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价值研究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价值研究

  • 字数: 338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易梦春|
  • 商品条码: 978752253646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和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中的“价值逻辑”为方法论基础,从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复杂的价值系统中抽象出规制、自主和平衡这三个价值概念,构建出价值实现观测框架和价值关系互动模型,并以此为工具,运用文本分析、访谈调查、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不同主体的态度与诉求等进行调查分析,描绘出过去四十多年里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取向的变化,揭示其中的价值矛盾与冲突及其造成的消极影响,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价值走向,最后反思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价值演化过程,讨论其对大陆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的启示。
作者简介
易梦春,博士,现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
精彩导读
第一节 问题缘起 在进入台湾研究领域之前, 笔者曾经历了三年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习 生涯, 并以 “我国高等教育生源供给与需求关系” 为研究主题完成了硕士 学位论文。 这项研究是从人口学的视角来探讨高等教育规模的问题, 得出 的结论之一就是, 导致生源供需失衡问题的原因表面上来看是人口因素, 但最根本的还是高等教育制度问题和质量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算 是硕士研究生生涯所留下的一个研究课题, 也引领着笔者在博士研究生阶 段继续探索。 进入到台湾研究领域之后, 台湾高等教育问题成了笔者主要 的研究方向。 之所以在众多问题中选取了高等教育评鉴①制度作为研究的选 题, 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两岸面临的重大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 高等教育的规模都经历 了跨越式的发展, 大陆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 目前 已进入普及化阶段, 台湾则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进了普及化阶段。 1996 年, 大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8.3%②, 到2020年该数值则达到 54. 4%① (以18-22 岁人口作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 台湾的高等教育毛入 学率在1996年为40.90%, 到2006 年上升至83.58%, 随后十年基本保持 在这个水平 (以18-21岁人口作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② 高等教育规模的 扩张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 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但规模的快速扩张也给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压力主要表现在, 如何在资 源有限的情况下确保高等教育投入,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不被忽视, 接受到 高品质的教育。 而更高的要求则指的是, 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保障机制 都亟须迭代升级。 在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受众的类型和需求更 加多元化, 什么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再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如何 造就高水平的大学也不能再用相同的模版去规划。 在压力与要求之下, 两 岸的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更加强调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意义, 另一方 面则积极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的改革工作。 2010年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简称 《教育规 划纲要》 ) 明确指出要把 “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③ 2017 年,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提出 《高等教育深耕计划》, 该计划将 “全面性 提升大学品质及促进高教多元发展” 作为了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 标。④ 在机制改革方面, 大陆积极推进 “管办评分离”, 试图构建基于公共 治理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同时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估制 度、 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研究生教育学位与学科评估制度等进行改革, 将 其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台湾则大力推动 “大学评鉴改革”, 简化校务评鉴项目, 停办强制性系所评鉴①, 鼓励高校构建内部质 量保障体系, 以期望提升高校自主治理的能力。 从学界的研究来看,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问题也是近几年的重点。 2015 年, 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两岸高等教育论坛将 “高等教育 质量标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作为了主题。 2016年, 由台湾淡江大学、 政治大学以及东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海峡高等教育论坛也将 “高等 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 作为核心议题。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5年的两岸高等 教育论坛, 并以 “两岸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比较” 为主题与两岸的学者专家 一同进行了探讨。 通过这次会议, 笔者发现, 两岸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评 估理念、 评估标准、 评估方法等诸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两岸高等教育都 试图通过制度改革完成从注重评估的管理性价值到更加注重其教育性价值 的转向, 大力推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支持民间专业评 估机构的发展, 使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估。 但是, 为什么要推动高等教育 评估制度的价值转向,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为什么要 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等仍是悬在笔者心中的疑问。
目录
目 录 绪论 001 第一节 问题缘起 00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007 第三节 概念界定 010 第四节 文献综述 017 第五节 研究设计 038 第一章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分析模型 046 第一节 价值与制度价值 047 第二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释义 055 第三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的类型 065 第四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的分析模型 079 本章小结 086 第二章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及其变迁 087 第一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构成 088 第二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起源 (1975-1982 年) 096 第三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发展 (1983-2000 年) 104 第四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稳定 (2001-2014 年) 117 第五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变革 (2015 年至今) 142 本章小结 151 第三章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的实现 153 第一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规制价值的实现 154 第二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自主价值的实现 187 第三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平衡价值的实现 207 本章小结 218 第四章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价值矛盾 219 第一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取向的变化 220 第二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变迁中的价值矛盾与冲突 230 第三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冲突的消极影响 279 本章小结 291 第五章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价值展望 293 第一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发展趋势 293 第二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关系的发展趋势 299 第三节 台湾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价值演化的省思 304 本章小结 309 参考文献 310 附录 1: 受访者信息与代码 317 附录 2: 访谈提纲 319 附录 3: 观察记录表 321 后记 32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