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

逃避不可耻但没用

  • 字数: 164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日)冈田尊司|译者:舟慕云
  • 商品条码: 978756995932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回避型”的人常常对人生感到犹豫、不安和 恐惧,满脑子想着:失败丢脸怎么办?被拒绝、被 嘲笑怎么办?因而产生还不如什么都不要做的想法 。 本书通过许多临床案例与具体事证,剖析了形 成回避型人格的根本原因,并引用精神医学和心理 学的最新研究,一步步引导有“回避型”的人摆脱 怕麻烦和逃避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并为他们如何自处及与他人相处,提供实用的建议 与方法。
精彩导读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医学会2013年制定的DSM-5诊断标准基本 沿用了之前的DSM-Ⅳ诊断标准。后面我会谈到,新的诊 断标准也是作为替代方案被提出的,并没有经过充分推 敲,还不成熟。所以,我们首先还是根据以往被应用得 更广泛的标准来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看一下新提出的 试行方案。 后文列出了DSM-Ⅳ以及DSM-5中回避型人格障碍的 诊断标准,确诊要素是七项诊断项目中满足四项,并且 满足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为:①本人的认知、感知、人 际关系的处理、行为模式(这些称为“人格类型”)是 否异常偏离自己所属的文化;②人格类型缺乏灵活性, 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如此,还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中;③ 实际生活中会产生明显的不便和痛苦;④青年时期及成 年早期开始并持续;⑤其他受精神疾病、药物、身体疾 病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解释的东西。 DSM这样的操作性诊断标准存在问题,有四项以上 符合就可诊断为“障碍”,而如果只有三项符合,就会 被视为“正常”,处理比较机械,存在局限性。三项和 四项差别很小,以此区分正常或者障碍不够严谨,所以 不适合用来区分障碍或者正常,更应该理解为具有某种 倾向或者特征的状态。在本书中,后面除了指重度状态 的情况,不采用“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说法,而采用“ 回避型人格”“回避倾向”等用语,这包含了接近正常 的水平和障碍比较严重的水平。 诊断标准 对于社会抑制能力不足以及对否定性评价过度敏感 ,会有很多表现形式,在成年早期之前开始,在种种状 况中越来越明显。表现为以下项目中的四项(或以上) 。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拒绝而回避人际接触较多 的职业。 2.如果无法确定别人喜欢自己,就不愿意与人打交 道。 3.因为害羞或担心被嘲笑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 4.具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被拒绝的先占观念。 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中受抑制。 6.觉得自己不擅长社交,没有优点,低人一等。 7.因为一些情况也许会让人窘迫,所以很不情愿冒 险尝试任何新的活动。 (摘自日本精神神经学会监修,高桥三郎等译 《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2014)》 我们根据诊断标准的各个项目来了解一下回避型人 格的特征,说明过程中会涉及DSM-Ⅳ诊断标准,也加入 了新的试行方案,是DSM-5诊断标准中关于整理、改良 的部分,希望能让读者更容易把握对回避型人格的整体 印象。 对于别人的批评和否定很敏感
目录
第一章 生活就是一地鸡毛 觉得和别人见面很麻烦 觉得努力很麻烦 别人的期待也让他们觉得麻烦 油瓶倒了都不扶 觉得上学很麻烦 做决定很麻烦 进入社会很麻烦 谈恋爱也很麻烦 结婚生子也很麻烦 求人很麻烦 活着很麻烦 第二章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什么? “嫌麻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嫌麻烦”的三个原因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对于别人的批评和否定很敏感 害怕和别人发展成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依然无法袒露自己 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认为别人不会喜欢自己 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对于实现目的和冒险参与新活动态度消极 分裂型人格 总是担心可能发生不好的事 不会主动寻求和别人交往 对于活着这件事没多大喜悦 回避亲密关系和性关系 对于争执或者无处可逃的环境会感到压力 病理的本质是避免受到伤害 村上春树表现出的回避倾向 和社交焦虑障碍的关系 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 第三章 回避型人格和回避型依恋 婴儿时期不会嫌麻烦? “嫌麻烦”的根源 支撑牵绊、守护生存的机制 回避型的生存策略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似是而非 回避型人格和恐惧/回避型依恋 回避纠纷的回避型,进退两难的回避 为什么会产生回避型依恋? 没有得到关爱的孩子 佛教的救赎是回避型策略? 成长环境的影响超过基因 他人令自己不悦的理由 和母亲关系疏离的后果 过早的独立需要引起重视 支配和强迫产生的另一种回避型 第四章 为什么会形成“不想受伤”的性格?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