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26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出版社: 清华大学
作者: 谢明波
商品条码: 9787302667520
适读年龄: 12+
版次: 0
出版年份: 2024
印次: 0
定价:
¥9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瞄准全国高考语文卷,包含真题研究与归纳总结,以命题题号为序,分章归纳总结,个个击破。除高考真题题目外,各版块各考点的讲解归纳均为原创,注重实用性,突出应试指导意义。 本书按题型分为四个篇章: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语言文字运用(成语、病句、语言表达与运用、衔接连贯),作文。每类题型分为名师精讲和真题精练两大部分,针对性强。\\\\\\\"
作者简介
谢明波,高考语文名师,授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多部优秀作品,独立编著的高考语文畅销备考书籍《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18天搞定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作文实战技法全解》《高考古诗词鉴赏30讲》《新高考语文临门12卷》等,多次再版,深受学生欢迎,帮助众多学子在高考语文中提升成绩,圆名校梦。
精彩导读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名师精讲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历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统计与归纳 年份及试卷 文言文分类 篇目与出处 传主/主要 人物身份 事迹 品质 2025全国一卷 编年体史书/ 传记性史书/ 文言杂编 古史考证辨 伪著作 材料一:《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刘向《列女传》卷三 材料三:韩婴《韩诗外传》 卷二 材料四:崔述《考信录》 子大叔 漆室女 鲁监门之 女婴 嫠妇忧周喻国危 漆室愁葵惧鲁颓 女婴泣卫恐招兵 位卑未敢忘忧国 爱国、责任、居安思危、 质疑、批判精神 2025全国二卷 传记 笔记文 材料一:《晋书·郗鉴传》 材料二:苏轼《东坡志林·人物》 郗愔 郗超 郗门父子孝不同 父全忠孝守臣衷 子孝其亲却背君 东坡明辨伪与真 忠诚、孝道、淡泊、大 义 2024全国新课 标Ⅰ卷 传记/ 述事明理(读 史笔记) 材料一:《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读通鉴论》卷三 李陵 降敌助敌大节丧 倒戈攻汉罪难脱 (材料一反例)爱国、 忠诚、气节 (材料二)善思、求是、 怀疑与批判 2024全国新课 标Ⅱ卷 传记/ 述事明理 材料一:《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王充《论衡·非韩》 魏文侯 汉太子 魏礼贤人却秦兵 太子敬贤保其位 崇礼、敬贤、谦逊、借 力、修德 2024全国甲卷 述事明理(读 史笔记) 赵翼《甘二史札记》 曹操 刘备 孙氏兄弟 三国之主善用人 曹操以权术相驭 刘备以性情相契 孙氏以意气相投 人才、借力、真诚、胸 怀、气度、敬贤 2023全国新课 标Ⅰ卷 述事明理/问 对明理 材料一:《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孔丛子·答问》 孔鲋 韩非书批孔子言 子鲋以事实驳之 独立思考、善思、求是、 怀疑与批判 2023全国新课 标Ⅱ卷 述事明理/问 对明理 材料一:《百战奇略》 材料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苻坚与谢 玄 我众敌寡却败退 兵能合而不能分 智慧、善思 2023全国甲卷 传记 《隆平集·儒学行义》 周尧卿 事母至孝济亲族 为官爱民学识高 孝顺、勤学、正直、 爱民 2023全国乙卷 述事明理 《韩非子·十过》 晋公子重 耳 国小无礼远谏臣 绝世之势则不远 重礼、待人友善、尊重 他人 2022新高考 Ⅰ卷 述事明理 《战国策·魏策三》 孟尝君 游说赵燕救魏 智慧、恪尽职守 2022新高考 Ⅱ卷 传记 《东观汉记》 吴汉 智勇刚毅破敌兵 木讷俭朴忠于君 忠诚、俭朴、恪尽职守 第二编 古代诗文阅读 241 年份及试卷 文言文分类 篇目与出处 传主/主要 人物身份 事迹 品质 2022全国甲卷 述事明理 《战国策·秦策二》 张仪 张仪离间齐、楚 之盟 智慧、恪尽职守 2022全国乙卷 述事明理 《说苑·贵德》 君王 德治天下 修德、爱民、恪尽职守 2021新高考 Ⅰ卷 纪事本末体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 治》 君臣 君明臣直 正直、爱民、恪尽职守 2021新高考 Ⅱ卷 纪事本末体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 北伐》 祖逖 祖逖北伐 壮志、仁德、恪尽职守 2021全国甲卷 纪事本末体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 盟好》 君臣 迎战契丹 正直、忠诚、恪尽职守、 爱民 2021全国乙卷 纪事本末体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君臣 依法行道 忠诚、公正、恪尽职守 2020全国新课 标Ⅰ卷 传记 《宋史·苏轼传》 文官 为文天赋可盖世 胸怀家国爱百姓 恪尽职守、好学、爱民、 正直 2020全国新课 标Ⅱ卷 传记 《宋史·王安中传》 文官 正直公正敢谏言 诗书过人才气高 恪尽职守、正直、公正 2020全国新课 标Ⅲ卷 传记 《晋书·王彪之传》 文官 恪尽职守敢谏言 正道直行有原则 恪尽职守、正直、廉洁 2020新高考 Ⅰ卷 传记 《明史·左光斗传》 文官 勤于政事肃吏治 正直敢为斗权臣 恪尽职守、正直、廉洁、 仁德 2020新高考 Ⅱ卷 传记 《明史·海瑞传》 文官 俭朴刚直敢谏言 执法严厉最清廉 恪尽职守、正直、廉洁、 俭朴 2019全国新课 标Ⅰ卷 传记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官 热心政事才华高 恪尽职守有担当 恪尽职守、正直、智慧 2019全国新课 标Ⅱ卷 传记 《史记·商君列传》 文官 天下变革第一人 尽职尽责功绩高 公正、智慧、恪尽职守 2019全国新课 标Ⅲ卷 传记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官 带兵有方建奇功 忠于职守重修德 公正、清廉、忠诚、恪 尽职守 2018全国新课 标Ⅰ卷 传记 《晋书·鲁芝传》 文官 治政有方得人心 洁身自好轻名利 恪尽职守、清廉、忠诚、 正直 2018全国新课 标Ⅱ卷 传记 《后汉书·王涣传》 文官 惩恶除奸有声威 政绩卓著风气正 好学、恪尽职守、正直 2018全国新课 标Ⅲ卷 传记 《宋史·范纯礼传》 文官 去苛从宽推仁政 正直爱民得民心 正直、爱民、恪尽职守、 仁德 2017全国新课 标Ⅰ卷 传记 《宋书·谢弘微传》 文官 严肃正直爱读书 淡泊名利善治业 严肃、正直、廉洁、重 礼、好学 2017全国新课 标Ⅱ卷 传记 《后汉书·赵憙传》 文官 恪尽职守尽忠诚 制止祸患崇正义 正直、忠诚、恪尽职守、 正义 2017全国新课 标Ⅲ卷 传记 《宋史·许将传》 文官 大将风范善治兵 正道直行推善政 公正、恪尽职守、正直 2016全国新课 标Ⅰ卷 传记 《宋史·曾公亮传》 文官 兴利除弊为民生 通晓典章有主见 智慧、爱民、恪尽职守 (敬业) 2016全国新课 标Ⅱ卷 传记 《明史·陈登云传》 文官 不畏权贵敢谏言 上陈时弊赈灾民 正直、忠诚、恪尽职守 (敬业)、爱民 2016全国新课 标Ⅲ卷 传记 《明史·傅珪传》 文官 纂修文献功勋著 守正不阿最清廉 正直、清廉、有原则 (续表) 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242 第二节 技巧点拨 一、文言文断句 1.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口诀】 首尾虚词要相识 名词代词语法分 对话引文曰云问 常见修辞要辨清 常见句式要熟知 固定词汇莫分开 (1)首尾虚词要相识 常用在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而、且、虽、则、唯、盍、夫、且夫、若夫 常用在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嗟夫、嗟乎、呜呼 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常用在句末的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 典型例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 [解析]第一步:圈出首尾虚词。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第二步:断句(句首虚词在前画,句末虚词在后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名词代词语法分 名词、代词在句子中多充当主语或宾语成分(包括人名、地名、官名、帝名、书名)。 典型例题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之共论群臣微观其意。 [解析]第一步:圈出名词、代词。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之共论群臣微观其意。 第二步:断句(判断名词、代词的主宾成分,主语在前画,宾语在后画)。 如果没有原文上下文语境,此题可有两种断句方法。 ①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之共论/群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刚刚成了寡妇,皇帝跟她讨论,群臣仔细揣摩他们的心意。) ②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之共论群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刚刚成了妇,皇帝跟她讨论群臣,仔细揣摩公主的心意。) 根据上下文易知,第②种断句更符合原文意思。 [练习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3)对话引文“曰”“云”“问”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问”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 名的全称,后文再次出现时,就有可能只用一个字或全部省略。 典型例题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 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解析]第一步:圈出“曰”“云”“问”。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 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第二步:断句(曰、云、问后面断,主语前面断,省略主语断其前)。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 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 以为陛下禽也。 第三步:断句(结合句意,进一步完成断句)。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 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 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练习2]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4)常见修辞要辨清 ①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相同的词语,第一个在前一句作宾语,第二个在 后一句作主语。 典型例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解析]第一步:圈出关键词。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第二步:断句(相同的词语,从中断开)。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第三步:断句(根据句意,进一步完成断句)。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练习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②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典型例题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析]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练习4]a.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 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b.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 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5)常见句式要熟知 记住文言文的一些常见句式,如:“何……之有”(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 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 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等。可以帮助断句。 (6)固定词汇莫分开 固定词汇不能断开(包括成语、常见词组、地名等)。 【练习题答案】 [练习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练习2]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 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 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练习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 [练习4]a.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 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b.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 真题提分训练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1)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 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 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2)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 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教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3)医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4)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行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5)夫 虑 熟 谋 审 力 不 劳 而 功 倍 作 事 可 以 为 后 法 一 宜 书 不 苟 一 时 之 誉 思 为 利 于 无 穷 而 告 来 者 不 以 废 二 宜 书 岳 之 民 人 与 湖 中 之 往 来 者 皆 欲 为 滕 侯 纪 三 宜 书 以 三 宜 书 不 可 以 不 书 乃 为 之 书。 (取材于《欧阳文忠文集》) [答案](1)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一 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2)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 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 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说明:单斜线处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3)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 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4)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行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 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 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5)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 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二、古文实词翻译技巧 1. 