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表与里:大明王朝276年兴衰史
字数: 377
出版社: 北京联合
作者: 何孝荣
商品条码: 9787559680693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从放牛娃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勤政却悲剧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煤山,明朝276年,经历了盛世与衰败、改革与乱象、荣耀与灭亡。 这不是一部枯燥的编年正史,而是一部把大明王朝讲“活”了的通识读本。 本书由明清史资深学者何孝荣联合两位青年学者历时三年打磨,以“帝王表”与“百姓里”双线交织方式,从政权更替、边患民乱、权力结构、经济繁荣、文化启蒙,到宦官专权、党争乱政、宗教信仰、民族政策、中外交往、日常习俗……不仅讲王朝的命运,更讲人民的生活;不仅讲史实的表面,更讲制度的内核与人性的波澜。史料扎实,考据严谨,力图还原史实全貌,避免戏说流行倾向,呈现明朝真实而复杂的历史景观。
作者简介
何孝荣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明清史、中国佛教史、故宫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出版《明代南京寺院研究》、《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清史十五讲》、《明朝佛教史论稿》、《明清宫廷宗教与政治活动研究》、《明朝宗教》(合著)、《明代文化研究》(合著)、《明清文化通史·明代卷》(合著)、《明代杭州佛教研究》(合著)等,主编《这就是故宫》《明代国家治理文献丛刊》等,点校出版《金陵梵刹志》、《黄梅老祖山志》、《灵谷禅林志》、《嘉庆新安县志》、《典籍·南京大报恩寺》(三种)等,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
精彩导读
二、铁腕永乐帝强化皇权 明成祖继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迁都北京,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明朝统治。 (一)明成祖登基及继续削藩 燕王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进入京城。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先拜谒孝陵,后于奉天殿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嘉靖时改庙号为明成祖。他下诏将当年——建文四年(1402)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明年为永乐元年,以昭示其继承太祖之统。 明成祖对跟随他征战的将士论功行赏,共封 2 公、16 侯、17 伯,给予铁券、岁禄,荫及子孙。其中“靖难”军师道衍,“论功以为第一”,先授为僧录司左善世,后令复姓姚,赐名广孝,任命为太子少师。至此,继太祖封爵之后,明初第二批新兴的军功贵族应运而生,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功臣,从成祖起兵“靖难”者曰“奉天靖难推诚”功臣。 在大封功臣的同时,明成祖把维护建文帝统治的群臣指为“奸党”,“大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加以追究治罪。此前,齐泰被建文帝派出京城,听闻京城失守,试图逃到外郡筹兵。为躲避燕军缉捕,据说他将所乘白马用墨染成黑色,但跑了一段路程,白马出汗导致墨色脱尽,终被认出,“遂被执赴京”,遭诛杀。方孝孺对儒学、文章有极深造诣,建文帝时“国家大政事辄咨之”,“靖难”时朝廷讨伐诏檄“皆出其手”,进兵谋略多听其议,是建文帝的主要谋士。朱棣往攻京城时,道衍以方孝孺为托,说:“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迨京城下,朱棣欲使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哪知方孝孺忠于建文帝,坚不奉命。朱棣怒,“命磔诸市”,方孝孺亲属受株连者据说多达 847 人。后世称其被诛十族,即除了亲属九族之外,还有朋友门生算作一族,实为编造杜撰。御史大夫练子宁被缚至阙下,出语不逊,朱棣大怒,命磔之,并诛杀练氏族人 151 人,流放数百人。御史大夫景清先是假意迎降,以原官留任,在早朝时密谋行刺明成祖,败露后被剥皮实草,“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明成祖对建文忠臣们实施了残酷的诛杀和迫害,其亲友也被处死或流放,妻女则籍没为奴,沦为乐户。 不久,明成祖下令重修《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始修于建文元年正月,建文三年十二月修成,以编年体形式详细记载了明太祖自出生至驾崩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及对外交往等各方面事迹和状况,其中对燕王朱棣等藩王事迹多有记载和揭露。