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呼吸治疗学概述/2
第一节呼吸治疗内涵与定位/3
一、呼吸治疗学的定义和内涵/3
二、呼吸治疗的学科定位/3
三、呼吸治疗师的职业范畴/4
第二节呼吸治疗学科发展/5
一、美国呼吸治疗学科发展情况/5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呼吸治疗学科发展情况/6
三、我国呼吸治疗学科发展情况/6
第三节我国呼吸治疗学科人才培养体系/6
一、教育培训/7
二、医疗工作/7
三、学术交流/7
第四节我国呼吸治疗学科发展展望/8
一、面临机遇和挑战/8
二、现存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8
第二章呼吸治疗规范化培训内容与制度/9
第一节规范化培训总则/10
一、培训目标/10
二、培训内容/10
三、培训年限/11
四、培训方式/11
第二节规范化培训内容/11
一、培训目标/11
二、培训方法/11
三、轮转安排/12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12
第三节考核及资格认定/14
一、基本原则/14
二、具体考核内容/14
第四节呼吸治疗师值班岗位要求和职责/24
一、呼吸治疗师值班岗位要求/24
二、呼吸治疗师主要职责/24
第五节呼吸治疗师值班制度和交接班制度/25
一、呼吸治疗师值班制度/25
二、呼吸治疗师交接班制度/25
第二篇呼吸治疗师基本临床技能
第一章基本临床技能/28
第一节心肺查体/29
一、心脏查体/29
二、肺部查体/30
第二节动脉血气的采集流程/32
一、采样准备/32
二、动脉采血流程/33
第三节动脉血气的结果解读和危急值上报/34
一、血气分析判读的原则/34
二、血气分析的判读/35
三、判断患者的氧合和通气状态/36
四、动脉血气危急值上报流程/37
第四节心肺复苏/37
一、目的/37
二、适应证/37
三、禁忌证/37
四、启动心肺复苏前准备/37
五、操作步骤/37
六、自主循环恢复后救治/40
第二章呼吸支持技术/42
第一节常规氧疗技术实施流程/44
一、相关检查准备/44
二、实施步骤/45
三、氧疗的目标/45
四、监测及撤离/45
五、氧疗的并发症预防/46
第二节经鼻高流量氧疗设备使用流程/46
一、相关准备/47
二、上机及参数设置/47
三、上机后注意事项/48
四、HFNC设备的撤离及感染控制/48
第三节无创机械通气的实施流程/48
一、相关准备/49
二、上机流程/49
三、治疗要点/50
第四节有创呼吸机的准备/51
一、相关准备/51
二、操作步骤/51
第五节有创呼吸机常见报警处理/52
一、报警处理流程/52
二、常见报警原因分析/52
第六节有创呼吸机波形解读/54
一、呼吸机标准标量图形的6种基本形式/54
二、容量控制模式的压力、流速和容量标量/55
三、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的压力、流速和容量标量/55
四、SIMV通气波形/55
五、压力波形/56
六、利用压力波形评估肺力学变化/56
七、常用流速波形/57
八、不同吸气时间的流速波形/57
九、使用流速波形判断auto-PEEP/57
十、容量波形/57
十一、机器触发和患者触发呼吸的典型P-V环/58
十二、P-V环随肺力学改变而改变/58
十三、P-V环的压力控制和过度膨胀效应/58
十四、P-V环高位或低位拐点和回路泄漏/59
十五、流速-容积环及其流速轨迹/59
十六、流速容积环的典型外观59
十七、流速-容积环的重要提示/59
十八、触发到机械送气的4个呼吸阶段/59
十九、触发异常的波形/59
二十、流速不同步的波形/61
二十一、切换异常的波形/61
第七节自主呼吸试验操作流程/61
一、SBT前准备/62
二、SBT的实施/63
三、SBT后处理/64
四、注意事项/64
第八节肺复张技术操作流程/64
一、患者评估/65
二、操作前准备/66
三、操作方法/66
四、监测和评估/67
五、注意事项/67
第九节呼吸力学测定流程/67
一、呼吸力学指标的监测原理/68
二、呼吸力学指标的监测/68
第十节俯卧位通气技术/70
一、俯卧位通气的原理与目的/70
二、俯卧位通气的评估与实施/70
第十一节危重症患者的转运/71
一、氧疗患者的转运/71
二、机械通气患者的转运/72
三、患者转运的注意事项/73
第三章支气管卫生疗法/74
第一节体位引流和胸部叩拍操作流程/76
一、相关检查准备/76
二、操作步骤/76
三、效果评估/76
四、体位引流和胸部叩拍技术的并发症/77
第二节高频胸壁振荡/77
一、相关检查准备/77
二、使用步骤/77
三、效果评估/78
四、高频胸壁振荡技术的并发症/78
第三节呼气正压设备/78
一、相关检查准备/78
二、使用步骤/79
三、效果评估/79
四、呼气末正压治疗的并发症/79
第四节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和自体引流技术/79
一、相关治疗准备/79
二、使用步骤/80
三、效果评估/80
