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个人信息权

论个人信息权

  • 字数: 155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林传琳
  • 商品条码: 978752440343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17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个人信息之上是否存在一项抽象的权利,是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个人信息统称为“权益”而非“权利”,回避了个人信息上的权利属性问题。在《民法典(征求意见稿)》中曾明确使用“个人信息权”一词,而后被改为“个人信息保护”。之所以呼吁个人信息权利化,是因为权利在实践中具有绝对性,意味着利益与权利对抗时会处于下风。本书立足于新兴权利论与权益区分论,从“概念构造论”和“本体构造论”两个维度建构个人信息权。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三、概念限定及术语规范 四、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章个人信息权何以成为新型(兴)权利 一、何谓“新型权利” 二、新型权利证成的两种模型 三、个人信息权的新型权利证成 第二章权利还是权益:基于权益区分论的回应 一、权益区分论的域外发展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权益” 三、对个人信息权益论的质疑 第三章个人信息权的属性嬗变 一、个人信息权的理念嬗变:从知情同意到正当必要 二、个人信息权的内涵重构 第四章个人信息权的构造 一、个人信息权的权利主体 二、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客体 三、个人信息权的权利范式 第五章个人信息权的主要权能 一、知情决定权 二、可携权 三、更正权 四、删除权 第六章个人信息权与人格权编的兼容 一、个人信息权适用中的利益衡量 二、个人信息权与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兼容 三、个人信息权的适用路径 第七章个人信息权的侵权法保护 一、侵权法保护与人格权法保护的差异性 二、个人信息权在侵权法中的适用困境与完善 三、个人信息侵权的群体性诉讼 第八章个人信息权的公法保护 一、个人信息权公法保护的必要性 二、个人信息权的宪法确认 三、预防原则的引入证成 四、引入预防原则的实现构想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