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出土文献与《国语》新证

出土文献与《国语》新证

  • 字数: 298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李聪 著
  • 商品条码: 9787573216717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16开
  • 版次: 1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语》凡二十一卷,记八国之“语”,其文“宏衍精洁”,对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而言都具有极重要的研究意义。本书即期望按照王国维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检验补充“纸上之新材料”。将出土文献这类新材料与传统的校勘考订方法相结合以校订、解读《国语》文本。本书校释了几十余例《国语》字词,文中还对学界以往利用出土文献校读《国语》的二十余例可信意见予以补充说明。在校勘文本的基础上,本书搜集、整理了清华简《越公其事》、慈利楚简《吴语》等出土文献材料中可与《国语》对读的语句、段落,并依据此类材料分析今本《国语》编纂与成书的过程。
作者简介
李聰,男,漢族,1990年11月出生,山東青島人,歷史學博士。2017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2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21至2023年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23年入職河北大學。研究領域爲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學。先後在《中國史研究》《文獻》《出土文獻》《古漢語研究》《語言研究》等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上海市社科規劃年度課題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各一項。
目录
序 凡 例 緒 論 一、學術史回顧 二、先秦兩漢出土文獻對於《國語》文本校勘與解讀的重要作用 三、研究對象與研究内容 第一章 利用出土文獻校釋《國語》文本 第一節 校正訛字 1.甚好仁而强/信仁以爲親/仁所以行也,信所以守也 2.夫二國士 3.使夫人怒也 4.諄趙鞅之故 5.纂修其身/欲修先王之緒 6.吾秉君以殺太子 7.兼受而介福 8.畏黷敬也 9.去而厚惡,惡不可重 第二節 闡明詞義 1.蔑天命/蔑卜筮 2.復言 3.臣不心競 4.是知天咫,安知民則/神狎民則 5.拘夏 6.死生因天地之刑 7.承序 8.德音 9.賓享 10.寔式靈之 11.服兵擐甲 12.鮮其繼/鮮民財 13.若民煩,可教訓 第三節 因聲求義 1.民疾其態 2.齒牙爲猾/猾其中/滑夫二川之神 3.糾虔天刑 4.教不肅而成 5.樹德於民以除之 6.民旁有慝 7.審固 8.不式諸戎、狄、楚、秦 9.暱於權 10.不更厥貞 11.今晋寡德而安俘女 12.擊菒除田 13.囷鹿空虚 14.味一無果 15.主楚怨 第四節 鉤沉古義 1.曾孫 2.男女相及 3.狃中軍之司馬 4.日完 5.子女 6.踰 7.反 8.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 第二章 衍生性文本生成過程中的誤抄與誤改:利用出土文獻材料考辨《國語》異文 第一節 因襲、同源:考察《國語》異文材料的兩個維度 第二節 考釋性的轉録方式與《國語》異文的生成 一、誤識字形 二、混淆正文與注文 三、不明詞義與語法 第三節 衍生性文本的誤改與文本的曲解、失序 第三章 利用出土文獻校釋《國語》所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節 避免不恰當的趨同與立異 第二節 文本校釋的前提:正確理解出土文獻中的字形與辭例 第四章 出土文獻視域下的《國語》文本編纂與生成 第一節 文本未定之時:慈利楚簡與《國語·吴語》文本的生成 一、由“章”到“篇”的過渡形態:慈利簡《吴語》與今本《吴語》内容、分章的差異 二、編選與删改:慈利簡所見《吴語》佚文 三、單篇流傳亦或全帙編定:《國語》的成書過程 第二節 文本的捃摭與整合:清華簡《越公其事》與《國語》文本的編纂 一、改編與重構:《越公其事》與《國語》叙事立場的差異 二、捃摭與雜糅:清華簡《越公其事》與《國語》的同文文本 第三節 文本的衍生:馬王堆漢墓帛書與《國語·越語下》 第五章 出土文獻中所見《國語》異文材料的整理 第一節 慈利楚簡《吴語》篇 第二節 清華簡《越公其事》 第三節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四種 第四節 棗紙簡《齊桓公自莒返于齊》 結 語 參考文獻 後 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