至此,明成祖下令 重修,篡改实录中不利于他的记载,并对建文帝进行诬谤,制造自己篡位的正义性和合法性。至永乐十六年(1418)五月,《明太祖实录》经过两次重修,才使明成祖满意,令为定本留传。 明成祖以维护“祖制”为旗号发动“靖难之役”,登基后立刻废除建文帝改革措施,标榜重归洪武旧制。其中之一,就是宣布恢复被建文帝削除的藩王,并给予大量赏赐,借以换取他们的支持。不过,当皇位稳固后,明成祖同样担心藩王威胁,也开始恩威并施,继续削藩。 明成祖主要采取四种手段削弱、削除藩王的权力。其一,将统兵的塞王内迁,如将宁王朱权由大宁改封南昌,谷王朱橞由宣府(今河北张家口)改封长沙,辽王朱植由广宁(今辽宁北镇)改封荆州。削除塞王后,他派遣亲信宦官分任监军,负责监督镇边的武将,加强对他们的控制,武将守边制度确定下来。其二,制定严苛的“藩禁”政策,限制藩王权力。明成祖对藩王省墓、入朝等事均作了严格限定,藩王及其子孙自此不士、不农、不工、不商,只能作为宗室享受一定的经济待遇,不得随意走动和离开王府、交结官民。其三,渐次削去藩王护卫。如永乐元年,以代王朱桂行为不轨,削夺三护卫;永乐六年,削夺岷王朱楩护卫,并罢其官属。其四,削除藩国。齐王朱榑性情凶暴,怙恶不悛,且阴蓄刺客,广招异人,永乐四年被留置在京,削护卫,同年八月与其子一并被废为庶人;谷王朱橞肆意横行,招匿亡命,造战舰弓驽,谋为不轨,永乐十五年正月与其二子皆被废为庶人。这样,明成祖剥夺了藩王的政治、军事特权,仅保留其经济特权,使他们基本不再对皇权构成威胁。 (二)迁都北京 明太祖以应天为根据地建立政权,紧邻东南财赋中心,且有龙盘虎踞之险要,明初遂定为都城,改称京师。但应天偏安江南,不利于统治全国,尤其不利于应对来自漠北的残元势力的威胁。因此,明太祖又以汴梁(今河南开封)为北京,以临濠(今安徽凤阳)为中都,还曾派太子朱标巡视河洛和关中,有意将都城迁往凤阳、汴梁或西安,但因年老体衰、民力穷困作罢。 永乐元年(1403)正月,明成祖“以北平为北京”,决意迁都北京。永乐七年以后,他多次北巡,长期居住在北京,而令皇太子朱高炽监国京师。他在北京设行在六部,奏章都要送往批发,北京成为实际上的政治中心。明成祖决意迁都北京,是多方权衡的结果。其一,巩固皇位。明初以应天为都城,建文帝奉行宽仁之政,得到全国尤其是江南士民普遍拥戴和支持,而明成祖则以叛乱夺位,因此遭到不少人尤其是江南士民的抵触乃至反对。北京是明成祖“龙兴”之地,经营多年,当地官民对他没有敌视情绪,甚至会因为迁都于此而对他更为拥护,有利于明成祖巩固皇位。其二,心理压力。应天是洪武、建文都城,明成祖生活在京城宫中,坐在皇位上,甚至想到死后葬在明太祖身旁,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他在决定迁都之时便开始在北京营造陵寝。其三,抵御蒙古。明太祖定都应天,因此以军将尤其是塞王镇守北边,防御北元势力。明成祖夺得帝位,又内迁塞王,北方防御蒙古的军事力量顿时撤减。为了抵御强大的北元势力,迁都北京、“天子守边”(天子守国门)无疑是一妙招。为此,明成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迁都做了充分准备。 迁都意味着整个中央统治机构、军队和大量民众随迁北京,由于宋朝已完成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明朝政府在经济上必须依赖江南,所谓“百司庶府,卫士编氓,一仰漕于东南”。此前,南方粮食、物资主要是通过海运输往北方。但海上风大浪急,而且东部沿海一带倭寇横行,致使海运风险大、损耗高。为此,明成祖决定疏浚淤塞不通的南北运河,改行漕运。永乐九年,他命工部尚书宋礼征发民夫 30 万人,疏浚山东境内会通河淤塞地段,并解决其水量调节问题。永乐十三年,明成祖因会通河全面通航,决定停止海运,改走内河漕运,命平江伯陈瑄负责。陈瑄建造浅船 2000 余艘,起初运输粮食 200 万石,后逐渐增加到 500 万石。陈瑄又开凿清江浦,解决运河南段河道运输难题。至此,大运河南北贯通,南方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等地,为迁都奠定了基础。 明成祖对北京周边防御进行了周密部署,先是将山西行都司官兵迁往北京,又下令将大宁都司官兵迁往保定,调营州五屯卫于顺义、蓟州、平谷、香河、三河。他还多次敕边将屯戍练兵,修缮城池,严为戒备,“重门御暴之意,常凛凛也”。 永乐四年闰七月,明成祖下诏以京师皇宫为蓝本,修建北京皇城、宫殿。他分遣大臣赴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诸省采办木材,并建木厂、石厂、砖瓦厂等。此后,约有 23 万工匠、上百万民夫,以及大量的士兵,被征调投入营建北京城和宫殿的浩大工程中。永乐十八年,北京城建成,“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 。北京城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以正阳门—午门—钟楼为中轴线,四周为住宅和商业区。紫禁城周长约 6 里(约 3000 米),城墙高 10 多米,南北长 961 米,东西宽 753 米。皇城周长 18 里(9000米),皇城之外是周长 45 里(22500 米)的京城。