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少年自有凌云志:唐宋诗人的高能人生

少年自有凌云志:唐宋诗人的高能人生

  • 出版社: 中国友谊
  • 作者: 大圣
  • 出版年份: 2025
  • 商品条码: 9787505760639
  • 适读年龄: 1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李白写诗为何只服崔颢,与他在黄鹤楼的“同题作文”上暗中较劲一辈子?   崔颢竟然是见一个爱一个、娶一个离一个、一生离婚四五次的外貌协会头号渣男?   杜甫年轻的时候狂傲不羁,可有谁知道他的爷爷杜审言比他更狂?   唐朝四大才女中的薛涛、刘采春居然都对渣男元稹又爱又恨?   高官厚禄、大名鼎鼎的白居易居然到50岁才能在首都长安买第一套房?   写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竟然“生活腐化堕落”,每顿饭要杀三百只鸡凑一盘鸡舌?   写出“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的中唐边塞诗高手李益居然是个心理变态,上演唐朝版《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黄巢如何从高考落榜生变成了战争杀人狂?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关系真的只是政敌吗?   范仲淹居然连去都没去过岳阳楼,却通过看图,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范成大居然敢临危受命,舍身赴死出使金国,没完成任务却官运亨通?   ……   书中的文人虽然都生活在千年前,状况各异,却与今天的我们一样面临着考试、求职、买房、结婚生子、养家糊口、赡养老人的压力:   孟郊有过金榜题名的高光时刻,也有过屡试不第、长期待业的低谷时期;   白居易有过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潇洒,也有买不起房的无奈;   崔护品尝过爱情的甜蜜,也饱尝失恋的痛苦;   张九龄有过升职加薪的得意,也有降职被贬的失意;   柳宗元想努力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却“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些人消沉过,内耗过,但他们从未放弃过。   他们,不只是他们,也是今天的我们。\\\"
作者简介
\"大圣   本名孙继胜,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洛阳广播电视台记者,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业余写作多年,文章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公众号“大圣的小宇宙”博主,擅长用现代人的语言和视角解析古代人物,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多篇文章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公众号转载。   2021年8月,文集《白马春风恰少年:唐宋诗人的快意人生》出版,颇受读者欢迎。\"
精彩导读
\\\"白居易: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在首都买套房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春,长安。   繁华的承天门大街上,车来人往,人头攒动,路两旁各种店铺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人群中,一个十五岁的外地少年,背着沉重的行囊向前走去,左顾右盼,四下张望。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既兴奋,又有一丝惶恐。   直到一处宅院门前,少年才停下脚步,上前把一个装有自己简历、诗文的包裹递给了门房,请门房代为传达,请求拜见顾大人。   这里是秘书省著作佐郎、大诗人顾况的府第。   少年自称是顾大人旧友徐州别驾白季庚的公子,名叫白居易,专程从江南到长安投奔顾叔叔。   顾况听说是老白家的孩子,立刻让下人将其请进客厅,见面免不了一番客气:“坐什么车来的啊?路上还顺利吧?累不累啊?令尊身体还好吗?这次来长安有什么打算啊?想上学还是想找工作?找到住的地方了吗?”   顾况一面问东问西,一面翻看少年递上来的简历,当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不禁笑了:“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意思是,首都的生活成本很高的,特别是房价,想居留下来并不容易啊,年轻人。   少年尚未答话,顾况在简历附带的材料中看到了一首诗,顿时眼前一亮: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细细品味之下,顾况不禁拍案叫绝:“小白啊,这几句写得很不错啊!是你自己写的吗?”   少年连忙声明:“顾叔叔,拙作确实是小侄原创,抄袭代笔这种事我是绝对不会干的。”   顾况欣然点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意思是,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别说长安,全天下都随便你居住,你叔刚才跟你开玩笑的。   得到顾况如此夸赞,白居易不禁也有些飘飘然。   当晚,白居易在顾况府上留宿。从窗户往外看,夜色中的长安,楼阁林立,灯火辉煌。   白居易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长安,我来了!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有一扇窗是属于我的。   当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并不会想到,在大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竟是那么艰难。   