四、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和自体引流技术的并发症/80
第五节咳痰机操作流程/80
一、相关检查准备/80
二、使用步骤/80
三、咳痰机治疗评估/81
四、咳痰机的并发症/81
第四章气道管理技术/82
一、气道正常的解剖与生理/83
二、人工气道的作用和临床应用/84
第一节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流程/85
一、气囊的作用/85
二、气囊压力的理想范围/85
三、气囊压力的测压方法和操作流程/85
四、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85
五、气囊压力监测的注意事项/86
第二节气管插管导管拔管流程/86
一、拔管前准备/86
二、气管插管拔管流程/87
三、拔管时的并发症及处理/88
四、拔管后延迟并发症及处理/88
五、拔管后评估及处理/88
第三节气管切开导管拔管流程/89
一、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前的评估/89
二、拔除气管切开导管流程/89
三、拔管后呼吸支持和护理/90
第四节气管切开导管更换流程/90
一、更换气管切开导管前的准备/90
二、更换气管切开导管操作流程/90
三、更换气管切开导管后再评估/91
四、更换气管切开导管过程中并发症及意外/91
第五节鼻咽通气道安置流程/92
一、鼻咽通气道安置前的检查和准备/92
二、鼻咽通气道的安置流程/92
三、鼻咽通气道效果的评估/92
四、鼻咽通气道的观察与维护/92
第六节口咽通气道安置流程/93
一、口咽通气道安置前的检查和准备/93
二、口咽通气道的安置流程/93
三、口咽通气道效果的评估/93
四、口咽通气道的观察与维护/93
第七节气道内吸痰技术/94
一、气道内吸痰前的检查和准备/94
二、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步骤/94
三、气道内吸痰相关并发症和处理/95
四、吸痰效果的评估/95
第八节经鼻腔内吸痰技术/96
一、经鼻腔内吸痰前的检查和准备/96
二、经鼻腔内吸痰的操作步骤/96
三、经鼻腔内吸痰的并发症和处理/97
四、吸痰效果的评估/97
第五章肺康复技术/98
第一节呼吸训练/100
一、腹式呼吸/100
二、缩唇呼吸/101
三、控制性深呼吸技术/101
四、呼吸操/101
五、吹气球/101
第二节运动疗法方案制订和监测/101
一、运动功能评估/102
二、运动处方制定/103
第三节吸气肌训练操作流程/104
一、训练对象及训练地点/105
二、训练过程/105
三、吸气肌训练疗效评估/106
第四节重症患者早期活动流程/106
一、早期活动介入时机/106
二、早期活动暂停时机/106
三、早期活动干预措施和流程/106
第五节体外膈神经起搏技术/107
一、操作前评估/108
二、操作前准备/108
三、操作流程/108
四、监测/109
五、效果评估/109
第六章肺扩张技术/110
一、肺不张的原因和类型/111
二、肺扩张技术的基本原理/111
三、常见的肺扩张技术/111
四、不同患者肺扩张技术的选择/111
第一节诱发性肺量计/112
一、原理和分类/112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113
三、使用前准备/113
四、使用步骤/113
五、效果评价/113
第二节气道正压设备/114
一、原理/114
二、常见气道正压设备及使用方法/114
三、效果评价/117
第三节深呼吸技术/118
一、原理/118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118
三、患者宣教/118
四、操作步骤和要点/118
五、效果评价/118
第四节徒手过度通气技术/119
一、原理/119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119
三、操作步骤和要点/119
四、效果评价/119
第七章湿化及雾化疗法/121
第一节气泡式湿化器使用流程/123
一、气泡式湿化器简介/123
二、相关检查准备/123
三、使用步骤/123
四、湿化效果的评估/124
第二节湿热交换器的使用流程/124
一、湿热交换器的简介/124
二、相关检查准备/125
三、使用步骤/125
四、湿热交换器效果的评估/125
五、注意事项/125
第三节加温湿化器的使用流程/126
一、加温湿化器的简介/126
二、相关检查准备/127
三、使用步骤/127
四、加温湿化器效果的评估/127
第四节喷射雾化器的使用流程/128
一、喷射雾化器的简介/128
二、相关检查准备/128
三、使用步骤/128
四、喷射雾化器效果的评估/129
第五节振动筛孔雾化器的使用流程/129
一、振动筛孔雾化器的简介/129
二、相关检查准备/129
三、使用步骤/130
四、振动筛孔雾化效果的评估/130
五、注意事项/130
第六节加压定量吸入器的使用流程/130
一、加压定量吸入器的简介/131
二、相关检查准备/131
三、使用步骤/131
四、加压定量吸入器效果的评估/132
五、注意事项/132
第七节干粉吸入器的使用流程/133
