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真的人类学家(2025版)

天真的人类学家(2025版)

  • 字数: 260
  • 出版社: 北京日报
  • 作者: [英]奈吉尔·巴利
  • 商品条码: 978754775264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天真的人类学家之小泥屋笔记》首版于1983 年,《天真的人类学家之重返多瓦悠兰》首版于1986 年,此次结集为一册出版。它是这样一部人文科学及文学作品——首次将人类学视为一门重视人性成长觉醒的学科。 《天真的人类学家》诚实而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者在非洲中西部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田野工作的详细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文化差异、乏味生活、灾难、疾病和敌意的梦幻般的真实田野生活巨细无靡地呈现出来。 不论你是人类学的专业读者、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对非洲有兴趣的探索者,还是为打发时光而读书的上班族,这都是一本让你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因为你肯定会为作者的英式幽默拍案叫绝。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 奈吉尔·巴利(Nigel Barley)1947 年出生于英国萨里(Surrey),在牛津大学获得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前大英博物馆民族志学组附属人类博物馆馆长。著有Dancing on the Grave、Not a Hazardous Sport、Ceremony、The Duke of Puddle Dock、Smashing Pots等二十几种图书。两次获得Travelex年度作家奖提名。2003 年,他离开博物馆,和他的伴侣在英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穿梭。作者因为《天真的人类学家》一书而获得巨大的声誉,被誉为“人类学界的卓别林”。 ◎ 译者简介 何颖怡,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比较妇女学研究员。现专职翻译。翻译作品有《乳房的历史》《时间里的痴人》《在路上》等。著有《风中的芦苇》《女人在唱歌》等。
精彩导读
人类学者怀抱热情与某一民族共同生存,深信这个民族守护着一项关乎其他人类的秘密,如果有人建议他到他处做研究,就好像说他可和任何人进教堂,就是不能与独特的灵魂伴侣相厮守。 我强调自己的小小研究对人类学存续将产生广泛影响,却落入向素食者吹嘘烤牛肉美味的困境。 我的亲人对人类学专业一无所知,只知道我是疯了才想深入蛮荒丛林地,饱受蛇与狮子的威胁,运气好,或许能逃过食人族的鼎镬烹煮。 这些小贩是极富魅力的绅士,知道只要货品标价超高,白人都会照单全收。买卖过程带有游戏气氛。顾客骂他们是土匪,他们咯咯笑着同意,把售价降到正常价的五倍。他们将疲惫的欧洲游客视为类似顾客/恩人的关系,颇乐在其中,知道自己开价越疯狂不合理,便越能制造乐趣。 时间流逝,在非洲城市居住实在大不易。虽然我过得毫不奢华,钞票却不断从指缝中溜走。 丛林出租车是非洲乡间重要交通工具,原本是十二人到二十人座,但是车主永远可以挤上三十到五十人。如果车子好像挤得要裂开来,权宜之计是加速前驶、紧急刹车,一阵东倒西歪后,永远可以再挤出一两个位子。 这些专家每解决一个问题,便制造出两个。