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相牛世家

相牛世家

  • 字数: 95
  • 出版社: 天天
  • 作者: 郝周|
  • 商品条码: 978750162561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相牛世家》讲述了一个比较奇特的相牛行业。十三岁的乡村男孩汤小壶出身一个相牛世家,暑假到莞城看望爸爸妈妈,参加了在那里牛墟举办的相牛传承班,结识了城市男孩达兴,以及省劳模纪场长、光头场长等人。达兴是一个叛逆的男孩,爱玩游戏,不喜欢学习相牛,但渐渐地,两个男孩在相处和学习相牛过程中培养出深厚的友谊,并且都从相牛传承班中收获满满。最重要的是,汤小壶发现了达兴的身世,原来他也出自城市的相牛世家。跨越城乡的相牛技术在两个孩子身上实现交融和传承。
作者简介
郝周,中国作协会员。在《儿童文学》《东方少年》等刊物发表短篇作品150余篇,数十篇被《儿童文学选刊》《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转载。出版《偷剧本的学徒》《牛背上的白鹭鸟》《白禾》《青茶的过年心愿》等小说20余部。作品先后入选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获曹文轩儿童文学奖、“长江杯”儿童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深圳年度十大佳著、俄罗斯图书印象奖等奖项。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日文。
精彩导读
一 汤小壶进城 十三岁的汤小壶是一个人搭火车去莞城的。他要去那儿过暑假。 在老家,汤小壶跟爷爷住在一起。爷爷是个一辈子没有离开土地的农民,也曾经是个走南闯北的牛经纪。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他不再做老本行。但他在四十多年的相牛经历中,积攒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杂芜的相牛故事,这些悠长的陈年旧事就成了汤小壶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他听得津津有味,到了该熄灯时还意犹未尽。 爸爸是爷爷的独子。原本,他是跟着爷爷学习相牛的,也做过不少年头的牛买卖,但随着乡下耕牛越来越少,生意越来越萧条,他终究成了南飞的候鸟。爸爸在城里做过许多工作,之前都是打短工。不过,他眼下的工作倒十分稳定,跟以前在家做的行当有些相似,也是跟牛打交道。这让爷爷和汤小壶都很感兴趣,大城市里跟牛打交道的工作是什么呢?难道是宰牛?汤小壶又一次向爸爸提出问题。 “这么暴力的活我可干不了。我就在牛墟打打杂。” “那牛墟又是什么地方呢?” “墟是市场的意思,牛墟就是买牛卖牛的市场。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看来你还是书读少了。”爸爸打趣道。 “可俗话也说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谁让你不带我去看看。” 爸爸咧嘴冲他一笑,伸手点了点他的鼻头,算是对儿子的赞许。 汤小壶扭头看了一眼爷爷,又对爸爸说:“你应该找老板说说情,请爷爷去做师傅啊。” 爷爷摇摇头:“人老了,闻到汽油味脑壳就晕,哪里能去得了那么远的地方?你去帮爷爷看看新奇,回来讲给爷爷听。” 七月初的一个晚上,爷爷送汤小壶去梅城的火车站。