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少儿计算思维养成记:六个孩子的编程学习笔记 第2版

少儿计算思维养成记:六个孩子的编程学习笔记 第2版

  • 字数: 300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包若宁 卜文远 傅鼎荃 等
  • 商品条码: 978711178168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计算思维是信息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养。本书是少儿计算思维养成过程的忠实记录: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三位研究员组织了小SIGMA数学特别兴趣组亲子班,教授孩子们数学思维与计算思维。孩子们在学习时编程序、写心得、记笔记,zui终汇集成册,形成本书。 本书通过10讲编程基础和18讲动手实例,讲述6个基本计算思维,包括从zui简单的做起、逐级逼近、带剪枝的枚举等。第2版新增了3讲,讲述随机性的妙用,并大幅扩展“教师点评”,为家长朋友提供更详细的导读。 本书具有三大特色: ·以计算思维为纲,内容深刻。 ·以少儿视角行文,浅显易懂。 ·以动手促进动脑,手脑并重。 这是一本“孩子写给孩子看”的书,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自学,有助于科学素质培养、思维习惯养成。家长和老师也可以本书作为教材,以书中“教师点评”为导读,按“背景知识->基本思路->编程步骤”的顺序讲授,zui后对比、检验实验结果。 在少儿时期养成计算思维,终身受益!
作者简介
包若宁,中关村一小四年级<br />魏文珊,中关村一小四年级<br />傅鼎荃,北大附小四年级<br />张秦汉,北京双榆树中心小学三年级<br />卜文远,中关村一小四年级<br />谭沛之,中关村一小五年级
目录
目  录<br />序言<br />前言<br />教师的话(一)<br />教师的话(二)<br />教师的话(三)<br /><br />什么是计算机程序<br />一、什么是计算机语言 /2<br />二、怎样让计算机听懂Scratch语言 /3<br />三、什么是计算机程序 /4<br />四、Scratch编程环境简介 /4<br />五、Scratch积木简介 /6<br />六、怎样让程序运行起来 /9<br />七、第一个Scratch程序“Hello, World!” /9<br />八、更复杂的Scratch程序 /10<br />九、程序里的bug和debug /14<br />十、教师点评 /16<br />角色的动作、绘图和音乐演奏<br />一、知识点 /17<br />(一)角色的方向 /17<br />(二)角色变换造型 /18<br />(三)角色的画笔 /18<br />(四)角色演奏音乐 /20<br />(五)角色的遮挡 /20<br />二、动手练:一个走动的钟表 /20<br />(一)实验目的 /20<br />(二)基本思路 /21<br />(三)编程步骤 /21<br />(四)实验结果 /23<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23<br />(六)思考与延伸 /23<br />三、课后作业 /23<br />(一)实验一:音乐演奏 /24<br />(二)实验二:用计算机键盘弹钢琴 /24<br />四、教师点评 /24<br />变量:角色的记忆<br />一、知识点 /26<br />(一)什么是变量 /26<br />(二)变量名字的写法 /26<br />(三)变量有几种 /27<br />(四)什么是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27<br />(五)怎样建立变量 /27<br />二、动手练:给托球游戏加一个计数器 /28<br />(一)实验目的 /28<br />(二)编程步骤 /28<br />(三)实验结果 /28<br />三、课后作业 /28<br />实验:小猫出口算题 /28<br />四、教师点评 /30<br />循环:重复做动作<br />一、知识点 /31<br />(一)什么是循环 /31<br />(二)“重复执行”积木的种类 /32<br />(三)循环的嵌套 /33<br />(四)写循环的小秘诀 /33<br />二、动手练:阅兵方阵 /33<br />(一)实验目的 /33<br />(二)基本思路 /34<br />(三)编程步骤 /34<br />(四)实验结果 /34<br />(五)思考与延伸 /35<br />三、教师点评 /36<br /><br />克隆:角色的双胞胎和多胞胎<br />一、知识点 /37<br />(一)什么是克隆 /37<br />(二)什么时候用克隆 /37<br />二、动手练:阅兵方阵列队行进 /38<br />(一)实验目的 /38<br />(二)基本思路 /38<br />(三)编程步骤 /39<br />(四)实验结果 /39<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40<br />(六)思考与延伸 /41<br />三、教师点评 /41<br /><br />条件判断:角色根据情况做动作<br />一、知识点 /42<br />(一)什么是条件判断 /42<br />(二)多个条件的组合 /42<br />二、动手练:判断奇偶数 /43<br />(一)实验目的 /43<br />(二)基本思路 /43<br />(三)编程步骤 /43<br />(四)实验结果 /43<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44<br />三、教师点评 /45<br /><br />过程:程序的模块化<br />一、知识点 /46<br />(一)什么是过程 /46<br />(二)在Scratch程序里怎样实现过程 /46<br />(三)调用一个过程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48<br />二、动手练:会织网的蜘蛛 /49<br />(一)实验目的 /49<br />(二)基本思路 /50<br />(三)编程步骤 /50<br />(四)实验结果 /51<br />(五)思考与延伸 /51<br />三、课后作业 /52<br />实验:彩虹风车 /52<br />四、教师点评 /52<br /><br />列表:把几个变量合起来<br />一、知识点 /54<br />(一)什么是列表?