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精)--中华学术·有道

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精)--中华学术·有道

  • 字数: 355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朱刚|
  • 商品条码: 978710117142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19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 史、思想史、政治史上都具 有重大意义。本书在对“古 文运动”既往研究的框架与 范式作出谱系式梳理的基础 上,标举“士大夫文学”,敏 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 与此前、此后文学运动的不 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 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 文学的特殊性,对古文运动 重作定义,对其发展历程重 作分期,着重阐明如“古文 运动”与新儒学、贤良进卷 、苏辙与“古文运动”之关系 等命题,新意盎然,胜义迭 出。
作者简介
朱刚,1969年生于浙江绍兴,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博士学位,现任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学会副会长。著有《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东方出版社,1997年)、《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宋代禅僧诗辑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文学传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苏轼苏辙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等。
目录
第一章 “古文运动”与“文以载道” 第一节 “古文运动”覆议——研究史和问题点 一、“古文运动”术语的提出 二、“中国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 三、从“辟韩”思想到“两条路线” 四、回归“文学史” 五、士大夫阶层与士大夫文学 第二节 关于“文以载道” 一、“载道”与“言志” 二、“载道”的含义 三、“道”与学养 四、“道”与“新儒学” 五、小结 第二章 “古文运动”与“新儒学”的进展 第一节 中唐儒学所谓“尧舜之道” 一、从啖助到柳宗元的“尧舜之道” 二、唐人的皇帝王霸之道 三、韩愈对所谓“尧舜之道”的批判 四、评议韩、柳之“道” 第二节 北宋“性命之学”与“太学体” 一、排抑“太学体”事件 二、有关“太学体”之研讨 三、关于石介和“太学新体” 四、排抑“太学体”事件的受害者 五、关于朱长文 六、苏轼的态度 七、关于刘煇 八、结论 第三节 “险怪”文风:“古文运动”的另一翼 一、“太学体”与怪文的系谱 二、以“怪”自傲的宋初“隐士”型古文家 三、“学统四起”与“险怪”文风的漫延 四、“性命之学”与欧阳修“晚年文衰”问题 五、“古文运动”鸟瞰 第四节 “周程、欧苏之裂”与宋代士大夫文学 一、关于“周程、欧苏之裂” 二、分裂与对立 三、思想史视野 四、科举语境中的文学 五、作为士大夫的文学家 六、道统论的勘定 第三章 北宋士大夫文学的展开(上):思想心态 第一节 “神童”时代(上)——杨亿 一、从“神童”到士大夫 二、杨亿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三、杨亿《偶兴》诗与太宗朝晚期的储位之争 四、杨亿与真宗朝党争 五、结论 第二节 “神童”时代(下)——晏殊 一、抚州晏氏家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