一、干粉吸入器的简介/133
二、相关检查准备/134
三、使用步骤/134
四、干粉吸入器效果的评估/134
五、注意事项/134
第八节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流程/135
一、雾化治疗的简介/135
二、相关检查准备/135
三、使用步骤/136
四、雾化治疗效果的评估/136
五、注意事项/137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床旁超声检查技术/138
第一节床旁肺部超声技术/139
一、相关解剖和基本原理/139
二、相关检查准备/139
三、扫查方法/140
四、肺部超声常见征象解读/140
第二节床旁膈肌超声技术/143
一、相关应用背景/143
二、膈肌超声的定义、作用和评估内容/143
三、相关操作准备/143
四、具体操作流程及图像获取/144
五、测量结果解读/146
六、膈肌超声的临床应用/146
第三节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床旁胸部超声检查/147
一、相关应用背景/147
二、相关检查准备/147
三、BLUE方案中的基本术语/148
四、BLUE方案/BLUE-PLUS方案操作流程/148
五、BLUE流程决策树/149
第九章家庭呼吸支持技术/151
第一节家庭制氧机的使用规范/152
一、制氧机使用前准备/152
二、家庭制氧机使用步骤/152
三、制氧机使用的注意事项/154
第二节家庭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规范/154
一、无创呼吸机使用前准备/154
二、使用步骤/155
三、呼吸机的日常维护/156
第三节家庭呼吸治疗开展思路和流程/156
一、患者评估及方案的选择/156
二、呼吸治疗方案的选择/156
三、健康宣教/156
四、家庭呼吸治疗的社区管理/157
五、未来展望/158
第十章肺功能检查/159
第一节肺功能检查前流程/161
一、肺功能检查前受试者须知及知情同意/161
二、检查前环境及物品准备/162
三、检查前操作者准备/163
第二节肺通气功能检查/163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63
二、用力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测定/163
三、最大自主通气量测定/164
四、安全性/165
第三节肺容量测定/16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65
二、指标/165
三、影响肺容量的因素/165
四、肺容量测定的临床意义/166
五、直接测定与间接测定/166
六、测定功能残气量的方法/166
第四节体积描记仪检查流程/169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69
二、设备要求/169
三、体积描记仪测定流程/169
四、质量控制/170
第五节弥散功能检查流程/170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70
二、测试前准备/171
三、肺弥散功能测定流程/171
四、质量控制/171
五、注意事项/171
六、结果校正/172
第六节支气管舒张试验流程/172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172
二、支气管舒张剂的选择/172
三、吸入药物的方法/172
四、试验前准备/173
五、试验流程/173
六、注意事项/173
第七节支气管激发试验流程/174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174
二、试验前准备/174
三、雾化吸入装置/175
四、支气管激发试验常用方法/175
五、试验流程/176
六、注意事项/176
第八节心肺运动试验/177
一、设备/177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177
三、测试前准备/177
四、测定流程/178
第十一章睡眠监测技术/179
第一节多导睡眠图监测/180
一、多导睡眠图监测介绍/180
二、多导睡眠图监测相关准备/181
第二节便携式睡眠监测技术/182
一、便携式睡眠监测技术的介绍/182
二、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相关准备/182
第三节无创呼吸机压力滴定/183
一、无创呼吸机压力滴定的介绍/183
二、相关检查准备/184
第四节基于呼吸机波形的睡眠呼吸监测/184
一、基于呼吸机波形的睡眠呼吸监测介绍/184
二、问诊/185
三、读取呼吸机波形/185
第五节四级睡眠监测设备/186
第十二章支气管镜检查/188
第一节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流程/189
一、操作前准备/189
二、操作及注意事项/190
三、术中监测/192
