞为“近年有数文字”。此外,还有许多官员或联衔,或专折,请求回銮,咸丰帝仍一概拒绝。因此士大夫之间对肃顺等权臣不满日深,纷纷叹道:“主上虽明,无如内臣营私自便,粉饰太平,以致大局决裂如此,深堪痛恨。” 无形之中,肃顺等人因阻止回銮而降低了威信;反之,奕?则因强烈要求回銮而增强了威信。肃顺等以为拒绝回銮,可以收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功,却不料造成了如此结果,这是他始料不及的。薛福成记载说:咸丰帝在热河呕血便泄,而肃顺等人仍如在京之日经常引导他围猎和观剧,和议刚成,即召京师升平署人员到热河行在唱戏,使咸丰帝乐不思蜀。而肃顺本人也建筑私寓作久居热河计。这样,怡、郑二王和肃顺就成了引导皇帝大兴土木,娱情声色,不顾社稷的权奸集团,奕?反对皇帝久居热河就具有回护王权,努力使皇帝摆脱权奸控制的正义性。 当然,在京的王大臣并没有都成为奕?的同情者。例如,吏部尚书陈孚恩上疏的内容是,如果圣驾日久在外,“当有甚于八月八日之事者”。八月八日之事是皇帝仓皇出逃,甚于此事者暗示将有失位的危险。据记载,咸丰帝见到此折,“上怒,有旨诘责”。其实是做作,咸丰帝心里应该明白,这封奏折的锋芒是指向奕?的。 咸丰十一年的元旦,咸丰帝是在热河行宫度过的。尽管肃顺等人努力粉饰太平,铺张仪典,但比起往年在京过年仍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使咸丰帝伤心了。 初二日(1861年2月11日),咸丰帝毅然决定二月十三日回銮。后来又修正为二月十三日在热河启銮,十九日还至京城,三月初二日再由北京启銮,初六日抵达东陵谒祖,十四日重新回热河避暑山庄。从这个部署看,咸丰帝仍是不敢长住北京,恐怕洋人再来找麻烦。 但毕竟皇帝作一下回京的表示,可以向全国臣民宣告非常时期已经过去,有利于稳定大局。所以奕?在京布置各部司紧张地赶办回銮准备事宜。 京城听到这个消息后,以“回銮在即,闾巷欢然”,沉浸在几个月来所未有的热烈气氛中。可是,过了几天,人们见皇帝“仍驻跸山庄,未免失望”。 奕?于二月初十日(3月20日),向咸丰帝报告英法两国公使卜鲁斯和布尔布隆分别由天津起程,按照条约赴京常驻,并不带兵。他安排届期由桂良带领恒祺、崇纶督率有关司员接待,而自己则准备带领留京主要官员赶赴密云县“恭迎圣驾”。在他看来皇帝回銮和外使驻京这两件事可以并行不悖,甚至由此可以造成一个中外倾心合好的新气象,这对稳定大局,推动已定的治国方略不是很有利吗? 没想到,咸丰帝见到这份折片十分反感,立即通知他“回銮改期”,后又说:“暂缓回銮,俟秋间再降谕旨。” 这次的推迟可太远了,有半年之遥。奕?明白,这意味着咸丰帝及其周围的肃顺集团对于进驻北京的英法使团仍不能开诚相待。联系到议和之后兄弟之间的种种不协调,奕?深感兄弟之间已经隔膜太深,他需要见到哥哥咸丰皇帝,向他一吐胸中闷气,解释存在于他们之间的误会,辩白一些谣诼风传,还要面诉手足依恋之情。他对阻挠他们兄弟相见的肃顺等人充满着痛恨,他企图冲破这种阻挠。 大约在二月下旬,奕?收到七弟奕譞寄自热河的一封手书及馈送给他的一匹青马。在回信中,他告诉七弟,已经为咸丰帝派去栾太医疗疾,并日夜都为咸丰帝早日恢复健康而“心祷”,顺便诉说京中情形:“都中自英法两国公使驻京之后,幸均安谧如常。”最后他要求七弟随时提供热河的情报,掌握行在的动态。 咸丰帝的病情仍是时好时坏,京中多次谣传“帝躬濒危”。奕?在三月初,要求奔赴行在看望四兄,同时请求赴行在“请安”的还有文祥。 肃顺等人唯恐奕?与咸丰帝面述衷曲,消除隔阂,因此又在咸丰帝前进谗言,说奕?联合洋人挟制朝廷,而且权力太大,必须预防。而惇亲王这时从北京回到热河,竟然也说奕?有反意。惇亲王奕誴是个没有政治头脑的人,“然性忌,对昆弟亦然”。他的话本是无稽之谈,但因符合咸丰帝的疑忌心,所以发生了作用。三月初七日(4月16日),咸丰帝特谕奕?,告知为恐见面伤感,对身体恢复不利,要奕?