第二天,爸爸会在莞城火车站接他。火车是过路火车,晚上十二点才经过梅城。爷爷送他到了车站,买了票。为了让爷爷赶得上回去的末班车,他坚持让爷爷早点离开车站。他一个人在小小的候车厅里等了差不多六个钟头。等到半夜,他迷迷糊糊地被车站工作人员手里的小喇叭吵醒,跟着站台上挑着扁担、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挤上火车。火车启动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爷爷。这是他头一次离开爷爷出门远行,爷爷今天晚上也会想念他吧?大约过了半个钟头,他就趴在硬座中间的小方桌上昏沉沉地睡去。 这一夜,汤小壶把小脑袋枕着胳膊,倚靠着小方桌一块小小的角落,蜷缩成一团,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痛。尽管如此,他还是睡着了。等到他完全清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 车厢里充斥着五湖四海的方言声。他突然意识到他已经离开家,身处异乡了。他迫不及待地扭着脖子望向窗外。窗外飞动的是连绵不绝的山林。山势起起伏伏,山上松树、竹林密布,跟老家乡下的风景并没有太大差别。正这样看着,对面一列火车呼啸着开过来,长鸣一声,挡住了他的视线。他看到坐在相对而来的列车上的乘客。他们是从广东方向开过来的,想必他们都已经见识了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吧。他想道。 看够了高低起伏的山峦,还有交替出现的河流、田野和湖泊,以及掩映在这些景色之中的村落和坟地,汤小壶的眼前终于出现了高楼、宽阔的马路和高架桥。马路上小汽车和各种货车鱼贯而行。一想起就要见到爸爸妈妈,他变得兴奋,心跳也加快了。 火车还没有完全停下来的时候,汤小壶已经望到月台上爸爸瘦小的身影。下了车,爸爸守在车门边,一把接过行李,亲昵地点了一下他的鼻头。汤小壶牵着爸爸的手,两人跟随汹涌的人潮走出莞城火车站。广场上人声沸鼎,背着行李包、蛇皮袋的人成群结队,行色匆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简直太渺小了。如果没人接他,恐怕一个人早就转晕了头。 越过一个个举着旅店招待所招牌的揽客仔,穿过一辆辆摁着喇叭的出租车和私家车,他俩走到车站斜对面的马路边。爸爸带着他坐上一辆载客电单车,一路穿过低矮的厂房,又穿过长满芭蕉树和荔枝林的城乡接合部,最后在一座城中村外围下了车。 尽管在来之前,汤小壶努力想象过莞城的各种样貌,但他没想到的是,真实的莞城与他想象中的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在他的印象中,莞城在离家一千公里之外的南方,珠三角核心工业城市,应该是遍地高楼、夜晚霓虹灯闪烁如星的不夜之城,路上一定跑着各种汽车,街上到处都是高档商场、精美的玩具店、游乐场、公园…… 现在,汤小壶明白了,想象是一码事,现实又是一码事。在莞城的这个工业小镇,他看到了大片旧厂房。厂房之间是连接成蛛网一样的电线,还有巨大的仓库,以及在仓库周边进进出出的蓝色厢式货车和搬运货物的叉车。在工业区走动的人们都穿着湖蓝色或者浅紫色的工装,灰黄的脸上看不到想象中油光发亮的神采。 坐在电单车上,他还看到了一大片农田。只不过,农田里栽种的不是水稻或者麦子,而是搭着塑料棚的各种蔬菜。在高架桥的桥底,他看到了正在收集整理废品的拾荒人。街道两旁的行道树,除了杧果树就是光秃秃的大王椰树。