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智能传播时代全媒体素养
字数: 180
出版社: 北京师大
作者: 周敏 郅慧 赵秀丽
商品条码: 9787303303236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页数: 170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社交机器人、VR/AR、深度伪造等应用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化网络中,促使当代传播环境呈现智能化趋向。智能传播正在逐步解构与重塑大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交往环境,推动着传播从固化的生活场域转变为泛在式的媒介景观。随着媒介生产权力的下放,在去中心化的传播范式下生产与传播双元主体化,社交与分享发展成为传播驱动力。能传播通过对信息、关系、情感的汇集,促使大众摆脱了现实自我的束缚,在某种意义上建构出超脱于现实存在的新型景观世界。 与传统媒体社会不同的是,智能传播时代全媒体素养的主体、客体、能力组成以及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智能传播时代形成的是以群体为对象的分众化传播格局,“人人皆媒”“万物皆媒”使得媒体格局异常复杂,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本群体的传播方式,还需了解其他不同机构和群体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其次,GGC、UGC、MGC等多元内容生产格局也促使学生要不断地了解新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样态,养成理性、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完全被媒介和信息所左右,形成媒介或社交依赖。最后,后真相、信息茧房、深度伪造、社交机器人等现象和技术可能窄化个体视野,社群易产生极化,不仅给社会治理带来困难,也让个体处于一种丧失“真相”与“真理”的局面,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正当其时。 因此,传统媒介素养教育需在守正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将智能传播中的传播要素纳入考量,使学生理解媒介内容生产的结构、关系以及具体行为,解放学生的思维,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形成立足于当下且更具时代特色的新型媒介素养教育。本教材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通识类教材,主要面向全国范围内与新闻传播学相关的本科生群体。
作者简介
\"周敏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策略与效果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风险传播、健康传播与新媒体研究等。 郅慧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风险传播、健康传播。 赵秀丽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风险传播、健康传播。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智能传播时代的全媒体素养 第一节 智能传播对媒介生态的影响 智能传播对媒介 生态的影响 智能传播是指将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反馈和自我进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信息生产与流通中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智能传播时代,以大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元素的人工智能技术所催生的各种新媒介,正在对媒介生态产生颠覆性影响。从5W传播模式来看,传播者端有社交机器人、虚拟数字人等的应用;传播渠道方面,算法推荐与社交机器人正在成为网络空间信息扩散的重要方式;传播内容端方面,深度伪造、机器写作乃至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都呈现左右社会舆论走向的趋势。智能传播时代,从传播者到内容生产,再到信息渠道和信息接收,传播链条的变化正逐渐影响到传播效果层面,进而改变传播格局。 首先,在传播主体上,正发生从以人为主到人机协同再到机器为主的变化过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了计算机和其程序类似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在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加持下,我们见证了全新类型的机器诞生:它们不仅自动化程度极高,而且能够自我反馈和自我进化,这些机器在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大放异彩。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和社交媒体时代,人类无疑是传播过程中的主角,技术则作为其坚实的后盾。信息的产生,离不开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深入应用,打破了人类在传播过程中的垄断地位。如今,虚拟数字人和社交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已经以传播主体的身份,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过程,形成了一种人机协同,甚至机器主导的传播新生态。张洪忠,任吴炯,斗维红:《人工智能技术视角下的国际传播新特征分析》,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 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虚拟世界中,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和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具有外貌特征、表演能力和交互能力等人类特征的复合体。赵子忠,徐琦,胡亦晨:《AI技术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局限与拓展——以虚拟偶像为例》,载《中国传媒科技》,2023(06)。目前主要可分为虚拟偶像(洛天依、柳夜熙等)、虚拟主播(央视网小C、新华社小诤、人民日报果果、湖南卫视小漾等)和虚拟员工(百信银行AIYA、哈尔滨啤酒哈酱、OPPO小布等)三类。郭全中:《虚拟数字人发展的现状、关键与未来》,载《新闻与写作》,2022(07)。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8661亿元和1208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与商业趋势研究报告》,20230331。