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历史故事集:东汉篇

中国历史故事集:东汉篇

  • 字数: 86
  • 出版社: 长江文艺
  • 作者: 林汉达 著
  • 商品条码: 978757023938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7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学家林汉达编著的经典历史读物,本册为东汉篇。从绿林赤眉起义到官逼民反、三国鼎立,作者以平白晓畅的语言,用21个生动精彩的故事,将东汉王朝190余年的兴衰历程娓娓道来。故事环环相扣,细节鲜活有趣,让小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走进历史深处,感受中华文明的独有魅力,轻松爱上历史,增强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
林汉达,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从事研究和写作,著作颇丰,涉及面广,影响了一大批读者。他常年从事通俗读物的写作,尤以写历史读物见长,并尝试将语文和历史相结合。
精彩导读
绿林赤眉 公元8年(初始元年),王莽做了皇帝,他一心要把汉朝的制度按照古代的办法改革一番。可是姓王的夺取了姓刘的天下,自己的地位能不能巩固还成问题,复古的办法违反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更引起了大家的反对。 王莽复古改制的第一个大变动是恢复公田制度,改天下田为“王田”,奴婢叫“私属”,都不准买卖。可是农民连农具都没有、生产的资金也没有,原来的贵族、豪富、地主暗地里还用各种办法破坏生产,再加上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反倒不如以前了。 第二个大变动是没收汉朝发给王侯和官吏的印。王莽把汉室的诸侯王一律改为平民,收回了他们的印,还派人分头到匈奴、西域和西南各部去换印。换印时匈奴知道了现在中原天子并不是汉宣帝的子孙,便发兵进攻边疆,还号召西域各国反对新朝。 第三个大变动是财政的改革。从公元7年到14年,币制改了四次,每次改动,钱都改得更小,价却改得更大,无形中把老百姓的财富全都搜刮去了。 王莽做事急躁,复古改制又不符合人民的利益,贵族、豪门、地主、富商、农民都不支持他。匈奴、西域和西南各部族也纷纷起来反对新朝。这一下弄得天下大乱。 这几年来,水灾、旱灾、蝗虫、冰雹已经叫农民活不下去,边界上还驻扎着几十万大军,牲口、粮草都得向老百姓要。西北边境五原、代郡一带的老百姓因为接近匈奴,负担更重。他们首先起义,几百人一伙、几千人一队地跟官兵对抗。西北方面还没有安定下来,东方和南方也开始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 王莽为了对付各部族的叛变,为了供应塞外大军的费用,就增加了六种税。郡县的官吏无论多么厉害,也管不住所有逃税的人。王莽就委托富商去监督。结果富商和官吏共同舞弊、层层勒索,更加苦了老百姓。拿不出钱来的就是犯法,犯法的动不动就被处死刑或者被没收为官奴。这么着,官吏、富商也逼着穷人起来反抗官府了。 临淮(在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瓜田仪(瓜田,姓;仪,名)在会稽(汉朝的会稽包括现在的苏州)、长州(长州以前归苏州管)一带首先聚集了几千人攻打县城。琅琊海曲(在今山东省日照市)有个老大娘,人家都管她叫吕妈妈。她的儿子吕育是县里的一个公差,因为没依着县令的要求毒打没钱交捐税的穷人,被县令论罪处死了。这就激起了公愤。吕妈妈集结了一百多个穷苦的农民起来反抗。大家伙儿替她儿子报仇,杀了那个县令,跟着吕妈妈到黄海躲着官兵,一有机会就上岸攻打官府。很快地就有一万多人跟着吕妈妈。 公元17年(天凤四年,即新朝建立以后的第九年),南方的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为了挖野荸荠互相打架,甚至打得挺厉害。新市(属荆州,在今湖北省京山市)有两个很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他们出来给农民排解,大伙儿都服他们,公推他们为首领。一下子就有好几百人跟着王匡、王凤去找活路。还有亡命的罪犯南阳人马武、颍川(郡名,在今洛阳东南五百里)人王常和成丹,为了逃避官府的抓捕,也都来投奔王匡。王匡他们占领了荆州的一个山头,叫绿林山(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就以绿林山为根据地,攻占邻近的乡村。不到几个月工夫,这支南方的起义军就有了七八千人。 农民起义的报告到了长安,王莽召集大臣们商量。大臣们说:“这些盗贼死到临头,皇上不必费心。他们既然找死,派大军去剿灭他们,不就完了吗?”左将军公孙禄可不同意。他说:“大臣当中有的报喜不报忧,以致下情不能上达;有的一味作假,光知道奉承;有的乱划井田,叫农民没法耕种;有的不顾及老百姓的痛苦,只知道加重捐税。百姓造反,罪在官吏。如果皇上能够惩办这些贪污的官吏,向天下赔不是,再派贤良的大臣去安抚全国,国内就能够安定。进攻匈奴的大军应当赶快撤回来,再跟他们和亲。从今天的形势来看,恐怕新朝的忧虑不在塞外的匈奴,而在中原内部!” 王莽从没听到过这种顶撞他的话,这叫他怎么受得了?他叫卫士们把公孙禄轰出去。接着,他就下了命令,吩咐荆州长官快去剿灭绿林的农民起义军。荆州长官不敢怠慢,当时就召集了两万人马去打绿林。南方绿林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王匡、王凤立刻带领着弟兄们迎了上去,把官兵打死了好几千,还夺到了许多兵器和粮草。荆州长官带了残兵败将拼命地往北逃跑。王匡、王凤、马武、王常他们趁着机会打进竟陵(在今湖北省天门市西北)、安陆(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两个城,搬了一些粮食回去了。 他们回到绿林,人数增加到五万多。想不到公元23年,绿林发生了疫病,五万多人死了快一半。