为什么要用列表 /54<br />(二)怎样理解列表 /55<br />(三)对列表的操作 /55<br />二、动手练: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56<br />(一)实验目的 /56<br />(二)基本思路 /56<br />(三)编程步骤 /56<br />(四)实验结果 /57<br />(五)思考与延伸 /58<br />三、课后作业 /58<br />实验:计算列表中数据的平均值 /58<br />四、教师点评 /59<br /><br /><br />字符串:把几个字母合起来<br />一、知识点 /60<br />(一)什么是字符串变量 /60<br />(二)对字符串变量有哪些操作 /60<br />二、动手练:元音字母计数 /61<br />(一)实验目的 /61<br />(二)基本思路 /61<br />(三)编程步骤 /61<br />(四)实验结果 /62<br />三、教师点评 /63<br /><br /><br />收发消息:角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br />一、知识点 /64<br />(一)角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64<br />(二)什么是“消息” /64<br />(三)怎样创建消息 /64<br />(四)怎样发送消息 /65<br />(五)怎样接收消息 /65<br />二、动手练:“谁在哪里干什么”游戏 /66<br />(一)实验目的 /66<br />(二)基本思路 /66<br />(三)编程步骤 /66<br />(四)实验结果 /69<br />三、教师点评 /69<br /><br /><br />逐级逼近法:刘徽割圆法估计π<br />一、实验目的 /72<br />二、背景知识 /72<br />(一)π是什么 /72<br />(二) π是多少 /72<br />(三)怎样找一个数尽量接近π /73<br />(四)刘徽割圆法估计π /74<br />三、基本思路 /74<br />(一)画正多边形 /75<br />(二)计算正多边形的边长 /75<br />四、编程步骤 /76<br />(一)角色设计 /76<br />(二)变量设计 /76<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76<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77<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78<br />(一)随着正多边形边数(n)的增加,π的估<br />  计值的变化 /78<br />(二)大圆小圆的结果一样吗 /80<br />七、教师点评 /80<br />(一)为何叫“割圆法”?哪里体现了“割” /81<br />(二)本讲采用的方法和刘徽割圆法的差异 /81<br />(三)刘徽和祖冲之的生平 /82<br /><br />聪明的枚举:巧解数字谜<br />一、实验目的 /83<br />二、背景知识 /83<br />(一)最笨的方法怎么填 /83<br />(二)如何使得枚举时不遗漏可能<br />   的填数方案 /84<br />(三)如何手工计算判断次数 /84<br />三、基本思路 /85<br />(一)最笨的枚举法 /85<br />(二)聪明一点的枚举法 /85<br />(三)更聪明的枚举法 /85<br />四、编程步骤 /86<br />(一)角色设计 /86<br />(二)变量设计 /86<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86<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87<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88<br />(一)算法找到了多少种答案 /88<br />(二)对比笨算法和聪明算法的判断<br />   次数 /89<br />七、思考与延伸 /89<br />八、教师点评 /90<br /><br /><br />再论聪明的枚举:三阶幻方<br />一、实验目的 /92<br />二、背景知识 /92<br />(一)什么是幻方 /92<br />(二)怎样填幻方 /93<br />(三)三阶幻方有些性质 /93<br />(四)三阶幻方的“包卜魏猜想” /94<br />三、基本思路 /95<br />(一)最笨的填法怎么填 /95<br />(二)聪明方法怎么填 /95<br />四、编程步骤 /96<br />(一)角色设计 /96<br />(二)变量设计 /96<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96<br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98<br />六、思考与延伸 /99<br />七、教师点评 /99<br /><br />从最简单的做起:4个和尚分馍馍<br />一、实验目的 /100<br />二、基本思路 /100<br />三、编程步骤 /100<br />(一)角色设计 /100<br />(二)变量设计 /101<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01<br />四、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03<br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04<br />(一)2个和尚分馍馍的分法与馍馍数<br />    有何关系 /104<br />(二)3个和尚分馍馍的分法与馍馍数<br />    有何关系 /105<br />(三)4个和尚分馍馍的分法与馍馍数<br />    有何关系 /106<br />六、思考与延伸 /106<br />七、教师点评 /106<br /><br /><br />用“试错法”求解鸡兔同笼问题<br />一、实验目的 /110<br />二、背景知识 /110<br />(一)什么是鸡兔同笼问题 /110<br />(二)怎样求解鸡兔同笼问题 /111<br />三、基本思路 /112<br />四、编程步骤 /112<br />(一)角色设计 /112<br />(二)变量设计 /112<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12<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13<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14<br />七、思考与延伸 /114<br />八、教师点评 /114<br /><br /><br /><br />随机有威力:打圆形靶子估计π<br />一、实验目的 /116<br />二、背景知识 /117<br />三、基本思路 /117<br />四、编程步骤 /118<br />(一)背景和角色设计 /118<br />(二)变量设计 /118<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19<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19<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20<br />七、思考与延伸 /121<br />八、教师点评 /122<br /><br />再论随机有威力:布丰投针估计π<br />一、实验目的 /123<br />二、背景知识 /124<br />(一)布丰是谁?