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宝红色印记

东宝红色印记

  • 字数: 208
  • 出版社: 中国文史
  • 作者: 编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荆门市东宝区委员会|
  • 商品条码: 978752055037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东宝红色印记》由荆门市东宝区政协统筹编撰,是一本反映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境内革命斗争的历史资料。 本书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件、革命遗址,记录了荆门市东宝区早期的革命组织、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部分革命同志(指战员)、中共地下党员以及唇齿相依的积极分子、堡垒户和热爱美好家园的革命群众的光荣事迹。 全书歌颂了他们不甘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不甘忍受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常人难以承受的极度恶劣环境下,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旨在激励全区人民的革命热情,坚定全区人民的革命理想和意志,在中共东宝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把东宝区建设成为人民幸福的乐园。
精彩导读
中共荆门党组织的创建 一、马克思主义的早期 传播 20世纪初,接踵而至的 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 和“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知 识分子、先进青年的觉醒,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荆门地 区的传播,开启了荆门红色 革命征程。荆门城关地区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始于龙泉中 学,主要在龙泉中学进步师 生中进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一些 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反 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 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9月第二期更名为 《新青年》)为标志,其主 要内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反对 文言文。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向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展 开了全面宣战,引进并提出 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主张。 这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唤 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 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 了一次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 礼,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正当新文化运动如火如 荼之时,1917年11月7日俄 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列宁 领导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 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简称“苏俄”。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它指明了中国 革命的方向,促进了更多知 识分子的觉醒,从而推动他 们去探索社会主义学说和社 会主义道路,关心国家和民 族的前途、命运。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 动”在北京爆发。随后,全 国20多个省的100多座大中 城市掀起工人罢工、商人罢
目录
中共荆门党组织的创建 荆门革命先驱——胡孟平 中共荆门第一个党小组 大瓦屋:中共三个县(工)委驻地 百子堂:中共秘密联络站 曾志急赴栗溪传情报 刘文轩资助转移中共地下联络站 陈少敏主持组建中南独立旅第十五团 花子岭十七烈士墓 荆门县的苏区 军民合作饭店与曾志 高家畈农民暴动 火红高家畈 义军血染天星寨 钱家河革命遗址 钱家河革命遗址的背景 钱家河周边的革命 钱家河会议的影响 北山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 廖学道遇难时的革命斗争背景 荆南宜工委书记廖学道遇难始末 红九师在仙居 红九师一部血战伏隆砦 华阳村革命标语 一座千年古刹的悲壮故事 血染尹家湾 三战八角庙 夜袭东宝山 荆门全境解放 真诚的战友 北山坚持斗争的基本经验 红旗永远插在北山上 忆叶云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