这种奇怪的椰子树,树干笔直冲天,有叶无枝,一片叶子就像一只船桨那么大,如果掉落下来砸到人,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现在,汤小壶和爸爸走在贴满各种小广告的巷子里。这里的楼房间距之小,密度之大,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他想起爸爸曾经跟他提过的一个形象的说法——握手楼。可不,站在两栋楼同一层阳台上的两人如果想握手寒暄,简直是“举手之劳”。巷子尽头闪烁着便利店和凉茶铺的广告灯。也许,只有牢牢记住招牌上跳动的“黄振龙凉茶”几个字,才不会在下次回家时迷路。 二 牛墟第一印象 进门那一刻,妈妈把汤小壶揽在怀里,几乎要“啵”的一声亲上一口的时候,汤小壶一扭脖子,闪开了,但鼻子依然感受到妈妈熟悉的气息。这么大个人了,要是真给妈妈亲一口,那该多不好意思! 汤小壶仔细打量了一下爸妈住的出租房。进门是一个小型的方形客厅,不到十平方米。屋里最显眼的家具只有一台旧彩电。进门的墙边摆放着一个绿色皮套的旧沙发,沙发扶手的皮都磨薄了,显出一道道白色的线条。桌椅都是栗色的二手家具。 妈妈早就做好了一桌可口的饭菜迎接汤小壶。有排骨玉米汤、白灼大虾、清蒸鲈鱼、蒜蓉炒油麦菜,都是粤菜的做法。当然,还有一碟油炸花生米,这是为爸爸准备的下酒菜。爸爸酒量不大,一瓶啤酒就对付了。 爸爸喝酒的时候,妈妈就给汤小壶和爸爸剥虾壳,又给汤小壶夹排骨。 “妈妈,你也吃呀!” “妈妈经常吃,你多吃点!” 汤小壶品尝了妈妈的手艺,又喝了一碗汤,心满意足地擦擦嘴,觉得这一路的疲惫似乎也减少了。 第二天正好是周日,爸爸轮休,可以带汤小壶去他工作的地方——莞城牛墟看看。 他们出了城中村,步行几条街就到了牛墟门口。令汤小壶大吃一惊的是,在这个遍地都是工业厂房和出租屋的莞城小镇,还有这样一个充满乡村自然气息的牛墟——这种感觉,好比在一群西装革履的人中发现一个穿传统中式长褂的,风格变换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一走进牛墟大门,一股难闻的气味先声夺人地钻进他的鼻孔:牛毛的气味、牛屎的气味、卡车尾气的气味、柴油的气味、泥浆气味、榕树根系腐烂的气味……多待一会儿,它们就会钻进你的身体,钻进你的头发,挥之不去。忍受不了牛屎气味的人,在牛行里待上一个钟头,就好比待了一天那么漫长。要是跟在牛屁股后面待上一天,很可能就会连夜逃之夭夭,再也不回头。 “爸爸,这里好臭啊!”汤小壶半捂着鼻子。 爸爸故意翕动着鼻翼:“是吗?我怎么没有闻到?” 这时,一个矮个子老头儿走了过来。他宽宽的前额,一头稀疏却乌黑的头发,显得憨厚而慈祥。眼皮有些耷拉,但一双小眼睛射出锐利的光。从他古铜色的脸庞来看,至少也年过花甲了。他上身穿着蓝色的工装衬衫,胸口位置印着“百年牛墟”的图案和文字,脚上穿着一双当作拖鞋的牛皮凉鞋,走起路来左脚有点跛。他的腰上扣着一个黑色的对讲机,不时发出嘶嘶的声响。 “纪场长早上好!”爸爸朝这个老头儿远远地打起了招呼。原来他是场长。 “大河,你收了个小徒弟啦?”他用口音浓重的广东普通话笑吟吟地问道。 “这是我家小子。”爸爸拍了一下汤小壶的肩膀,“快叫纪爷爷!” “纪爷爷好!”汤小壶脸红了一下。刚从乡下来城里,他还有点不适应。 “带小孩长长见识!现在的孩子见过狮子老虎,可不一定见过牛呢。” “他从乡下来的,跟牛打过交道,只是没见过这么多牛。”爸爸笑道。 “乡下牛不一样。”汤小壶若有所思地说。 “哦?哪里不一样呢?”纪场长一下子来了兴致。 “眼睛不一样!”汤小壶想了想。 “眼睛怎么不一样?净瞎说!”爸爸笑了笑。 “真的,”汤小壶说,“乡下放养的牛,眼睛又大又亮,可这里的牛眼睛小得只有一条缝,眼珠浑浊没有光。” “你看得很准啊!”