语境分析法 【解读】词本无义,义由境生,理解字词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 典型例题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 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 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不闻以妾与马。” (选自《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试题]根据上下文,请回答“相”“爱”分别是什么意思。 [解析]“相”的前面是人名,后面是国君的名字,此处的“相”应为动词,意即“季文子怎么样 鲁宣公和鲁成公”。根据文义大概可知,季文子是个权位很高的鲁国上卿(相当于丞相的位置),因此 “相”在此作动词,译为“辅佐”更合适。 “爱”字所在句的语意大概是,季文子作为堂堂鲁国上卿,辅佐两代国君,自己的婢女不穿丝绸的 衣服,马儿不吃好的粮食,人们认为他很吝啬。由此可推知,爱即为吝啬之意。当然,如果古文基础 好,同学们应当清楚“爱”字也是120个必须掌握的实词之一,“爱”在古文中最常见的意思为“爱惜”, 本义上加以引申,“过分的爱惜”即为“吝惜、吝啬”。 [练习5]解释画线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D. 间:间或 [答案]D项翻译错误。 [解析]“间”此处为副词,是“暗地里、私下”的意思。意思是说当时县里强盗很多,乞丐暗地里 侦查、打探。 2. 语法分析法 【解读】结合词性、成分推测。 典型例题 D. 履4 苍莽中 履4:鞋子 [答案]翻译错误。 [解析]“履”在句中应为动词,而翻译的“鞋子”为名词,词性都翻译错了。原文中“履”作动词, 应译为“踏”。 [练习6]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 而未克上。(选自《乌有先生历险记》) [试题]文段中“履”是什么含义? [答案]“履”作动词应译为“踏”。 [解析]根据前后文易知,与之并列的词组都为动宾短语,在此句中“履”也作动词,译为“踏”。 3. 结合教材法 【解读】结合教材所学推测。 会字当头,常为“适逢”。 教材名篇《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会:恰逢、适逢) 考题中的“会”: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会4 大雪苦寒。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会4 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 【2018全国新课标Ⅲ卷】会4 诜馆辽使,纯礼主宴。 【2018浙江卷】会4 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2017天津卷】会4 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会4 廷臣方争建储。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会4 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会4 周师定淮南所。 【2015福建卷】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4 合不可以期。 典型例题 C. 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 [答案]C项翻译错误。就:靠近、接近。 [解析]“就”为动词,靠近、接近。关联教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荆轲刺秦王》“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 [练习7](1)A.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答案]A项翻译错误。完:保全 [解析]关联教材: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2)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答案]C项翻译错误。延:邀请。 [解析]关联教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 结合成语法(结合成语字意推测) 【解读】成语多来源于古代,可跟古代实词参照记忆。 例如: (1)诚能速之来(《乌有先生历险记》) /不速之客(速:邀请)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久假不归 /假手于人 /狐假虎威(假:借) 典型例题 A. 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答案]A项翻译错误。躬:亲自。 [解析]关联成语:事必躬亲。 [练习8]A. 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答案]A项翻译错误。绳:规范,约束。 [解析]关联成语:绳之以法。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B. 责:指责 [答案]B项翻译错误。责:要求。 [解析]关联成语:求全责备。 5. 代入分析法 【解读】代入比较,看是否通顺,越接近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越容易为错误选项。 典型例题 B. 景淳竟死 竟:居然 [答案]B项翻译错误。竟:最终。 [解析]代入“居然”“竟然”之意,句意与原文完全不符合。 [练习9]D. 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答案]D项翻译错误。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解析]代入“周到”之意,语意如何周到?自然翻译有误,与上下文也不符。 6. 古今异义 【解读】越接近现代汉语越有可能为错,古代以单音节词居多。 常见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卑鄙 卑,出身卑微;鄙,鄙陋。 常用作谦词 品性低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不过 不超过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 如列传》) 不必 不一定 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好 不美丽。好指容貌美 坏 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初一 刚刚一开始 农历每月第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从而 从,跟从;而,连词,连接 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 为的目的 表顺接的连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处分 处置、处理 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 予处罚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从事 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 处理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地方 地,土地;方,方圆 ①指各省、市、县,与中 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 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 ③区域;④部分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 遂自荐》) 风流 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 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 余韵 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 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 壁怀古》) 非常 意外事故 表程度很深的副词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感激 受感动而激奋 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 好感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更衣 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换衣服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事 先例、旧事 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 用来讲述的事情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 矣。