布丰实验是干什<br />    么的 /124<br />(二)历史上研究者做过的布丰投<br />    针实验 /124<br />三、基本思路 /125<br />四、编程步骤 /125<br />(一)角色设计 /125<br />(二)变量设计 /125<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26<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28<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28<br />七、思考与延伸 /129<br />(一)扔圆环的碰线次数 /129<br />(二)扔“将圆环掰直变成的投针”<br />    的碰线次数 /130<br />(三)扔拐弯针的碰线次数 /130<br />(四)比较一下长针和短针的碰线<br />    次数 /132<br />(五)布丰投针能算π的终极解释 /132<br />八、教师点评 /133<br /><br /><br />玩游戏体会“递归法”:河内塔游戏<br />一、实验目的 /134<br />二、背景知识 /135<br />(一)河内塔的故事 /135<br />(二)什么是递归积木块 /135<br />(三)递归积木块是怎样执行的 /135<br />三、基本思路 /136<br />(一)最简单的情形:1个盘子 /136<br />(二)比较简单的情形:2个盘子 /137<br />(三)难一点的情形:3个盘子 /138<br />(四)再难一点的情形:4个盘子 /140<br />四、编程步骤 /140<br />(一)角色设计 /140<br />(二)变量设计 /140<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40<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41<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41<br />(一)输入不同的n,验证移动次数 /142<br />(二)要是有64个盘子呢 /143<br />七、思考与延伸 /143<br />八、教师点评 /143<br /><br /><br /><br />“递归法”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br /> 与黄金分割<br />一、实验目的 /144<br />二、背景知识 /146<br />(一)斐波那契是谁?什么是斐波那<br />    契数列 /146<br />(二)什么是黄金分割 /146<br />(三)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有<br />    何联系 /147<br />三、基本思路 /148<br />四、编程步骤 /149<br />(一)角色设计 /149<br />(二)变量设计 /149<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49<br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50<br />六、思考与延伸 /151<br />七、教师点评 /151<br />(一)如果兔子要3个月才成年呢 /152<br />(二)斐波那契数列的有趣性质一:<br />    相邻月份数目之和 /152<br />(三)斐波那契数列的有趣性质二:<br />    相邻偶数月份数目之积、相邻<br />     奇数月份数目之积 /153<br />(四)植物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153<br /><br /><br /><br />玩游戏体会“搜索法”:走迷宫<br />一、实验目的 /155<br />二、基本思路 /156<br />三、编程步骤 /157<br />(一)角色设计 /157<br />(二)变量设计 /157<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58<br />四、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63<br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63<br />六、思考与延伸 /163<br />(一)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走最合适 /163<br />(二) “走迷宫”和解数学题之间有什么<br />    关系 /163<br />七、教师点评 /164<br /><br /><br />玩游戏体会“二分法”:找钻石<br />一、实验目的 /165<br />二、背景知识 /166<br />三、基本思路 /166<br />四、编程步骤 /167<br />(一)角色设计 /167<br />(二)变量设计 /167<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67<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71<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71<br />七、思考与延伸 /172<br />(一)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最合适 /172<br />(二)傅鼎荃说对8行8列的游戏<br />    来说,使用二分法最多需要<br />     6次,为什么 /172<br />(三)用递归的观点想一想 /172<br />八、教师点评 /173<br /><br />“二分法”的应用:估计的值<br />一、实验目的 /174<br />二、背景知识 /175<br />(一)是怎么发现的 /175<br />(二)毕达哥拉斯是谁 /175<br />(三)为什么说的发现是一件重要的<br />    事情 /175<br />三、基本思路 /176<br />四、编程步骤 /176<br />(一)角色设计 /176<br />(二)变量设计 /177<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77<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78<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79<br />(一)除了,计算一下其他数的平方根,<br />     比如,, /179<br />(二)输入不同的初始估计值low和up,<br />    需要多少次循环才能估计准 /180<br />七、思考与延伸 /180<br />(一)有没有更快的方法来估计出<br />   的值呢 /180<br />(二)计算2的十二次方根 /181<br />八、教师点评 /184<br /><br /><br />仿真世界:牛顿的大炮<br />一、实验目的 /186<br />二、背景知识 /186<br />(一)牛顿是谁 /186<br />(二)牛顿的大炮是用来做什么的 /187<br />三、基本思路 /187<br />四、编程步骤 /188<br />(一)角色设计 /188<br />(二)变量设计 /188<br />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89<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90<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91<br />七、思考与延伸 /191<br />八、教师点评 /192<br />(一)如何根据斜方向的拉力F计<br />    算出水平方向的拉力Fx和竖<br />    直方向的拉力Fy /192<br />(二)平方反比率的推导和背后的<br />    原因 /193<br />(三)牛顿和他所在的那个光辉时代 /194<br />(四)用更大号的三棱镜重做牛顿的<br />    光谱实验 /194<br /><br />再论仿真世界:森林里有几只老鼠、<br /> 几只猫头鹰<br />一、实验目的 /195<br />二、背景知识 /195<br />三、基本思路 /196<br />四、编程步骤 /197<br />(一)角色设计 /197<br />(二)变量设计 /197<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197<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199<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200<br />七、思考与延伸 /200<br />(一)要是第一年只有50万只老鼠呢 /200<br />(二)假如1万只猫头鹰每年吃掉0.1万<br />    只老鼠呢 /201<br />(三)假如1万只猫头鹰每年吃掉0.2万<br />    只老鼠呢 /201<br />八、教师点评 /202<br /><br /><br />博弈初探:会下tic-tac-toe棋<br /> 的阿尔法小狗<br />一、实验目的 /203<br />二、背景知识 /203<br />(一)什么是tic-tac-toe棋游戏 /203<br />(二)人是怎样下棋的 /204<br />三、基本思路 /204<br />(一)阿尔法小狗怎样表示棋局 /204<br />(二)阿尔法小狗怎样判断下在哪<br />    里赢面大呢 /205<br />(三)阿尔法小狗怎样下棋呢 /206<br />(四)阿尔法小狗怎样对棋局进行<br />    评分呢 /207<br />(五)阿尔法小狗要“深谋远虑”<br />    还是“目光短浅” /208<br />四、编程步骤 /209<br />(一)角色设计 /209<br />(二)变量设计 /209<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210<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过程 /216<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216<br />七、思考与延伸 /218<br />(一)怎样让阿尔法小狗变聪明 /218<br />(二)新玩法:“狗狗大战” /218<br />八、教师点评 /219<br />(一)阿尔法狗的诀窍之一:控制<br />    树不能太高 /220<br />(二)阿尔法狗的诀窍之二:控制<br />    树不能太宽 /220<br />(三)神经网络是怎样学会打分<br />    和走子的 /220<br /><br />仿真世界:花粉的布朗运动<br /> 与醉汉的脚步<br />一、实验目的 /222<br />二、背景知识 /222<br />(一)什么是布朗运动 /222<br />(二)布朗运动有哪几类 /222&t;br />三、基本思路 /223<br />四、编程步骤 /223<br />(一)角色设计 /223<br />(二)变量设计 /224<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224<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 /224<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224<br />七、思考与延伸 /225<br />八、教师点评 /225<br /><br />两颗钉子一根绳画椭圆<br />一、实验目的 /229<br />二、背景知识 /230<br />(一)什么是圆 /230<br />(二)什么是椭圆 /230<br />(三)两点之间的距离怎么求 /230<br />三、基本思路 /230<br />(一)画圆的思路 /231<br />(二)画椭圆的思路 /231<br />四、编程步骤 /231<br />(一)角色设计 /231<br />(二)变量设计 /231<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232<br />五、遇到的bug及改正 /233<br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233<br />七、思考与延伸 /234<br />八、教师点评 /234<br /><br />好玩的概率:蒙提·霍尔羊<br /> 车门问题<br />一、实验目的 /235<br />二、基本思路 /235<br />三、编程步骤 /236<br />(一)角色设计 /236<br />(二)变量设计 /236<br />(三)过程描述与代码展示 /237<br />四、遇到的bug及改正 /241<br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br />六、教师点评 /242<br /><br />后 记 /24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