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焦循易学研究

焦循易学研究

  • 字数: 35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张沛|
  • 商品条码: 978701026722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代焦循的《易学三书》是象数注经派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对易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本书综合运用经学史和哲学史方法,对焦循易学的象数体例、解经理路、义理思想诸层面加以完整探讨。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梳理明清之际至乾嘉时期的学术演变。多重因素作用下,清初儒学不可避免地转向了乾嘉朴学,且日益暴露出拘执汉说、不问义理等弊病,焦循针对此提出了“求通”“求义”“自得性灵”的治经原则,其易学体系即奠基于此。第二章分析焦循的治学历程。治《易》起于其父焦葱的《易》辞重出之问,求索数十年,最终“实测而得”旁通、当位失道、时行、相错、比例五大象数义例。第三章讨论焦循的注经理路。焦循认为《周易》经传的表意方式是以同辞标记指示卦爻行动,继而把《周易》的象辞对应归纳为十二类,并对诸多易学问题抒发己见,更从所得“本义”出发逐一裁断历代《易》注。第四章疏解焦循的义理探求。在象数建构完成后,又借《论语》《孟子》注疏转向义理探求。在他看来,义理并不通过《周易》经传的文意表达,而是蕴含在《易》辞指示的象数规则当中。 本书对焦循易学的研究可谓宏观全面又深入细致,兼顾象数义理,既有传统经学式的爬梳,又有中国哲学式的阐扬。
作者简介
张沛 (1983一),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周易学会理事,哲学博士,迄今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