壹   长期住在别人家里毕竟不方便,所以,白居易很快就搬出来在外面租房住了。   让白居易没想到的是,京城的房租这么高,小巷子里没装修、没家电、没暖气的简陋民房,一个月居然要五千块钱。   白居易在京城漂泊了三年,确实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除此之外,一无所获,带来的钱也基本花光了。   顾况多次在朋友圈推荐白居易的诗作,走在路上逢人必夸,但他只是个从六品的官员,这种级别的官员,在京城一抓一大把,根本不算个啥。   在文坛,顾况的影响力也很有限,跟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已故的前辈没法儿比,再加上白居易此时没有过硬的文凭,想把白居易安排进体制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顾况就劝白居易:“小白啊,要想找到好工作,还是得参加科举啊,光写诗可不行,像李白那种光凭诗好就混得风生水起的能有几个?咱不能跟他学,还是回去踏踏实实准备考试吧。”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白居易离开长安,回到父亲新的任职地符离(今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境内),在那里闭门苦读。“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白居易《与元九书》),累得“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白居易《与元九书》),连头发都白了。   经过整整九年的辛苦努力,白居易通过了宣州(今安徽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地区及江苏西南部分地区)乡贡考试,并在第二年再次来到长安,参加进士科考。   那一年,全国进士及第共十七人,二十八岁的白居易不负众望,考了第四名,是录取考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发榜当天,白居易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写诗发朋友圈: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在唐代,考中进士的人不会被立刻授予官职,还要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白居易参加吏部拔萃科考试,再次高中,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从此开始了他的“长漂”生涯。   秘书省校书郎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负责国家典籍的编辑、整理、校对等事项,虽然只是个芝麻大的九品官,却是个特别神奇的岗位,因为近距离接触权力中枢,所以相对容易进步。   翻翻中国文学史,你就会发现,许多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是从这个岗位起步的,比如(排名不分先后):杨炯、张九龄、张说、王昌龄、白居易、元稹、李商隐、卢纶、李绅、李德裕、柳公权、韩愈、苏辙、苏洵、欧阳修、程颐、黄庭坚,等等。   出任秘书省校书郎那一年,白居易已经三十一岁,这个年龄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都已经老大不小了,但他的仕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贰   唐代官员的工资虽然比不上宋朝,但比其他朝代强很多,校书郎职位虽低,月薪却高达一万六千块,这个收入已经超过了全国99%的同龄人,白居易很满足,写诗向朋友炫耀: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白居易《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   这个薪资水平,如果不考虑买房,光吃吃喝喝的话,根本花不完。但在高昂的房价面前,这个收入又显得微不足道。   据统计,唐玄宗时期,大唐帝国的总人口有五千二百多万,其中一百多万人常驻长安,加上大量的外来人口,长安人满为患。因安史之乱造成的楼市低迷早已成为过去,长安房价触底反弹,虽然朝廷一直宣称要调控,要去杠杆,要挤泡沫,但房价始终居高不下。   所以,在长安买得起房子的,在官员中也是少数。   据《旧唐书》记载:“内侍省见管高品官白身,都四千六百一十八人,除官员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外,其余单贫,无屋室居止。”(《旧唐书·穆宗本纪》)由此可见,当时长安官宦中,有房子的仅占36.7%,另外63.3%的人属于无房户。   白居易也不例外,在长安一直租房子住,也搬过几次家,常乐坊、永崇里、昭国里,都曾是白居易的安身之所。   其间,白居易与同样在外租房的同事元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元稹当时租住在靖安里,二人同一批入选拔萃科,同时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都是“长漂”,性格相近,爱好相同,都喜欢诗歌,二人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比如:大唐如何才能重振雄风,再现辉煌?李白和杜甫究竟谁的诗更好?长安城里哪家羊肉泡馍最正宗?   而何时买房,在哪里买房,则是二人永恒的话题。   是的,总不能一直在外面租房吧?没有房子,找个女朋友都难。   叁   为了买房,白居易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那段时间,白居易特别关注楼市信息,四处看楼盘,下班就泡在售楼部。毕竟是首都,好房子是真不少,白居易在《秦中吟十首·伤宅》中如此写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   山水华府,水景洋房,高尚住宅,尊贵领地,紧邻闹市生活区,交通便利,离繁华不远,距自然很近,超越人生巅峰,尽享豪门气派,品质生活触手可及。   