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效课堂”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高效”和“课堂”,关键词在于“高效”。“高效”应该包含学生的高效和教师的高效。学生的高效是能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获得高效的发展,教师的高效是能通过课堂的教学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高效课堂意味着,教师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进复杂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光山高级中学顺应教改趋势,重视学生发展,主动迎接教学中的挑战,主张高效课堂要做到“三转五让”:“三转”即转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五让”即让学生多阅读,让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多表现,让学生多探究,让学生多交流。
该书记录了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及成果,用翔实的材料、生动的实例还原了学校推进高效课堂探索的全过程,在深化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对于落实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精彩导读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求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2022 年 5 月 9 日晚,我校“推进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研讨会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会上,曹耀罗校长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流程作了总体安排和要求。
一、目标展示
?(1)每节课课前,教师要板书本节课教学目标并向学生解读教学目标。
?(2)提出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利于教师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妥善组织教学过程、准确评价教学结果,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主动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应当指向怎样的学习结果。
?(3)根据学科教学点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明确清晰的小知识单元及能力要求点,每一个教学点应当对应一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以及教学目标分类法,确定每条目标的层次要求。
?(4)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注意适应个别差异。
二、预习检查
教师要提前候课,课前进行预习检查,检查可采取多种方式。常见的方式有错题重做,默写背诵,分类抽查、普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无须寻求固定的模式。
三、课堂组织
? (1)讲解到位。(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拓展性内容的知识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 (2)学习到位。(教师要有教育智慧,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练习到位。(讲练结合)
? (4)管理到位。(三分教七分管)
四、课堂小结
? (1)课堂教学小结要紧扣教学内容,对标小结,要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提升。
? (2)课堂教学小结要简洁明快,绝不能拖泥带水。方式要灵活多样,不能过于死板,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让学生进行尝试。
? (3)课堂教学小结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架设桥梁埋下伏笔。
五、预习及作业布置
? (1)预习任务必须明确具体(有标准、有要求),对知识点和习题要进行详细说明,要与下节课教学目标形成呼应。
? (2)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要明确作业标准、完成时间、检查方式及奖惩措施等。
曹耀罗校长在点评孙巧巧教改课上的讲话
?孙巧巧的课我不做过多点评,讲得不错。借此机会,我想说明几点:
(1)我们组织文理科教改小组上教改课的目的,不是搞展示课、公开课,而是实实在在地展示教研课堂应该有的样子。大家在上课时应尽情发挥,不要有顾虑,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真实的原生课堂,如果课堂太完美,就不真实了。
(2)我们为什么要探索教改的课堂模式呢? 教师的教学分教与学两个方面,从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看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的教,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练习获得技能。高考考查的重点由过去的考查知识到后来的考查能力,目前已转到考查核心素养。1946 年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尽量让学生多展示。
(3)大家要彻底转变观念,我们现在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要认识到课堂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现在我们就是要通过教改小组的先行先试,最终实现撬动全校教改的目的。
(4)我们最终想构建的是具有“三转五让”特点的课堂。“三转”即转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转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转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五让”即一是让学生多阅读,二是让学生多思考,三是让学生多表现,四是让学生多探究,五是让学生多交流。
(5)提醒大家处理好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课后作业的关系。课后作业可以适当前移到课前预习中,突出预习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改并不局限于文理科教改小组成员,全校所有教师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加入教改小组,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