(《六国论》) 豪杰 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才能杰出的人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横行 纵横驰骋 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 非为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交通 ①勾结;②交互相通 ①往来通达;②各种运输和 邮电事业的总称 ①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结束 整理好装束 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 不再继续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鞠躬 恭敬谨慎地 弯身行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具体 具,具备;体,形体 不抽象,不笼统 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绝境 与外界隔绝的区域 没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会计 会,聚会;计,商议 管理账目收支等财务工作 的人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慷慨 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 气,意气激昂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可怜 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 ①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开张 不闭塞,广泛 商店开始营业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老大 年龄大 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 地位最高的人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南面 南,向南;面,面对、朝向 南方,表方位 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 烈士 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 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美人 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 宫妃 美貌女子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 前,走上前;进,献上 向前行动或发展 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 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 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 家庭或它的成员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实 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 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等) ①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 秋天 秋,秋天;天,天空 秋季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妻子 妻和子女 配偶(女方)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肉食 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 的大官 肉类食物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山东 指战国时秦国殽山函谷关以 东的楚、赵等六国 山东省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束手 投降 无办法,与无策连用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虽然 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 虽然;然,如此、这样 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的连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牺牲 作为祭品的牲畜 为正义而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宣言 公开扬言 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 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者 求学的人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 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以往 从这里起到那里 过去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 如列传》) 殷勤 关切、问候 热情而周到 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因为 于是写作了。因,于是;为, 写作 表原因的连词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有意 有某种想法、打算 有心思;故意 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约束 盟约 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 颇蔺相如列传》) 丈人 老人、长辈 指岳父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蓧丈人》) 丈夫 男子 妻之配偶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指示 指给人看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 方法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智力 智慧和力量 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 思考、判断等 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中间 中,当中;间,夹杂着 当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续表) 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中国 中原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 壁之战》) 祖父 祖和父,祖辈和父辈 父之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 国论》) 用心 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劝学》) 无日 不久 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往往 ①处处;②时常,常常 常常 ①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②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鱼肉 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 (名词) 鱼的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春秋 ①年龄;②一年 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① 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 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留意 考虑 当心,注意 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举手 ①动手;②告别时的动作 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 动作 ① 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口舌 口和舌,指说话 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不避 不次于 不躲开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 致意 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表示问候 宁可致意耶?