房子哪儿都好,就是价格接受不了。白居易好不容易存够了首付,兴冲冲跑去付款,售楼小姐说:“不好意思,先生,现在已经不是这个价了,您现在的首付,只够买一个卫生间。”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万般无奈之下,白居易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长安郊县置业。   市区的房子买不起,咱就买郊县的;再不行,就买周边农村的。虽然上班远点儿,但价格要低很多。   唐德宗宪宗二十年(804年),白居易倾其所有,在长安附近的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买了一套房子。   这套房子与其说是白居易为自己买的,不如说是为母亲买的。当时白居易三十二岁,还没结婚,也没有女朋友,把母亲安顿到那里后,雇了两个用人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   房子咋样?村里的房子咋能跟城里比?白居易在诗里说得很清楚: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白居易《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   因为距离太远,白居易平时上班仍住在长安出租屋里,只有休假才回家。   当时,官员每十天放假一天,为此,他专门买了马,一路奔驰,紧赶慢赶回到家,天也黑了。平时还好,赶上冬天刮风下雨,“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歌词,出自刘德华歌曲《冰雨》),那种悲凉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首《晚归早出》,正是白居易当时生活的写照:     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     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     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     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     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     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   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虽然房价一直在涨,但随着职务的升迁,白居易的工资也一直在涨。   白居易的收入很好查,因为每次涨工资他都忍不住要写诗,公开财产。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白居易有诗如下:   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由此可知,白居易当时的年薪是三十万,平均一个月两万五。   担任京兆府户部参军时,白居易有诗如下:     …………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廪禄二百石,岁月盈仓囷。     …………     (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当时的月薪是四五万,另外还有二百石的粮食补贴。   此时,大龄青年白居易已经成婚,还生了个女儿。妻子说:“咱们存点儿钱买套房子吧。”白居易不以为然道:“花那钱干吗?够住就行了。”(白居易《秋居书怀》:“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硬是没买。   后来白居易又担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虽是闲职,但待遇很高:      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   月薪已经涨到了六七万,加上平时帮人家写东西赚的稿费,白居易买房子的钱早就存够了。但因为长期在地方任职,工作地点不断变换,居无定所,也就一直没有在长安市区购置房产。   小产权的农家小院倒是有一套,那是在江州担任司马期间买的。白居易有一次去庐山游玩,山上有个遗爱寺,听说大诗人白居易大驾光临,方丈亲自接待,亲自安排食宿,又是导游又是讲解又是茶水又是斋饭的,照顾得无微不至。   白居易说:“大师您太客气了,有什么事儿您就直说吧。”方丈这才说明,想请白老师为该寺一位圆寂的大德高僧撰写一篇墓志铭,当然,润笔费照付。   这对白居易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反正住在人家寺里,饭也吃了,闲着也是闲着,他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方丈十分高兴,庙里香火旺盛不差钱,当场给了白居易十万元的润笔费,白居易象征性推辞了一番,便接受了。   他用这笔钱在庐山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盖了一所房子,也就是今天的白居易草堂。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落成时,白居易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记录此事,是为《庐山草堂记》。   此后,白居易一有时间就逃离喧嚣的城市,跑到山里住上几天。草堂所在,“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白居易《庐山草堂记》)。白居易置身幽静之所,每日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心里别提有多美了。