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研究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地名文化研究

  • 字数: 38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周嘉//布乃静|
  • 商品条码: 978752275062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是京杭大 运河流经的重要地级市,是 大运河、黄河共同哺育的“ 两河明珠”城市。本书以古 籍史料、地方志书、民间文 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 口述访谈等,对京杭大运河 聊城段地名文化、地名遗产 现状及其遗产价值进行梳理 与分析,同时探讨大运河地 名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 具体路径与方法。在研究资 料上,全面搜集整理各类文 献中所涉大运河聊城段地名 资料;在研究方法上,利用 文化地理学的方法,同时结 合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 等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系 统梳理和总结大运河聊城段 地名文化形成与发展脉络, 在类型学视野下对其进行空 间上的“区域性”与时间上的 “长时段”考察,实现对地名 文化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 ;在传承发展上,为大运河 地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作者简介
周嘉,男,1983年8月生,山东莱西人,人类学博士,中国史博士后。现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运河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区域社会史、运河文化史。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校市级课题多项,荣获省级、校级、市级社科奖励多项。入选聊城大学“光岳新秀”支持计划、聊城市“羡林学者培育工程支持项目”。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基本考察与学术史梳理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 文化遗产大运河 二 问题意识与观点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什么是“地名” 二 地名文化概说 三 地名文化遗产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一 地名学史略 二 地名的整体论 三 大运河地名研究 结语 第二章 大运河的时空演进与聊城段运道 第一节 “运河”之名的知识考古 一 知识的考掘 二 “运河”概念考 三 运河称谓的发展 第二节 大运河开发史与分段地名 一 大运河开发简史 二 大运河分期问题 三 大运河分段地名 第三节 鲁西生态环境与聊城运河 一 鲁西地区范围 二 鲁西地理特征 三 聊城运河开凿 结语 第三章 大运河聊城段水工遗存及其地名 第一节 大运河聊城段特点和历史地位 一 开凿历史背景 二 聊城段运道特点 第二节 大运河聊城段水工类型与地名 一 大运河与水利工程 二 水利工程技术通论 三 水利工程及其分类 四 聊城段工程与地名 第三节 大运河聊城段水工修治与管理 一 明朝的修治与管理 二 清朝的修治与管理 三 近代以来治理实践 结语 第四章 大运河聊城段城镇发展及其地名 第一节 汶卫津梁:临清历代城址与古城地名变化 一 临清建置沿革 二 临清城址起源(春秋-汉代) 三 临清城址变迁(西汉-金元) 四 临清城址拓建(明清-近代) 五 地名变迁反映的城市特点 第二节 江北水城:聊城空间格局与古城生命历程 一 聊城建置沿革 二 聊城之名由来 三 聊古庙:聊城旧城遗址 四 聊城古城三迁 第三节 运河古镇:“金七级、银阿城、铁打的周家店” 一 运河小城镇 二 “金七级” 三 “银阿城” 四 “铁打的周家店” 结语 第五章 大运河聊城段街巷胡同及其地名 第一节 街巷胡同的“路”史 一 道路的生命意义 二 地名的社会文化史 第二节 街巷胡同地名考与地名文化 一 街巷胡同之临清篇 二 街巷胡同之聊城篇 三 街巷胡同之张秋篇 第三节 运河区街巷胡同布局与命名特点 一 运河区之界定 二 民居风格与街道布局 三 街巷胡同命名的特点 结语 第六章 运河研究与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第一节 运河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 运河研究三阶段 二 “运河学”的提出 第二节 大运河地名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 相关研究成果统计 二 研究关注点及成效 三 视野与进一步深化 第三节 类型学划分及保护传承利用 一 大运河地名的分类 二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三 保护传承利用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