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25(精编版)(第三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25(精编版)(第三版)

  • 字数: 331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朱栋霖 主编
  • 商品条码: 978730136379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25》(精编版)(第三版)是在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20》(精编版)(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教材首版于2011年,自出版以来,深受各高校教师学生的欢迎,被广泛采用,年均销量一万册左右。这个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将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1949年)与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2025年)浓缩精编于一本之中,满足了许多学校特定的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教完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的教学需求,与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将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国当代文学史分成两本书、分在两个学期教学,形成了差异化产品。 该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精炼而浅明,既对文学史发展线索有清晰的梳理,对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也有客观生动的叙述。 该教材还有三项重要创新。一是这是一本“互联网+”教材。本书主编特邀多位专家学者,就各人所擅长的领域做了多场主题讲座,以二维码的形式放置于各个章节。二是内文除了文学史正文之外,还有“声音”栏目,与正文相呼应,形成“多声部”。三是书中配有多幅插图,图文并茂。 同时,为了便于教学,该教材还配套了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5—2025》(精编版)(第三版)。
作者简介
朱栋霖 ---------------------------- 朱栋霖,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史家、苏州评弹研究专家、昆曲研究专家。所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等多个版本在我社出版,深受各高校广大师生欢迎,在学界有广泛影响。另有学术著作多种出版。
目录
目录 绪论人学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构成 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确立 第一节“人的文学”与新文学 第二节启蒙精神与现代小说确立鲁迅 第三节人生写实与浪漫抒情郁达夫 第四节话剧的初创田汉 第五节诗体解放与诗美探寻郭沫若徐志摩 第六节性灵发现与散文勃兴周作人 第二章1930年代:新文学丰创期 第一节人文主义的深化与左翼的兴起 第二节小说流派与群落的竞起丁玲沈从文 第三节风格多样的长篇体式老舍茅盾巴金 第四节现代话剧的成熟曹禺 第五节现代诗学的标志戴望舒 第六节犀利、幽默与独语鲁迅林语堂何其芳 第三章1940年代:战时背景下的文学嬗变 第一节战争状态与文学的区域分化 第二节解放区的文学方向与实践赵树理 第三节都市、消费与文学的现代性张爱玲钱锺书 第四节感应时代的历史剧 第五节凝目现实与诗学的综合艾青穆旦 第四章1950—1970年代:国家体制下的文学状态 第一节新的政治空间与文学的规范化 第二节革命叙事与探索生活的边缘 第三节配合现实与话剧的民族化探索《茶馆》 第四节政治抒情诗、白洋淀诗群、散文模式 第五节另一重文学空间: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 白先勇金庸 第五章1980—1990年代:当代文学新时期 第一节人性复归与多元探索 第二节文学反思与先锋实验 第三节众声喧嚣中的长篇收获 陈忠实余华王安忆 第四节戏剧在海峡两岸的探索 第五节朦胧诗与诗歌多元化探索 第六节散文园地的重建 第六章2000年以来的文学 第一节2000年以来的文学走向 第二节精英写作 第三节莫言 第四节通俗小说、网络小说 第五节2000年以来的戏剧 第六节2000年以来的诗歌 第七节2000年以来的散文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补记 第三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