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读了还想读的大唐史(全四卷)

读了还想读的大唐史(全四卷)

  • 字数: 236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崔克顶|译者:无
  • 商品条码: 978751368033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70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面向对历史有兴趣的人,有四个分册,讲述了唐朝的整个历史。大唐王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盛世,文采风流、赫赫武功、万国来朝。然而,盛世之下藏着阴谋和血腥,鼎盛之后是战乱和凋敝。本套书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人物为主线,对唐朝皇帝及文臣武将、布衣仕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本书文字幽默活泼,配图古朴,史实严谨,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本书16开,双色印刷。
作者简介
崔克顶,男,汉族,1972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内乡县。他酷爱古典文学,热衷历史人文,尤其对于匈奴部族的历史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版了著作《细读匈奴七百年——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多年来他笔耕不辍,还出版了散文集《隔三岔五》。目前,他潜心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研究。
精彩导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帝国统治,君主政治的框架之下,怎么保证民生?如何约束皇权?偌大的国家又将如何治理?李世民在魏徵和一众大臣的辅佐下,给出了他们的答案。首先,遥远时代的他们开始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是君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这就是李世民说的“君依于国,国依于民”,也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认识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至少秦始皇及以前的君主没有这样清晰的认识。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到国家一路走来,尧舜禹及夏商周秦一脉同出于黄帝,或者说黄帝的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那时的君王“血统高贵,地位神圣”,他们以“大家长”的身份存在和发号施令,以下各级的统治者原本就是以君王为主干而开枝散叶的“小家长”,所有的矛盾和问题只可能发生在他们集团内部,至于所谓人民,只不过是他们的“财产”而已。他们对“上天”的敬畏远远大于对人民,因为自然灾害对他们的威胁显然更大。夏朝时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吾今不福,事莫过于此矣,一死复何辜”,就连商汤的革命宣言也是“愿上苍给我以好人帮助,给我以德政,给予我天地的支持,即使万民欲叛,亦不能得逞”。如此霸气的话语,祈求的仍然不过是“上天”的护佑。甚至商纣王在国破家亡时念叨的还是“我生不有命在天?”可见,他们从未曾想到过百姓。如果不是这样,陈胜、吴广也不会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心声。但即便如此,到了隋炀帝杨广还是视百姓如草芥一般地随意驱使、无度奴役。所以,在“以一人治天下”的格局之下,能够提出并践行“不以天下奉一人”的观念和行为是多么弥足珍贵啊!再者,为了约束君主,他们强调君主必须有道德,尊重并维护民众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李世民就清醒地认识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也就是要重视并满足人民的利益。如慎重刑罚,停建洛阳,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具体表现。其实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昔日的刘邦面对萧何主持修建的未央宫,刚开始“上见其壮丽,甚怒”,并斥问“是何治宫室过度也?”最后却也扬扬得意地感叹“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近在眼前的杨坚面对杨素建造的奢华宫殿,由刚开始的不满,转脸也笑逐颜开。要知道,刘邦可是由平民一步登天,没有见过所谓的“世面”,才有刚开始的疑问。杨坚本性更是守财奴。即便这样的两个人,为了满足一己之欲,也未曾体恤过百姓。对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当真难能可贵。在这样的基础和原则之下,初唐的朝廷基本上做到了“量材器使”,贞观年间,一大批文武精英被拔擢到适合的位置;同时,“治国与养病无异……天下稍安,尤须兢慎”的居安思危思想,也是当时君臣的共同认知;在审慎法令方面,李世民不仅以身作则,不以严刑治国,就是对于律法的制定,也清晰地认识到“法令数变,则吏得为奸”的弊病,从而采取“宜详慎而行之”的态度和作为,初唐虽“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但也正如李世民所说:“不欲数赦,恐小人恃之,轻犯宪章故也。”对皇权、行政和百姓有如此认识的唐朝朝廷又如此小心,如此谨慎,如此“欲观其全”,那“君臣一体,共治天下”可谓当时最好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仅有的选择。正如李世民所说:“没有人真的能日理万机,就算能,也不能保证他不犯错误。如果所有的决定都出自一人,那么,只要一天犯一个错误,十天就是十个。日积月累,怎么可能不亡国?”所以,在民为邦本、君道有德的基础上,君臣同心,天下才可能得到有效的治理。这就是一千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和以魏徵为代表的一众大臣追求的政治理想。同时开启了初唐君主政治的一代新风。在这样的理想和追求之下,唐太宗李世民创建了唐朝的典章制度。在他的掌舵下,唐朝这艘世界级的航船扬帆启航。
目录
第一章李唐开国


李唐家族


被低估的李渊


扫荡群雄


东征洛阳


玄武门之变


第二章拓土开疆


天可汗


收复西域


平定吐谷浑


军神李靖


文成公主


征伐高句丽


第三章典章制度


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


制度与权力


科举制


田赋财税


兵役制度


第四章唐代宗教


道教的兴起


佛法西来


禅宗兴起


玄奘取经


第五章贞观之治


仁政王道


初唐新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反叛谋逆


十渐不克终疏


政治遗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