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视角、方法与立场:“知沟”假说的多学科观照

视角、方法与立场:“知沟”假说的多学科观照

  • 字数: 220
  • 出版社: 中国农业
  • 作者: 杨孟尧
  • 商品条码: 9787109332218
  • 适读年龄: 12+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3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知沟”假说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但该理论在实践应用中遭遇了解释力不足的困境,实验中有大量的反例,导致经典“知沟”假说难以自圆其说。后续研究试图弥补该假说的这个问题,但总体看效果不佳。专著通过梳理“知沟”假说中外的研究史,认为该假说之所以解释力有限,关键在其“社会学”研究方法。专著考察了社会学的创建史,认为是孔德、涂尔干、韦伯等人在创建社会学时摒弃了生物学研究方法,导致了社会学长期以来“跛脚走路”。专著随后考察了哲学、信息论、认知科学、心理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生物学等视角下的知识与知识占有差异,认为考察知沟要使用综合的范式。然后在综合范式的视角下考察了知识与知沟的产生,并对知沟弥合做出了回应。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综述:社会学框架下的知沟研究 第一节 经典“知沟”假说的三根承重柱 一、受教育程度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同义替换 二、较窄的“知识”定义 三、大众传播视角 四、小结:钥匙还是仓库? 第二节 国外的验证与扩展尝试 一、经典研究的深化:从社会控制到传播环境 二、传播渠道的探索:罗杰斯“传播效果沟” 三、个体情境的拓展:动机与阶层 四、研究方法的探讨:层级、视角与内容 五、小结:兼论加齐亚诺的最新综述(2016) 第三节 国内“知沟”假说相关研究 一、早期评介(1992—2000年) 二、系统引介与实践(2001—2003年) 三、批判与反思(2004—2008年) 四、新航路的拓展(2009年至今) 第四节 规范与制约:“知沟”假说的社会学根基 一、社会学方法溯源 二、草创:奥古斯特·孔德与社会学 三、深渊: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优生学 四、净化:涂尔干与韦伯 五、跨界影响:苏联遗传学发展波折 六、小结:回到孔德 第二章 视角:知识的概念与特性 第一节 哲学视角的知识及其逻辑困境 一、流行靶标:柏拉图知识定义 二、纷争之源:对“真”和“证成”的执拗 三、求“真”之难:知识概然性(运动性)必然指向怀疑论 四、逻辑陷阱:难以“证成”的先验知识 五、应抛弃“真”和“证成” 六、小结:“流行”与“公认” 第二节 信息论视角下的知识 一、信息论及其框架的扩散 二、传播学与情报学视角的信息论 三、信息论视角下的知识占有差异 四、小结:信息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 认知科学视角下的知识与知沟 一、从哲学到认知科学 二、认知科学下的认知神经科学 三、认知神经科学中知沟相关研究成果 四、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知识与知沟 五、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知识与知沟 六、认知传播学视角下的知识与知沟 第四节 知识的影响与被影响的知识:经济与地理的视角 一、知识产业、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 二、“不确定”的知识与“看不见的手” 三、地理学视角的知识与知沟 第五节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知识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