(《柳毅传》) 反复 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重复 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②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 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从容 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不慌不忙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便宜 方便 物品价格低 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无赖 活泼、好玩儿 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 于是 在此 承接连词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行为 行,品行;为,做 举动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以为 以,把;为,当作 认为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作文 写文章 写文章的练习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典型例题 B. 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答案]B项翻译错误。劳:犒劳。 [练习10]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 B. 将论囚 论:讨论 [答案]B项翻译错误。论:论处,判决。 7. 字形联想推测 【解读】 造字推测(偏旁部首) 部首 意义 举例 贝 与钱货有关 赋、贪、贱 髟 与毛发有关 髡:剃发之刑 (续表)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第一部分 信息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讲 / 2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 2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5 真题精练 / 36 2025全国一卷 / 36 2025全国二卷 / 39 2024全国新课标Ⅰ卷 / 41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 / 43 2024全国甲卷 / 46 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 / 48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 / 50 2023全国甲卷 / 53 2023全国乙卷 / 55 2022新高考Ⅰ卷 / 58 2022新高考Ⅱ卷 / 60 2022全国甲卷 / 62 2022全国乙卷 / 64 2021新高考Ⅰ卷 / 67 2021新高考Ⅱ卷 / 70 2021全国甲卷 / 71 2021全国乙卷 / 74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 77 2020全国新课标Ⅱ卷 / 80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 / 83 2020新高考Ⅰ卷 / 86 2020新高考Ⅱ卷 / 88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 90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 / 92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 / 95 2018 全国新课标Ⅰ卷 / 98 2018全国新课标Ⅱ卷 / 100 2018 全国新课标Ⅲ卷 / 103 2017 全国新课标Ⅰ卷 / 106 2017 全国新课标Ⅱ卷 / 108 2017 全国新课标Ⅲ卷 / 111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 114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 / 117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 / 120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师精讲 / 124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 124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125 真题精练 / 173 2025全国一卷 / 173 2025全国二卷 / 175 2024全国新课标Ⅰ卷 / 177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 / 179 2024全国甲卷 / 181 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 / 183 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IV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 / 185 2023全国甲卷 / 187 2023全国乙卷 / 188 2022新高考Ⅰ卷 / 190 2022新高考Ⅱ卷 / 192 2022全国甲卷 / 194 2022全国乙卷 / 197 2021新高考Ⅰ卷 / 199 2021新高考Ⅱ卷 / 201 2021全国甲卷 / 203 2021全国乙卷 / 205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 207 2020全国新课标Ⅱ卷 / 209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 / 211 2020新高考Ⅰ卷 / 212 2020新高考Ⅱ卷 / 214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 216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 / 218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 / 220 2018 全国新课标Ⅰ卷 / 222 2018 全国新课标Ⅱ卷 / 224 2018 全国新课标Ⅲ卷 / 226 2017 全国新课标Ⅰ卷 / 228 2017 全国新课标Ⅱ卷 / 229 2017 全国新课标Ⅲ卷 / 231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 232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 / 234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 / 236 第二编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名师精讲 / 240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 240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242 真题精练 / 271 2025全国一卷 / 271 2025全国二卷 / 275 2024全国新课标I卷 / 278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 / 281 2024全国甲卷 / 284 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 / 286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 / 288 2022新高考Ⅰ卷 / 295 2022新高考Ⅱ卷 / 297 2022全国甲卷 / 300 2022全国乙卷 / 303 2021新高考Ⅰ卷 / 305 2021新高考Ⅱ卷 / 308 2021全国甲卷 / 311 2021全国乙卷 / 314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 