和文祥不要来热河。这是既不愿见面,也不愿听他当面陈述意见的表示,奕?和文祥都受到了冷落。 这以后,奕?便不再要求回銮,也不愿再过多地献替兴革,对分担给他的外事工作也经常缩手缩脚。他害怕来自皇帝及其权臣们的猜忌,对此也感到心寒。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竞争皇帝的宝座 一、道光皇帝的宠儿 二、上书房里文武双全的学生 三、大贵族桂良的高婿 四、咸丰帝奕詝的帝位竞争者 第二章 服从命运的安排 一、“今日之协力非昔日之协力也” ——调整兄弟关系 二、“承恩弼直抒愚诚” ——第一次出任军机大臣 三、“上责礼仪疏略” ——第一次遭罢黜 四、“帝子才华旧著声” ——重回上书房读书 五、“扫除氛祲奠皇州” ——关心御侮大业 第三章 挽救帝国的危机 一、静观事变,败军之际膺重寄 二、阻遏联军,坚持先退兵后释俘 三、送还人质,决定无条件投降 四、谈判细节,力争英法早日退兵 五、应付沙俄,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第四章 发起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一、克服摩擦,站稳脚跟 二、统筹全局,首倡“自强” 三、主持新政,创立总署 四、落实条约,对外开放 五、借师助剿,议订原则 第五章 平分最高统治的大权 一、恳请回銮,备受猜忌 二、未列顾命,等待时机 三、密谋政变,一举成功 四、稳定大局,不肆株连 五、“垂帘”“议政”,联合掌权 第六章 建立“议政王”的功业 一、首批智囊团的组成和作用 二、平反冤狱所带动的人才选拔 三、汉族地主武装的进一步重用 四、第一次京察前后的吏治整顿 五、“外敦信睦,隐示羁縻”外交路线的实施 六、第一批外国武器的引进与拒绝 七、第一份近代化练兵计划的实施与推广 八、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的购置与遣散 九、第一所近代学校的开办与推广 十、“借师助剿”的实施与停止 十一、江南底定与战略转移 第七章 二遭严谴 一、“联合主政”破裂 二、破裂根源 三、“议政王”号被削 第八章 推出“自强”的第二目标 一、廓清中原:运筹帷幄与依恃近代武器 二、第一次派遣考察团了解西方 三、冲击波:推出“自强”第二目标 四、第一次开展教育大辩论 五、第一次派遣巡回大使团 六、“修约”:要近代化,更要独立自主 七、幕后操纵:诛杀宠监安德海 八、教案问题:有限的让步 九、七弟密折:来自手足的政治攻击 十、第一次组织工业化大辩论 第九章 三遭严谴与再佐新皇 一、同治帝大婚亲政,恭亲王三遭严谴 二、草率议结台湾问题 三、同治帝纵欲驾崩,恭亲王再佐新皇 第十章 决策内政外交的大计 一、近代化道路的总体设想 二、国防建设:“海防”与“塞防”兼顾 三、信息手段近代化初议 四、棘手的“马嘉里案”交涉 五、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六、二批智囊团的构成及内部关系 七、坚持主权,拓宽大机器生产领域 八、改革遇到了阻力 九、版图交涉与筹建海防 十、铁路与留学:平生豪气消磨尽 十一、越南和朝鲜:中华文化圈上的重要环节 十二、电报和铜政:防止利权外流 第十一章 四遭罢黜与十年赋闲 一、被迫言战 二、替罪羔羊 三、太后宿怨 四、闲散亲王 第十二章 重返政治舞台 一、甲午战争之际 二、归还辽东前后 三、戊戌变法之前 第十三章 总结 一、亲王风范 二、实用主义典型 三、身后评价 附恭亲王奕?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再版后记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