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念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
字数: 320
出版社: 人民
作者: 陈先达|
商品条码: 9787010271941
适读年龄: 12+
开本: 16开
版次: 1
页数: 299
出版年份: 2025
印次: 1
定价:
¥6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 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何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如何念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全书系统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制度化、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文化自信的底气、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雄踞人类思想高峰的马克思、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百年历史变革中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和品格、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历史合力与中国的道路选择、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等重大理论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作者简介
陈先达,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等。 著有《陈先达文集》(14卷本),出版《马克思主义十五讲》《马克思主义信仰十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智慧》《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可信又可爱的哲学》《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传统与当代》《哲学与生活》等。著作和论文曾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获教育部优秀著作奖、三次获吴玉章著作奖等多项奖项。
目录
序言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要求共产党人念好自己的“真经”,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体”与“魂”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1 不要抽象地争论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尤其是非历史主义地争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高下优劣抑扬褒贬。一个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一个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蔑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虚无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得到思想资源、智慧和启发,但也要防止以高扬传统文化为旗帜,反对马克思主义、拒斥西方先进文化的保守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 一、应该站在社会形态更替的高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变革中国社会 三、只有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取得胜利 四、正确评价儒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五、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六、可不可以“尊孔读经” 七、结?语 第二章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21 “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姓马”是专业,“信马”是信仰。专业可以变为单纯谋生的手段,而信仰则是高于谋生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做一个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还是信仰 二、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三、十月革命送来的是真马克思主义 四、摒弃共产主义理想,就不是马克思主义 五、姓马光荣,信马很难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必经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对道路的自信,源自对文化的自信。中国不仅有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不仅是知识、智慧的积累,更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国近百年历经劫难而九死无悔,“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其中闪烁的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一、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 二、中国道路之争 三、中国道路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第四章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61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口号。不懂中国历史,尤其是不懂近百年中国的奋斗史,不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历史,就难以理解文化自信的丰富历史内涵;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传入的重要意义,不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懂得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立是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就不懂得文化中的传统与当代的辩证关系。 一、文化自信与民族解放 二、文化是有机整体 三、文化自信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第五章 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 /81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丰富了,但上教堂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进寺庙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了,口诵南无,手捻串珠的人不少见。当然,信教是个人的自由,一个真正有宗教信仰、注重道德修养、一心向善的信众是受人敬重的。但我们从这种现象中窥视到的不仅是宗教信仰问题,而是当代中国一些人正在寻找精神安顿之处。等而下之的是信大师、信大仙、信风水,甚至信来世、信天象,都折射出灵魂的某种强烈需求。不过这不是精致的需求,而是粗陋、低俗、功利性的精神满足。在微信群里转来转去的各种心灵鸡汤,良莠不齐,不少是群发性的精神的恐慌和缺失的表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能以宗教作为安身立命之学,同样不能把儒学变为儒教,但必须重建以人文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家园。 一、科技与人文主导地位的嬗变 二、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暂时困境 三、精神家园的重建与中国哲学的前景 第六章 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制度化 /100 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不同。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文化内部的源与流、继承与创新关系;文化传播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文化交往与文化吸取关系。民族文化重传承,外来文化重借鉴。文化传承的源流不断,以国家的存在和统一为前提。自觉性和制度化是支撑一个民族文化源流不断的两大支柱。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且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世界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中华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自发性、制度化和制度缺失并存,其中有不少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供总结。 一、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 二、立德树人,殊途同归 三、论据各异,智慧相通 四、评“逆取顺守,匡时救世”说 第七章 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 /119 从文化本身来说,原本不存在“自信”与“不自信”的问题。任何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怀有眷恋和热爱之情。“美己之美”是文化民族性的表现。当文化自信成为一个问题,它就不会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肯定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文化自信的对立面是什么?是文化不自信,是文化自卑。在当今,为什么要提出文化自信问题,只有放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和当代现实的舆论场才能理解。 一、文化自信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学术性 二、文化自信视角的历史审视 三、树立文化自信之路 第八章 论文化自信的底气 /138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文化自信是一体两面。高度的文化自信,表明我们文化底气十足;而文化底气越足,越强化我们对文化自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没有底气,文化自信是空谷回音的自我呼喊;而没有文化自信,文化底气是镜花水月似有实无。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 一、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二、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是自信底气的中流砥柱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成就是文化自信底气的基础 四、文化政策是增强文化自信底气的制度化保证 第九章 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 /155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性判断,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高度才能理解文化自信问题,否则我们看到的只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或各种文化具体的物化形态,彼此分离,一枝一叶,无法把握中国文化的内在总体精神和文化自信问题的当代价值。“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文化自信的理解上也是这样。 一、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大问题 二、谁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自信 三、信什么: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标识 四、文化自信的使命: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十章 雄踞人类思想高峰的马克思 /175 恩格斯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说马克思的逝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无比悲痛。他在致威·李卜克内西的信中说:“我仍然不能想象,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了。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一、革命家和思想家的完美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缔造者 三、以问题为导向是马克思理论思维方法的精髓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以人民为中心 第十一章 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 /195 马克思诞生已经200年,马克思主义创立已经170多年,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思想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为什么?因为它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真理和道义结合并同处于当代制高点的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伟大光辉一生和伟大人格的精练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的最好诠释。 一、真理制高点:科学与实践智慧的凝结 二、道义制高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利益的理论代表 三、共产主义:真理和道义结合的最高追求 四、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真理和道义的结合 五、结语 第十二章 中国百年历史变革中的辩证法 /215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问题:穷有穷的问题,富有富的问题,强有强的问题。穷则多困,贫困阻碍生活的提高;富则易侈易骄,骄奢催生社会不良现象;强则多忌,会遭受来自外部对发展各种方式的遏制和阻挠。因此,强国之路不仅要解决富起来留下来的旧问题,还要面对强起来的新问题。 一、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 二、历史在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中前进 三、强起来要主动解决富起来留下来的旧问题,积极破解强起来的新问题 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受辩证法规律支配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和品格 /233 ??大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必须真信;要真信,必须真懂;要真懂,必须真学、真用。在理论主体的塑造中,学、懂、信、用是不可分的。理论要说服人,必须首先要说服自己。只有自己信,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服别人。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东倒西歪站立不稳的人,别指望他能帮助别人站稳。 一、大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读经典悟原理是提高理论水平的正确道路 三、涵养正气,升华境界 第十四章 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250 我们深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面对许多需要解决的老问题和新问题。在前进道路上出现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都不足为怪。我们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保持战略定力。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次普通的革命,不是王朝更替,也不是西方的政党轮替,而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社会形态的变革。困难之多,不难想见。 一、国家统一强大是文化传承连续性的根本保障 二、发展经济、优化制度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三、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四、结语 第十五章 历史合力与中国的道路选择 /269 任何外来势力都不可能通过施压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任何国家都不能改变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传统,不能改变中国现实的成就,不能改变中国十四亿人拥护中国共产党、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因而也不可能改变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现实和人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天下至理,是历史屡试不爽的真理。 一、重视道路选择的合力研究 二、历史合力下中国的道路选择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与“治” 第十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 /287 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当代中国,必须有个现实的立足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火热社会实践,我们才能在理论上站稳脚跟,才能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一、重视历史,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规律 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文化与文明 四、立足当代,继承传统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