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按照中国传统宫殿的“前朝后寝”规制,主要宫殿建在中轴线上,前有外朝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有内廷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两侧对称排列着许多组建筑,共有房屋数千间,占地达 72 万平方米。城外凿护城河,宽 52 米,全部用条石砌岸。这座帝王宫阙巍峨壮丽,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九月,成祖下令明年即永乐十九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一月,成祖“以迁都北京诏天下”,宣布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迁都北京。
目录
目 录 第一讲 大明王朝开基定制 一、元末农民大起义 / 002 二、明朝的建立与专制皇权的加强 / 005 三、经济政策初见效果 / 016 四、明太祖的贤内助马皇后 / 024 五、明太祖的开基定制功绩 / 026 六、明太祖的民族、相貌和文字狱考辨 / 027 第二讲 以强盛之姿傲视世界 一、建文帝的短暂统治 / 038 二、明成祖继续强化专制皇权 / 043 三、天子守国门,奋发作为于边疆与国际 / 052 四、仁宣之治 / 061 五、“新明朝”的建立和巩固 / 068 第三讲 明朝中期的奇葩皇帝与统治危机 一、懵懂昏庸的明英宗 / 072 二、恋位贪储的景泰帝 / 081 三、痴迷“姐弟恋”的明宪宗 / 084 四、“弘治中兴”的明孝宗 / 091 五、荒嬉爱玩的明武宗 / 095 六、崇道好长生的明世宗 / 101 第四讲 烽烟四起,南倭北虏 一、倭寇侵掠东南沿海 / 114 二、鞑靼袭扰北部边境和“庚戌之变” / 121 三、此起彼伏的民众起事 / 126 四、西南边疆,风波不断 / 135 五、葡萄牙殖民者东来和侵占澳门 / 140 第五讲 变法图强,隆万改革 一、钱权隐患,统治危机 / 144 二、短暂的隆庆改革 / 148 三、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改革 / 157 第六讲 民熙物阜:明朝中后期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一、农业继续发展 / 176 二、手工业不断进步 / 183 三、商品经济的繁荣 / 188 四、区域与市镇经济的兴盛 / 195 第七讲 天崩地坼:明朝后期的社会矛盾激化与明朝灭亡 一、明神宗怠政贪财和廷臣党争 / 206 二、明光宗的除弊和暴卒 / 220 三、明熹宗庸懦昏聩与魏忠贤专政 / 223 四、性急刚愎的崇祯帝与明朝灭亡 / 231 五、社会矛盾全面激化 / 237 六、后金崛起与明清战争 / 244 七、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 249 第八讲 双轨辅政的“权力游戏” 一、明朝独创的内阁 / 256 二、当帝王重用宦官 / 267 三、内阁和司礼监的双轨运作机制 / 274 第九讲 总结创新的科技文化 一、科技成就,光耀史册 / 286 二、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 295 三、官史衰落,私史活跃 / 310 四、互争高下的程朱理学和王学 / 315 第十讲 越来越世俗化的宗教 一、宗教风貌别具一格 / 330 二、佛教的衰落与复兴 / 334 三、道教的式微 / 349 四、伊斯兰教的发展 / 356 五、天主教的传播 / 359 六、民间秘密宗教蓬勃兴起 / 365 第十一讲 多民族,共融合 一、大一统的民族政策 / 376 二、对北方蒙古族的抚和防 / 381 三、西南地区的抚剿和改土归流 / 386 四、西北地区的经营与失控 / 390 五、“多封众建”的藏区 / 394 六、东北诸部族的招抚与决裂 / 399 第十二讲 西来东往: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朝鲜 / 406 二、与日本的双向文化交流 / 415 三、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 / 422 四、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 / 427 五、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 / 434 六、与拉丁美洲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 444 第十三讲 芸芸众生: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习俗 一、逾越等级、追求奢美的服饰习俗 / 450 二、突破身份、讲究豪丽的居宅习俗 / 455 三、重视门第和聘礼的婚姻习俗 / 457 四、大操大办、做法事超度的丧葬习俗 / 463 五、千奇百怪的陋习劣俗 / 468 六、一年四季的节令习俗 / 47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