我常觉得,那些自称握有真理的人应当为扰乱他人生活而良心不安。至于人类学家,不过是毫无害处的书呆子,这个行业的伦理之一便是尽量不直接干预观察对象。 酒吧挂着锡制招牌,那是间惨淡的小屋,墙上的装饰是乐透彩券的广告与消除文盲运动的口号。它以抖擞的语气写道:“文盲缺乏能力与信息,是国家整体水平提升的障碍。”我不知道文盲要如何阅读这个告示。 如果你认为无聊乃文明特有产物,那是大错特错。非洲村落生活乏味至极,不仅习于日日声光刺激的西方人觉得如此,连村人自己也觉得。 多瓦悠人的解释总是绕圈子打转。我问:“你为啥这么做?”“因为它是好的。”“为什么它是好的?”“因为祖先要我们这么做。”我狡猾问道:“祖先为什么要你这么做?”“因为它是好的。”我永远打不败这些祖先,他们是一切解释的起始与结束。 玛丽约杜撰了一个胖大的富来尼女人,说她是我养在加路亚的情妇,还穿有鼻环。我的情妇拥有神话般的壮硕身材:胖到必须用货车载运,如果没有仆人架着,根本无法走路。旱季时,我和亲人都可坐在她的阴影下乘凉。 就在我病得最沮丧时,奥古斯丁与他的最新女友移驾拜访。奥古斯丁笃定地说:“最好是吐。你必须大吐特吐。”他的女伴不同意:“应该灌肠。唯有强力灌肠才能驱除病魔。我们村里好多人都死于肝炎。”“灌肠不好。他必须吐。”“才不是。必须灌肠到出血才行。”他们来回争辩。我谢谢他们的建议,说很多东西都让我又拉又吐,保证他们满意。 一位好心的老太太显然发现我啃食扇椰子颇费力,端上一葫芦已经剥了皮的果肉给我。我和马修说,这软多了。“当然。主人,”他回说,“她已经帮你嚼过了。” 一般人较少注意到,非洲村落与欧洲城市的最大差别在时间的流逝。对习惯农居生活的规律节奏、脑袋里只有季节而不知今夕何夕的人而言,都市住民似乎以一种近乎疯狂的营营碌碌呼啸而过。 多数非洲村民的地理知识几近神话。村里一个经验老到的旅者宣称他曾在八十英里外的城市看过海,向我们夸张形容海的模样。我都不忍心告诉他,他看到的是河水泛滥。 田野工作似乎由两种日子组成,一种是事后完全无法重新建构的一大片时间,因为啥也没发生;交替出现的是活动密集的日子,好像搭乘云霄飞车,在好运与灾难间爬升又坠落。 我坐在石头上,沉思自然之美,一只狒狒走来。……狒狒趁我分心之际,将手探入我敞开的衬衫,抓住我的乳头,开始用力吸吮。这只精明的野兽马上发现吸吮徒劳无功,和我一样大感羞愧,连忙后退,它还鄙夷地连连朝地上啐口水。 研究人数如此稀少的部族,必须人类学与考古学并进。……一个民族的消失也代表人类可能性的萎缩。对人类学家而言,一个民族的人数多寡无关乎它的重要性。 许多人类学家选择重返生活极不舒适、有时充满危险的世界一隅,足资证明面对好奇撩拨,人的记忆有多短暂、常理判断又是多脆弱。
目录
推荐序 我们的多瓦悠兰(袁长庚) / i 导 读 疯子、捣蛋鬼与人类学家(赵丙祥) / xi 第一部 小泥屋笔记 第一章 原因何在 / 003 第二章 准备 / 013 第三章 上山 / 019 第四章 可耻的马林诺夫斯基 / 029 第五章 带我去见你们的首领 / 040 第六章 你的天空清朗吗? / 056 第七章 啊,喀麦隆:祖先的摇篮 / 075 第八章 跌到谷底 / 109 第九章 非洲总有新把戏 / 129 第十章 仪式与错误 / 136 第十一章 雨季与旱季 / 162 第十二章 第一批与最后一批收成 / 186 第十三章 英国异乡人 / 204 第二部 重返多瓦悠兰 第一章 再访杜阿拉 / 227 第二章 进入山区 / 241 第三章 恺撒的归恺撒…… / 251 第四章 再度独当难局 / 259 第五章 失落的乳房切除术 / 269 第六章 我来,我见,签证 / 278 第七章 类人猿与电影 / 289 第八章 凡有疑虑—进攻! / 296 第九章 光与影 / 314 第十章 追逐的刺激 / 324 第十一章 黑白人 / 350 第十二章 一场不寻常的黑色毛毛虫瘟疫 / 362 第十三章 结束与开始 / 3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