其余的人只好离开绿林,分头去占领别的地方。王匡、王凤和他们的部下马武、朱鲔(wěi)等往北,占领了南阳,称为“新市兵”;王常、成丹、张卬(áng)等往西,占领了南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称为“下江兵”;平林人(平林,在今湖北省随县东北)陈牧、廖湛(zhàn)带着几千人加入了绿林的队伍,称为“平林兵”。绿林的三路人马——新市兵、下江兵和平林兵各自占领地盘,越来越强大了。 南方荆州的起义军打败官兵的时候,东方起义军的首领樊崇已经在莒县号召农民起义了。樊崇是个朴实而又勇猛的庄稼人,一班青少年老喜欢跟他在一起。因为青州、徐州各地遭受了旱灾,外加蝗灾,农民本来就活不下去,王莽新朝的官吏还残酷无情地向他们逼粮逼税。在这种天灾人祸的双重压迫下,年老的和弱小的穷人已经死了不少,年轻力壮的农民都来投奔樊崇。这时候,吕妈妈害病死了,她手下的一万多人都归附了樊崇。同时,樊崇的同乡逄(páng)安和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也率领几万人加入了樊崇的东方起义军。三路人马合在一起,声势更加浩大。他们拿泰山做根据地,在青州和徐州之间来回打击官府、地主,抢粮救灾。他们都是朴实的贫苦农民,只希望渡过灾荒后能再回乡种地,根本没打算夺地盘、打天下。起义军中只有徐宣一个曾经做过监狱官,算是粗通文墨,别的人全是文盲。军队里没有将军、都尉等名位,因为农村中地位最高的是“三老”,其次是“从事”,再就是“卒吏”,他们就采用这三种名称。彼此之间都叫“巨人”。 公元21年(地皇二年),王莽派大将景尚率领一队官兵去剿灭樊崇的东方起义军。起义军在跟官兵接触中才学会了打仗。第二年,起义军打了个大胜仗,把大将景尚也杀了。 王莽大发雷霆,马上派太师王匡(跟绿林起义军的首领王匡同名同姓,但不是同一个人)和更始将军廉丹率领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去围剿樊崇的东方起义军。樊崇准备跟官兵大战一场。他担心自己的人马跟王莽的人马混乱,就叫他的部下都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作为记号。因此,东方起义军就得了个外号叫“赤眉”。赤眉军很守纪律。他们立了两条公约:第一条,杀害老百姓的定死罪;第二条,打伤老百姓的受责打。为这个,老百姓并不害怕赤眉。相反,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的官兵到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东方的老百姓都说: 宁可碰到赤眉, 不要碰到太师; 碰到太师已经糟糕, 碰到更始性命难保。 王匡和廉丹的军队只知道抢劫掳掠,不愿意卖命打仗。赤眉军不怕死,纪律又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他们的力量就比官兵的力量大了。开始的时候,廉丹还打了一回胜仗,后来越打越不像话。他们在成昌(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大战一场。太师王匡做梦也没想到涂着红眉毛的庄稼人还真敢跟他对敌。他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去跟这些亡命徒拼。但他不愿意拼命,赤眉军可拼着命找上他来。不知道怎么一来,太师王匡被樊崇在大腿上扎了一枪,就捧着脑袋逃了回去。更始将军廉丹,往好里说,比太师强些。他跟逄安、杨音他们混战一场,刚杀出重围,又碰上了东海人董宪的队伍,末了,死在乱军之中。 十万官兵,逃了太师、死了大将,没有了发号施令的将官,乱哄哄地散了一大半,有一部分投降了赤眉军。赤眉军越打越强,这时候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 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到处又都是饥荒。饿死人的惨事又在关东发生了。逃荒的、逃难的男女老少,听说关中有粮食,一批一批地都往关中涌过去。守关的没法拦阻,慌忙向王莽报告,说进关的难民有几十万。王莽急得脸膛发黑,只好下令开仓放粮,派官吏去救济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官吏层层克扣、处处揩油,害得十之七八的难民都死在他们手里。 王莽听说连长安城里也天天有人饿死,把那个管理长安市政的大官王业叫来,问他难民的情况。王业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流氓,并不是真正的难民。”他拿了些市上茶馆子里卖的小米饭和肉羹给王莽看,对他说,“这些人吃得这么好,怎么能是难民呐?”王莽能够观察到的都是底下的人布置好了的,因此不能不信。他就认为所谓关东饥荒、难民进关,原来都是轻事重报。他这才放了心,派使者分头去催荆州长官和太师王匡加紧剿灭绿林军和赤眉军。 绿林军在荆州、赤眉军在东海分别打败了王莽的两路大军,别的地方起义的农民听到了这个消息,更加活跃起来。黄河北岸有大小起义军几十路,其中城头子路(以东平人爰曾为首领)有二十多万人,刁子都(原来是东海人)有六七万人。此外,还有铜马、青犊、大彤(tóng)等共有几百万人。这些地方起义的农民,我们就总称为北方起义军。东方、南方、北方的起义军彼此并没有联系,都各自作战、反抗官府。 那些没落的汉朝贵族和各地的地主、豪强也都趁着机会野心勃勃地混在农民起义军的队伍里抢夺地盘。其中有个刘家宗室的子孙也在南阳舂(chōng)陵县(在今湖北省枣阳市东)发动起来了。
目录
001  绿林赤眉 009  刘氏举兵 017  昆阳大战 024  死守黄金 029  算卦先生 035  “铜马皇帝” 043  攀龙附凤 051  攻占两京 058  种地钓鱼 063  得陇望蜀 071  宁死不屈 077  取经求佛 082  投笔从戎 090  智除外戚 097  天知地知 104  豺狼当道 111  跋扈将军 119  宦官五侯 125  禁锢党人 132  官逼民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