四、术后处理/192
第二节支气管-肺泡灌洗术/192
一、操作前准备/192
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92
三、术中监测/193
四、术后处理/193
第三节经支气管镜刷检术/193
一、相关检查准备/193
二、操作步骤/194
第四节经支气管镜活检术/195
一、术前准备/195
二、麻醉与消毒/195
三、支气管镜插入/195
四、检查与活检/195
五、术后处理/196
第五节支气管镜检查期间意外事件的处理流程/196
一、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准备流程/196
二、麻醉药物过敏的抢救/196
三、大出血的预防及抢救/197
四、心搏骤停和呼吸骤停的预防及抢救/197
五、张力性气胸的预防及抢救/198
六、喉头水肿和气道黏膜水肿的预防及处理/198
七、喉痉挛和气道痉挛的预防及处理/198
八、气道撕裂的预防及处理/198
九、纵隔及皮下气肿的预防及处理/199
十、二氧化碳潴留的预防及处理/199
十一、呼吸困难加重的预防及处理/199
第十三章常见呼吸治疗设备维护/200
第一节呼吸机消毒流程/201
一、呼吸机的表面清洁/201
二、呼吸机外置回路的消毒/201
三、空气过滤网的清洁/201
四、呼吸机消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01
第二节经鼻高流量氧疗设备的消毒流程/201
一、表面清洁/201
二、外置回路的消毒/202
三、进气口过滤棉/202
四、内部消毒/202
第三节支气管镜消毒流程/202
一、总体原则/202
二、床旁预清洗/202
三、消毒前清洗/202
四、消毒和灭菌/203
五、干燥及储存/204
六、特殊感染情况清洗消毒注意事项/204
第十四章特殊治疗及监测技术/205
第一节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操作流程/207
一、基本原理/207
二、相关设备/207
三、治疗前准备/207
四、操作流程/208
五、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209
六、撤离指征及流程/209
第二节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技术/210
一、基本原理/210
二、常见设备/210
三、操作前准备/211
四、操作步骤/211
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意义/211
第三节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213
一、基本原理/213
二、常见设备/213
三、操作前准备/214
四、操作步骤/215
五、监测界面及基本参数的临床意义/216
六、注意事项/217
第四节食管压监测导管的安置技术/217
一、基本原理/217
二、常用技术和导管/217
三、评估及准备/218
四、置管流程/219
五、食管压监测的临床意义/220
第五节膈肌电位监测导管的安置技术/221
一、基本原理/221
二、操作前准备/221
三、操作步骤/221
四、实施NAVA通气/222
五、临床意义/223
第六节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技术/224
一、基本原理/224
二、操作评估/224
三、操作流程/225
四、常见并发症及其管理/226
五、结果分析/226
第七节高频呼吸机操作流程/226
一、操作前准备/226
二、操作流程/227
三、高频通气初始参数设置及参数解读/227
四、高频通气管理/228
五、高频通气监测/229
六、高频通气的失败标准/229
七、高频通气的撤离/230
八、高频通气的并发症/230
第十五章呼吸治疗应急处理流程/231
第一节呼吸机故障应急处理流程/232
一、患者安全性评估/232
二、呼吸机故障的紧急处理/232
三、故障设备的后继处理及维护/232
第二节ICU停电、停气的应急处理流程/232
一、停电应急处理/232
二、停气应急处理/233
第三节人工气道脱出的应急处理流程/234
一、人工气道脱出的判断/234
二、人工气道脱出的处理流程/234
三、注意事项/234
第四节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处理流程/235
一、低氧血症患者的无创通气/235
二、低氧血症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236
第五节机械通气患者高碳酸血症的处理流程/237
一、高碳酸血症的原因/237
二、高碳酸血症的呼吸支持/237
附录/240
Epworth嗜睡量表/240
早晨问卷/241
STOP-BANG量表/241
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242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