纪场长不由得摸了摸汤小壶的脑瓜,“讲得很好!你们老家的牛是土耕牛,这里的都是外来的肉牛。你瞧,这些是西蒙塔尔牛,那一群是安哥拉牛,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肉牛品种。”纪场长如数家珍。 “场长,场长!”这时,他腰间的对讲机哔哔地响了,有人在呼叫他,“莫老板在办公室等你。”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传来。 “那好啦。你们再逛逛,我先处理一点事去啦!”纪场长一跛一跛地回到大门右侧的办公楼去了。 爸爸带着汤小壶继续游逛。 牛花园里的榕树铺开的巨大树荫像一把团扇,为牛群遮挡了紫外线极强的亚热带阳光。牛群系在树底下花池周边的铁栏杆上,一圈至少围拢了七八头牛。水泥砌成的花池里早已没有花草,倒是铺满了芦苇秸秆和高粱秸秆。花池的边沿原本是贴了瓷片的,但满圈只剩下一块半块,想必早就被牛们蹭痒痒掀掉了。地面湿漉漉的,混合了污水和牛尿。花池里面铺设了水管,养牛人用浅桶装水喂牛,一头牛前放一只桶。喝着喝着,有些牛就哗啦哗啦地撒起尿来。地面上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泥浆和腐烂的树叶、高粱秸秆,被牛蹄子随意践踏。一个穿着碎花衬衫、挎着小黑包的妇女从一辆运牛的卡车边走来,捡起地上的两根牛绳,把两头正躺在地上悠闲反刍的牛拉了起来。这两头牛只好不情愿地跟着她往卡车方向走去。一个戴着黑檐凉帽的中年妇女推着小推车,正在用铁锹铲牛粪。在这样的环境里走动的牛中介、卖家买家、养牛的、运牛的,个个都是民工装扮,谁也不会穿着光鲜的衣鞋来这里。还有人在大榕树底下绑了网状的秋千床,在牛群之间惬意地荡起了秋千。他们都是常年活跃在牛墟的老生意人。 这时,一个身穿黑T恤的牛贩子手里拿着水管,朝一头花斑牛身上冲水。这头牛的背上,不知谁用蓝色的油漆刷写了一个“令”字,还有一个数字“608”。 “爸,牛背上的字是什么意思?” “‘令’是买家的姓,也就是说这头牛归了姓令的老板了。‘608’是牛的重量,表示已经上过地磅。” 赶牛人把牛牵到一条用铁栏杆封闭的过道里。过道另外一头,已经有一辆卡车停靠在地势较低的停车场。车厢后门敞开,对准过道,等着牛走上去。牛并不总是乖乖地走过去。赶牛人在前面扯着绳子,他的同伴拿着一根竹竿在后面敲打,牛才不情愿地挥动着尾巴往前走。与老家的耕牛不同,这些牛大部分并没有系牛绳。极少数系了绳子的,也并没有通过牛鼻串,而是直接系在牛角的根部,只为了方便牵牛进出场地、上下卡车而已。 “他们把牛买去做什么呀?”汤小壶问。 “宰了卖肉。这些牛会运到屠宰场。” “这也太……太残忍了吧?” “谁让人是肉食动物呢?如果没有这些肉牛,大街小巷里的牛肉火锅店里卖什么呢?农贸市场上新鲜牛肉从哪里来呢?”爸爸笑道。 “爷爷相牛的时候,怎么就不杀牛卖牛肉呢?”汤小壶反驳道。 “那时候,耕牛是受法律保护的财产,要留着耕田干活,谁会去杀牛卖肉?只有牛病了、老了才会宰杀。” “爷爷看到这些,肯定会觉得不自在。”汤小壶若有所思地说道。
目录
一?汤小壶进城 1 二?牛墟第一印象 7 三?牛墟文化节 14 四?开班 23 五?理论课 41 六?牛墟内外 50 七?两个好伙伴 63 八?乡下的牛 82 九?结业测评 90 十?过去的故事 98 十一?意外的邀约 114 十二?火速返乡 122 十三?祖孙重逢 135 十四?踏上旅途 145 十五?乡下牛墟 155 十六?生死之交 168 十七?载牛返城 175 十八?更多的故事 183 《相牛世家》专家意见 19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