虚拟数字人开始强势介入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 社交机器人是指社交媒体上由自动化程序操纵的账户。这些账户可以基于特定的脚本模仿人类的行为并介入公众讨论,进行内容生产与扩散。此外,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互相关注等与他人互动的方式进行自我推广,以构建看似真实的社交网络师文,陈昌凤:《社交机器人在新闻扩散中的角色和行为模式研究——基于〈纽约时报〉“修例”风波报道在Twitter上扩散的分析》,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05)。,以期实现影响公众观点的目的。此前研究证明,在活跃的推特(Twitter)账户中,社交机器人约占9%至15%。同时,社交机器人相比普通用户会更加活跃,在带有超链接的推文中,甚至有高达66%疑似由社交机器人账号发布。社交网络呈现出人机协同乃至以机器为主的新生态。 其次,在传播渠道上,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推荐机制正在瓦解传统把关人机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传播渠道中主流媒体的主导分发作用正在逐渐减弱。早在2015年,就有学者指出传统媒介要警惕“渠道失灵”问题,即在过去传统媒体垄断传统的受众信息获取渠道,而当下智能传播时代,信息抵达受众需要两个把关门槛:一是被系统推荐,即算法的作用;二是被用户选中,即用户的作用。算法推荐模式正在逐步瓦解媒体机构的传统把关人权力,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也在逐步丧失。 算法推荐是指基于每个用户内容消费的行为数据、个体属性数据与社交关系数据等进行大数据计算与分析,实现精准的“用户画像”,并以此推荐用户最喜闻乐见的内容。张志安,汤敏:《论算法推荐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载《社会科学战线》,2018(10)。其类型包括基于内容的、基于行为的、基于语义的等数种常用的和数十种在用的算法。其以“用户”为本的点对点信息传输,在“量身定制”中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和实时化的信息分发方式,正在逐步瓦解过去传统媒体以“媒体”为中心,以统一渠道向受众发布同质性信息的分发形式。虽然算法推荐技术有利于提高用户获取新闻的效率,但目前也有多名学者强调随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成为主导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个人接受信息的“窄化”“茧房化”。而在群体层面上,由算法所推送的新闻在发现大多数人需要的信息的同时,也会忽略受众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将边缘性的与非消费的用户排除在外。尽管如此,算法推荐技术目前正在全球普及开来,成为每个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最后,在传播内容上,多模态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深度伪造的真假混合成为传播新特点。多模态指多种模态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信息的生产传播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传播效率的提高。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到第四代,我们见证了媒介内容形态的演变,从最初的语音、文字,到图片,再到现在的视频。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播内容的信息表现方式,从单一形态向多模态转变。其中,包括了一些负面的应用,如深度伪造技术,也开始走向大众。 相比于单一的内容形态,多媒体和智能媒体生产的多模态信息,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媒介体验。例如,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场景化社交中,肢体动作、表情符号等非语言形态的信息,不仅丰富了传播内容的含义,也使得传播更加生动和立体。VR报道并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场景展示,它在全景中融入了文字介绍、高清图集、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样化表达,使用户不仅能够身临其境,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此外,新兴的旨在构建一个超越现实世界的、更高维度新型世界的元宇宙理念,也是未来智能传播的发展方向之一,为传播内容的多模态升级带来新变化。 深度合成技术是指利用以深度学习、虚拟现实为代表的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的技术。深度伪造技术是深度合成技术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指的是深度合成技术的负面化应用,其初衷并非“揭示”,而是“误导”,是通过“伪造”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场景以欺骗、诱导公众为目的的一种技术。自2017年伴随深度伪造色情视频的出现,通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其已开始以多种形式进入受众视野,生成了许多真假混合、让人难辨真伪的信息内容。 另外,从“媒介化”与“深度媒介化”的概念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在进一步推进媒介下沉为整个社会“操作系统”的进程。在过去十多年中,“媒介化”成了全球传播学领域的一个核心理论概念。这一概念描绘了媒介如何逐步塑造和构造社会的过程,它聚焦于各种媒介技术所开启的新型社会行为模式和社交关系。正如麦克卢汉所指出的,媒介对人类的联合、行动的规模和形式起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而“深度媒介化”概念则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元媒介所带来的新型传播关系,它预示着整个社会结构将被重新构建。这一概念的核心区别于传统的“媒介化”理论,它突出显示了以互联和智能算法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结构力量,其作用方式与过去的任何一种媒介都截然不同。数字媒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社会的“操作系统”。从“媒介化”到“深度媒介化”的转变,见证了智能传播技术引发的传播革命,这场革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改变了社会的基本形态。传播不再仅仅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功能部分,而是成了塑造整个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推动“深度媒介化”时代的到来。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