那首著名的《大林寺桃花》,也是在此时此地写就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然而,白居易悠闲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朝廷一纸调令将白居易召回长安,官拜正五品中书舍人,在长安买房的事情终于提上了日程。   这一年,已经四十九岁的白居易终于在长安城内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   拿到房子钥匙的那一刻,白居易百感交集,写下《卜居》诗一首: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新房位于长安四环外新昌里,地段不是很好,白居易自嘲“省吏嫌坊远,豪家笑地偏”(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   搬进去以后,白居易就后悔了,嫌面积小,院子窄,房屋设计不合理,采光不好,交通不便,总之,各种不满意。他在《题新昌所居》中抱怨道:     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     街东闲处住,日午热时还。     院窄难栽竹,墙高不见山。     唯应方寸内,此地觅宽闲。   今非昔比,此时的白居易大概已经忘记当年在出租屋的生活了吧。   伍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五十八岁的白居易因病退居二线,离开长安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   大和四年(830年),任河南尹。大和七年(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白居易的收入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白居易《再授宾客分司》)   在这里,白居易置办了人生中最后一套房子。   辛辛苦苦工作了大半辈子,是该好好享受一下了,房子看中哪个,直接掏钱就完了,又不是没那个条件。一定要选最好的黄金地段,买就买最高档的住宅,马上拎包入住。户型最少也得四千平方米,楼后有花园,花园里有游泳池,周围邻居不是皇亲国戚就是达官贵人,你要是个普通诗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这套房子是白居易住过的房子中最豪华的一套。白居易对这套房非常满意,有诗为证: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白居易《池上篇》)   乔迁新居那天,白居易很高兴,多喝了几杯,写文发朋友圈:   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臾乐天退老之地。(白居易《池上篇序》)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此后,白居易再也没有离开过洛阳。在履道里的豪宅里,白居易每日“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白居易《池上早夏》),而且与胡杲、吉皎等八位友人在香山举办“尚齿会”,经常诗酒唱和,度过了悠闲安逸的晚年。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病逝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洛阳龙门东山琵琶峰,墓园所在,山清水秀,曲径通幽,极为雅致。   这是白居易最后的归宿。   值得一提的是,来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白居易,给白居易官方认证了“诗仙”这一称号,比贺知章给李白认证的“诗仙”更加权威: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李忱《吊白居易》)\\\"
目录
\\\"王绩: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喝酒的向往 | 001 杜审言:你要说杜甫,就不能只说杜甫 | 015 贺知章:在唐朝论学历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 027 卢藏用:我的IP定位,取决于武则天在哪里 | 041 张九龄:我早就看出安禄山必反 | 051 李白:都是月亮惹的祸 | 067 杜甫:如何把人生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 079 崔颢:有没有那么一首诗,会让你突然想起我 | 095 李益:一个多情的、痴情的、绝情的、无情的人 | 107 孟郊:从失意中寻找诗意 | 123 白居易: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在首都买套房 | 139 李绅:从悯农诗人到贪官污吏 | 153 韦应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 165 崔护: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 177 柳宗元:没有谁的诗比我的更孤独 | 189 薛涛:最恨你那么久都不来见我一次 | 201 刘采春:一见“渣男”误终身 | 215 鱼玄机:我生命中的三个男人 | 225 李冶:乘风破浪的才女姐姐 | 235 韦庄:男人至死是少年 | 251 黄巢:从落榜生到杀人狂 | 263 罗隐: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 275 晏殊:如何优雅地宣布自己失恋了 | 289 司马光与王安石:从情同手足的好友,到水火不容的敌人 | 301 苏轼: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 329 苏辙:不是在救哥哥,就是在救哥哥的路上 | 343 曾巩:不要小看我这个“唐宋八大家”里的“小透明” | 359 黄庭坚:其实我不只会书法,诗词书画我样样精通 | 371 范仲淹:看图作文,离题万里,也能写出千古名篇 | 383 苏舜钦:一场改变人生命运的饭局 | 397 范成大:没有高风险,哪有高回报 | 409 参考书目 | 42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