316 2020全国新课标Ⅱ卷 / 319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 / 322 2020新高考Ⅰ卷 / 325 2020新高考Ⅱ卷 / 328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 330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 / 333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 / 335 2018 全国新课标Ⅰ卷 / 338 2018 全国新课标Ⅱ卷 / 340 2018 全国新课标Ⅲ卷 / 342 2017 全国新课标Ⅰ卷 / 345 2017 全国新课标Ⅱ卷 / 347 2017 全国新课标Ⅲ卷 / 349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 351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 / 354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 / 356 第四部分 古诗词鉴赏 名师精讲 / 359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 359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361 V 真题精练 / 394 2025全国一卷 / 394 2025全国二卷 / 395 2024全国新课标Ⅰ卷 / 395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 / 396 2024全国甲卷 / 396 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 / 397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 / 397 2023全国甲卷 / 398 2023全国乙卷 / 398 2022新高考Ⅰ卷 / 399 2022新高考Ⅱ卷 / 399 2022全国甲卷 / 400 2022全国乙卷 / 400 2021新高考Ⅰ卷 / 401 2021新高考Ⅱ卷 / 401 2021全国甲卷 / 402 2021全国乙卷 / 402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 403 2020全国新课标Ⅱ卷 / 403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 / 404 2020新高考Ⅰ卷 / 404 2020新高考Ⅱ卷 / 405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 405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 / 406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 / 406 2018全国新课标Ⅰ卷 / 407 2018全国新课标Ⅱ卷 / 407 2018全国新课标Ⅲ卷 / 408 2017全国新课标Ⅰ卷 / 408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 / 409 2017全国新课标Ⅲ卷 / 409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 410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 / 410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 / 411 第五部分 默写 名师精讲 / 412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 412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415 真题精练 / 417 2025全国一卷 / 417 2025全国二卷 / 418 2024全国新课标Ⅰ卷 / 418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 / 418 2024全国甲卷 / 418 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 / 418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 / 419 2023全国甲卷 / 419 2023全国乙卷 / 419 2022新高考Ⅰ卷 / 419 2022新高考Ⅱ卷 / 420 2022全国甲卷 / 420 2022全国乙卷 / 420 2021新高考Ⅰ卷 / 420 2021新高考Ⅱ卷 / 421 2021全国甲卷 / 421 2021全国乙卷 / 421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 422 2020全国新课标Ⅱ卷 / 422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 / 422 2020新高考Ⅰ卷 / 422 2020新高考Ⅱ卷 / 422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 423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 / 423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 / 423 2018全国新课标Ⅰ卷 / 423 2018全国新课标Ⅱ卷 / 423 2018全国新课标Ⅲ卷 / 424 2017全国新课标Ⅰ卷 / 424 目录 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 / 424 2017全国新课标Ⅲ卷 / 424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 424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 / 425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 / 425 第三编 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部分 语言基础 名师精讲 / 428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 428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430 第七部分 语言运用 名师精讲 / 476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 476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477 第八部分 真题精练 2025全国一卷 / 510 2025全国二卷 / 511 2024全国新课标Ⅰ卷 / 512 2024全国新课标Ⅱ卷 / 513 2024全国甲卷 / 514 2023全国新课标Ⅰ卷 / 515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 / 517 2023全国甲卷 / 518 2023全国乙卷 / 519 2022新高考Ⅰ卷 / 520 2022新高考Ⅱ卷 / 521 2022全国甲卷 / 522 2022全国乙卷 / 524 2021新高考Ⅰ卷 / 525 2021新高考Ⅱ卷 / 526 2021全国甲卷 / 527 2021全国乙卷 / 528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 / 530 2020全国新课标Ⅱ卷 / 531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 / 532 2020新高考Ⅰ卷 / 533 2020新高考Ⅱ卷 / 534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 535 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 / 537 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 / 538 2018全国新课标Ⅰ卷 / 539 2018全国新课标Ⅱ卷 / 540 2018全国新课标Ⅲ卷 / 541 2017全国新课标Ⅰ卷 / 542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 / 544 2017全国新课标Ⅲ卷 / 545 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 546 2016全国新课标Ⅱ卷 / 547 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 / 549 第四编 写作 第九部分 作文 名师精讲 / 552 第一节 历年真题总结归纳 / 552 第二节 技巧点拨 / 55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