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云朵的道路

云朵的道路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 作者: 格非
  • 商品条码: 978753022476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5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云朵的道路》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蕞新随笔集,全书共收录十篇文章。格非从对《包法利夫人》《左传》等一众世界名著的解读出发,结合人生经历与阅读写作随想,谈焦虑、谈情感、谈道路,恳切畅谈当下年轻人的困惑。 面对规则与体制,个人选择还有没有意义? 在崇尚情绪稳定的时代,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有错吗? 如果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那么是否也可以选择随波逐流? 在道路遍布的今天,为何我们仍觉无路可走? 这是一部温和坚定又汪·洋恣意的书,在人人都恐惧不确定性的年代,它把文学与故事编织进日常与人生,鼓励我们去冒险,去碰壁,去掉队,去走向未知,继而投入真正的生活当中。
作者简介
格非 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64年生于江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望春风》和《登春台》,中短篇小说《迷舟》、《隐身衣》(2014年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日、韩等多种文字。
精彩导读
《道路》(节选)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官道、驿道和通衢大道之外,绝大部分的道路都是可以权宜变化的。你可以选择人烟稠密的“康庄大道”,以避开强人剪径的“猛恶林子”,遇有急事,也可以偶尔“抄近路”。你如果害怕村口的大黄狗,也可以从村旁的田间小道“斜刺着穿过去”。有时候,你走着走着,路就断了。但路断了,并不表示无路可走。有时,你被一条又宽又深的沟堑挡住了去路时,仍然可以发现沟壑的草丛中的羊肠小路,以及沟底水流中预先有人垫上的砖头、石块或树干。在我的儿时记忆中,很少有什么道路是坚实、平坦,一通到底的,你总得不时跨越随时可能出现在眼前的沟沟坎坎。 因此,道路可以被看作是,在“寻视”的意义上,将不同的标志物、目的地串联在一起的结缔组织。重要的是联结,而非道路本身。在乡村社会中,道路绝非是严格布局和精确测量的产物,它带有某种随机性乃至任意性,因为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抵达的,也没有什么障碍是不能越过的。只要有人,就会有人积聚的部落或村庄,就会有劳作、娱乐或游戏的一个个场所。在这些目标物或场所之间,道路随时随地被行人的脚步“开启”出来,扩展、交错、延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遵循沿袭的某种踪迹。 如果被开启的道路很久没有人走,它也就渐渐地荒废,其踪迹或被时间抹除,或被杂草覆盖,最后无一例外地被一望无垠而总是沉默不语的大地回收。 乡村道路的这种模糊性、随机性和任意性,所象征的是生存本身的无规定性。而所谓的人的命运,正是这种无规定性的产物。人在一生中所经历的,不是可以被精确测量并被预先知晓的均质化时间,而只是一种“绵延”。在绵延之中,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就会有怎样的命运。它无法被确切地预知,也充满了神秘莫测的变数。 在《没有个性的人》中,罗伯特·穆齐尔曾经区分过人类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道路”。 其中之一是“台球”的道路——它一旦被击出,只能一味向前,伴随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既定轨迹。不用说,我们今天就行走在这样一个被计算出来的、可以提前预知的、甚至是不可更改的道路上。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无命运的。 另一条则是“云朵”的道路。云朵在聚合、离散和移动时的轨迹是不可预测的。它可以走走停停,也可以站住不动;它可以快速移动,也可以四下张望;它可以在一个瞬间突然消失,也可以在下一个瞬间重新聚合;它想去某个地方,但命运或许最终会将它带往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域。 不久前我与一位友人在北京有过一次公开对谈。在回答听众有关“人生道路”的提问时,他不假思索地这样说道:在我们小时候,没有多少道路可供选择,可你仍会觉得生命有无穷的可能性。而在今天的社会中,道路随处可见,但你反而时常会觉得无路可走。 我觉得这位朋友也是从“踪迹”与“开启”的意义上来理解道路的。没有开启的愿望、决心和行动,就不可能有所谓道路。
目录
道路 《伊芙琳》 情感 文学的真知 动物们 意外的重逢 公子重耳的归乡之路 自动化生存 蕉叶覆鹿 佩涅洛佩的编织:记忆与遗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